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絲絨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
- 職業:樂隊
- 代表作品:《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 首張專輯:1966年完成
簡介,名字由來,樂隊經歷,專輯介紹,樂隊貢獻,影響,主唱去世,
簡介
John Cale在紐約結識Lou Reed,Cale是古典理論作曲家及小提琴手,而Reed是古典鋼琴手(在V.U. & Nico中的Sunday Morning就是二人坐在鋼琴前Jam出來的),後來加入了Sterling Morrison(Guitar,Bass,因患淋巴癌病逝於紐約),Angus Maclise (Drums),後來鼓手更替為Maureen Tucker. 1966年,他們在Cafe Bizarre駐唱時認識了Andy Warhol,這位以享樂主義為目標的波普藝術大師,他肯定商業文明所帶給人們的便利與舒適,強調藝術不應以曲高和寡為晃子,而將之商業化,使更多的人能欣賞到藝術的華麗與美妙。他不認為如此會貶低藝術的價值,這些觀念不但影響了V.U.,也影響了Lou Reed。同時他也引薦Nico,使這位美麗的德國模特能表現她另一面的才華;第一張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在1966年完成,也成為地下樂隊的經典,其中的歌詞也反應出當時社會的脫節與失序及對社會的疏離感(由“Sunday Morning”、“ Run Run Run”中可看出端倪),對藥物濫用(“Heroin”、“Waiting For The Man”)、享樂主義的(“Venus In Furs”)、性泛濫(“Femme Fatal”)及Lou Reed對Nico的愛慕所作的“I'll Be Your Mirror”)。這些歌詞不但反應了當時的社會,也隱約可看出Andy Warhol的思想潛伏於V.U.的歌詞中。
Lou Reed在Loaded專輯後單飛,相形之下,John Cale單飛後的前衛搖滾事業似乎叫好不叫座,或許是Cale沒有承襲到Warhol的波譜精神吧。不過Reed的搖滾精神不曾落於俗套,從第2張專輯的Transformer來看,Reed已脫離了V.U.的White Noise的影子,但其呢喃式的唱法,簡單精闢嘲諷的歌詞,及永遠都猜不出下一個音符落點的唱法,這些獨特的地方都再次的顯示了Lou Reed的地位是如此的偉大。一點點乾淨、一點點悲傷、一點點粗糙、一點點不滿、一點點……這些一點點足以造就一連串動聽的專輯。
Andy Warhol曾說V.U.將會比Beatles更有成就。照目前看來也不算過分,受V.U.影響的樂隊不計其數,像Sonic Youth、David Bowie、Patti Smith、Jesus And Mary Chain.....以及無數個Punk、Post Punk樂隊。在這流行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流行15分鐘。這句Warhol的名言在現今的演藝圈偶像歌手林立,在講求包裝的寶島,Andy Warhol的話似乎有極高的可信度。
名字由來
不過單個的“地下絲絨”成員未必是搖滾預言家。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Lou Reed是一個會計師的兒子,他從小就學會了彈奏古典鋼琴,14歲時就錄製了他的第1張唱片。後來他進入了Syracuse大學追尋更多的文學靈感,並在當地酒吧與Sterling Moorrison一起演出。但大學畢業後Lou Reed放棄了他寫一本偉大的美國小說的理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給唱片公司作曲。Lou Reed在1964年認識了John Cale。Cale出生在威爾斯,在倫敦學習現代音樂,由於獲得伯恩斯坦獎學金來到了美國。John Cale被Lou Reed所創作的很特別的歌曲所打動,兩人決心組建一支真正的樂隊來演繹這些歌曲。在招募了Sterling Morrison和一位鼓手Angns Maclise之後,他們便上路了。
在考慮了如“戰爭之鎖”、“掉落的鞋釘”名字之後,他們把隊名定為“地下絲絨”(據說這是一本關於施虐——受虐狂的平裝書的標題)。樂隊開始排練並在一些實驗電影中露面,不久Maclise退出樂隊,Lou Reed和Sterling Morrison找來一位大學校友的妹妹Maureen Tucker擔任了樂隊鼓手。Tucker是一位計算機鍵盤操作員,她精確的節奏融合在了4/4拍的鼓的進行中,這也成為了“地下絲絨”的一個標誌。
樂隊經歷
流行藝術的“國王”——Andy Warhol第一次看到樂隊的演出是在1965年的格林威治村的比茲拉咖啡店,他當即意識到了“地下絲絨”的原創性和重要性,並馬上與他們簽約。作為該樂隊的經理人,他安排樂隊作大量的巡迴演出,並利用他的個人知名度設法使樂隊與MGM唱片公司的一個分支機構Verve唱片簽下了契約。作為一位製作人,Warhol有著極為敏銳的感覺,他意識到Lou Reed敘事性歌曲創作下潛藏著的浪漫主義的力量,並將Nico介紹進樂隊中作為一個歌手補充了演唱的份量。他同時鼓勵Lou Reed最大限度地施展詞曲作者的才華。在錄製“地下絲絨”首張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地下絲絨和尼科)時,Warhol向唱片公司施壓並堅持將他Andy Warhol的名字列在封套上。這張唱片的推出,是錄音界的一個重要事件。不過這張被認為最佳搖滾專輯之一的唱片由於種種原因被推遲了1年才推出,而且出版後由於“披頭士”專輯《佩珀軍士》的熱賣而導致了“地下絲絨”專輯的被冷落,那時候極少有人認識到該專輯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該專輯的出版也是樂隊解散的開始。在專輯不受歡迎之後,樂隊與Warhol分道揚鑣,Nico成為了一位單獨發展的藝人。而“地下絲絨”為了他們自己,也為了他們那些少得可憐的歌迷們,繼續堅持下去。1968年1月推出了第2張專輯《White Light/White Heat》(白光/白熱),其中出現了更加前衛和獨立的風格,而一首長達17分鐘的“Sister Ray”(雷姐姐)更是成了該張專輯的一首標誌性歌曲。由於Lou Reed在音樂觀念上與John Cale的分歧加劇,1968年9月Cale在參加完波士頓的演出之後離開了“地下絲絨”。Doug Yule(道格·尤爾)代替了他在樂隊中貝司的位置,而Lou Reed也在他的風格與聽者之間做了一個平衡與調整,1969年出版的第3張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絲絨)就在旋律上入耳和親和了許多,並產生了許多有影響的歌曲。1970年,樂隊的專輯《Loaded》(滿載)終於進入了主流唱片市場。這張專輯出現了兩首熱門歌曲“Sweet Jane”(甜蜜的珍妮)和“Rock N' Roll”(搖滾樂),以及Reed最有激情的敘事民謠“New Age”(新時代)。但Reed在這張專輯正式出版之前就離開了樂隊,而此時樂隊即將在大眾中變得流行。沒有了Lou Reed的“地下絲絨”一直堅持到1973年才正式解散。在70年代和80年代期間,Lou Reed和John Cale都保持著他們當初在樂隊時的精神進行單獨的個人發展。1989年他們又重新走到一起表演並錄製了向Andy Warhol致敬的唱片《Songs For Drella》(為德雷拉的歌)。1993年,解散了20多年的“地下絲絨”成員重新走在一起進行了巡迴演出,但由於Lou Reed和John Cale長期不和,重組的樂隊再度解散。
Lou Reed在個人發展生涯中出版了許多專輯,其中1972年與David Bowie一起製作的《Transformer》(變壓器)中產生了Lou Reed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首打入排行榜前20名的熱門金曲“Walk On The Wild Side”(沿著荒涼之地行走)。而John Cale則成了一位很有影響的唱片監製,曾為Stooges與Patti Smith製作了首張專輯,同時他作為一名出色的詞曲作者出版了一系列專輯唱片。“地下絲絨”的其他成員如Nico也出版了幾張個人唱片,1988年她在西班牙一個島上騎腳踏車遭遇車禍身亡。Maureen Tucker懷孕生子,之後也出版過唱片;Steling Morrison退出了搖滾界回到大學教英文,1995年因病去世。
“地下絲絨”是搖滾史上一支極其重要的樂隊,在他們短暫的藝術生涯中不斷地突破自我與大膽嘗試,對後來許多樂隊帶來了啟迪和精神鼓勵。他們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創造了一種來之不易的贖救之聲。從某種意義上講,“地下絲絨”拯救了搖滾的生命。
專輯介紹
他們的第1張專輯《地下絲絨和尼科》(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1967)。中,勞·瑞德表達了他對城市生活中一些現象的看法:如關於非法海洛因交易的《我正等那個男人》(I’m Waiting for the Man),關於偏執狂的歌曲《星期天早晨》(Sunday Morning)以及關於性倒錯的《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in Furs)。尼科那冷漠的演唱和凱爾的小提琴和貝司演奏也為專輯增色不少。,當時該專輯由於內容方面的原因而在幾乎所有電台都被禁播。
1967年,尼科離開樂隊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凱爾同勞·瑞德在音樂觀念上也出現了分歧。1967年底,他們推出了第2張專輯《白光,白熱》(White Light/White Heat)。
他們的第3張專輯《地下絲絨》於1969出版,它的主題是一個女孩子在宗教、漠視道德觀念和通姦中尋找自身價值。專輯由鼓手莫林·塔克擔任主唱。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滿載》(Loaded,1970)是一張優美的搖滾樂作品集。但在專揖發行之前,勞·瑞德突然於1970年夏離開了樂隊。此後“地下絲絨”又推出了專輯《擠壓》(squeeze,1970)。1972年,發行了一張樂隊的現場錄音專輯。
THE VELVET UNDERGROUND
1993年,解散了20多年的“地下絲絨”的原成員重新走到一起,並開始了歐洲巡迴演出,演出後出版了一張現場錄音專輯。1995年,樂隊成員斯特林·莫里森因病去世。
樂隊貢獻
你可以隨意列出一大堆受其影響的著名人物的名字:David Bowie、Brian Eno、Patti Smith以及那些全部從CBGB俱樂部畢業的70年代的朋克樂手,還有The Cars、The Pretenders、Joy Division-New Order、U2、REM、Sonic Youth等等。
影響
Velvet Underground對美國的Rock & Roll有深遠的影響。往後十幾年的搖滾藝人無不跟隨他們的腳步,承襲他們的意識,在那個花與和平的嬉皮年代,V.U.卻提出反時代潮流的意識,講出社會的無力感,使搖滾樂不再只是單純的音樂,而是充滿自省及急呼社會不平的音樂。當時只要是聽V.U.的,無不自己搞起樂隊,可見他們對當時及後世的搖滾極具影響。“Life Was Saved By Rock & Roll”這句由Lou Reed的“Rock & Roll”中所唱出的名言,至今讓人確信不已!
聽過Velvet Underground(以下簡稱V.U.)的人,總會迷失在那簡單的4/4小節,3、4個和弦即可完成的作品。但是在粗糙的White-Noise、呢喃自虐式的演唱以及波譜藝術大師Andy Warhol的華麗包裝下,使V.U.在當時的樂隊中的確與眾不同。
主唱去世
美國著名音樂人地下絲絨樂隊的主唱兼吉他手Lou Reed於美國時間2013年10月27日去世,享年71歲。這位當今搖滾屆首屈一指的元老級人物的離世,引發全球樂迷哀悼。其地下絲絨時期,以安迪沃霍香蕉為封面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以及包含《Perfect Day》在內的第二張個人專輯《Transformer》均被視為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