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監測、信息管理與可持續開發研究與示範

《地下水監測、信息管理與可持續開發研究與示範》是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文鵬,殷秀蘭,劉久榮,段秀銘,姜越,鄭躍軍,霍傳英,王慶兵,董殿偉,徐慧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水監測、信息管理與可持續開發研究與示範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 主要完成人:李文鵬,殷秀蘭,劉久榮,段秀銘,姜越,鄭躍軍,霍傳英,王慶兵,董殿偉,徐慧珍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2-20
  • 獲獎序號:2013003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項目是經中荷兩國政府批准於2003年開展的合作項目。項目歷時五年,於2008年成功完成。該項目旨在通過引進現代化監測儀器、信息系統和模型技術,提高中國地下水監測、信息分析和處理以及信息發布的效率;同時套用地下水模型研究區域地下水可持續開發利用方案,為當地政府管理地下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該項目在中國建立了一個負責地下水監測與信息管理的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出版了項目的綜合技術報告《地下水監測、信息系統、模型及可持續開發》,公開發表論文29篇,對15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主要有:①在3個示範區採集和分析地下水和同位素樣品447組,套用水文地球化學與環境同位素方法,分析了3個示範區區域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特徵;②提出了影響地下水動態的多因素綜合分區評價方法,形成了一種區域地下水水位監測網最佳化設計的新方法,並套用於3個示範區,設計了3個區域地下水水位監測網;③在選定的監測井中安裝了474台(套)自動監測儀器和自動傳輸裝置,自動監測和實時傳輸地下水水位和溫度數據,提高了3個示範區的地下水自動監測化水平;④在調查3個示範區地下水污染源分布與地下水易污性編圖的基礎上,評價了地下水污染的風險性,編制了地下水污染風險分區圖,套用地下水污染風險分區圖設計了3個示範區的地下水水質監測網;⑤採用荷蘭套用地學研究所DINO 資料庫的數據結構建立了示範區地下水監測資料庫,借鑑荷蘭套用地學研究所開發的REGIS系統,研發了基於ArcGIS適用於中國的區域水文地質信息系統(REGIS-China),建立了區域地下水監測數據與信息一體化管理服務系統,重點研發了具有地下水動態數據實時演示、地下水數據管理與服務及專業信息發布等功能的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及時向公眾和管理決策者提供監測數據和信息服務的目標;⑥套用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建模方法,建立了3個示範區的區域地下水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流系統、水均衡要素的變化以及地下水位的變化趨勢;⑦3個示範區用校正後的非穩定流模型分析了4個地下水開發方案,並預測了各個方案產生的影響,通過不同方案的對比分析確定了地下水可持續開發方案,為實現地下水資源克持續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⑧在北京平原區開展了地下水預警的初步研究,其預警原理明確,方法簡便,預警效果符合實際,且便於推廣套用,為國土資源部履行“監測監督地下水過量開採與污染”職能提供了技術職稱。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一套地下水監測、信息管理與發布的先進技術,並將項目成果推廣到華北平原、松嫩平原、河西走廊、鄂爾多斯盆地、銀川平原、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平原和盆地地區,使北京、山東、新疆、西藏、寧夏、甘肅、河南、吉林、山西、河北等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院)的地下水監測、信息管理與發布能力得到整體提升;北京、新疆和山東地質環境監測站,能夠在科學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開發地下水資源,達到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成果的宣傳和推廣也增強了增強了公眾和決策者保護地下水資源的意識,為中國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和人才保障,為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