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命名為圩岸四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圩岸四組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Xūàn 4 Zǔ
1983年命名為圩岸四組。
1983年命名為圩岸四組。地名含義因該居民點位於圩岸四組,而得名。歷史沿革2006年,圩岸村和甜水村合併為甜水村。1...
圩岸十四組 1983年命名為圩岸十四組。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點位於圩岸十四組,而得名。歷史沿革 2006年,圩岸村和甜水村合併為甜水村。
圩岸社區位於泰州市刁鋪街道最南端,其境內有生態公園,體育中心,有尚美中學,高港實驗國小 社區管轄範圍:東至揚子江路,南到蔡圩中溝,西至南官河,北至許莊河,區域面積約1.5平方公里。水岸帝景和格林美郡兩個刁鋪街道最大的小區也在其範圍之內。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圩岸社區團支部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支部...
《圩田二首》是宋代楊萬里所作的一組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其一 周遭圩岸繚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行到秋苗初熟處,翠茸錦上織黃雲。其二 古來圩岸護堤防,岸岸行行種綠楊。歲久樹根無寸土,綠楊走入水中央。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省)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
長江村中圩岸 長江村中圩岸,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在中間的麥岸,故名。歷史沿革 土地改革時期,屬南沙鄉(設獨家、巫西村)。1957年成立高級社時,合併為南沙第四社。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南沙公社長江大隊下的一個小組。
龔圩岸 龔圩岸,形成聚落後,名稱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因該村坐落在圩岸邊上,另龔姓較多,故名。歷史沿革 土地改革時期,屬南沙鄉(設獨家、巫西村)。1957年成立高級社時,合併為南沙第四社。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南沙公社長江大隊下的一個小組。
圍堤和圩岸的建造維修都要花費大量費用,一般農戶承擔不起,大多由政府組織修建或由有實力的地主修建。圍田或圩田都是化湖為田,是把堤岸伸入水中,抽掉堤內的水造成田。圩田對促進唐代農業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圩田能種植高產的水稻,這樣更鞏固了江南的經濟地位,江南的農業逐漸發達起來。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與...
同大鎮瀕臨巢湖,是純圩區的鎮,史載“巢匯焦湖,環三百六十港汊,實為淮西巨澤,眾流經絡,有陂塘堰港以蓄水,有圩岸閘壩以止水,其為民利莫大焉”。誠如隆慶年間《巢縣誌》所云:“蓋地下而築堤以障水者,謂之圩田地。其水去退灘者,謂之灘田地。圩田則邊湖、邊河處有之,灘田地各處有之。”得名...
福海圩岸 福海圩岸是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自然村名寓義“福如東海”,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何家埭圍成後,逐年有曹、沈、何、路、高、丁、陳、蘇、黃、孫、聞、張、朱等戶來居住。現屬福民村西片第五和第九村民小組。
補口圩是萬亨莊圍成後,圩東北圩岸被潮水沖刷形成易坎,為防破圩,翌年切一退岸,故名補口圩的地名。地名來歷 圩內有田0.2933平方千米,萬亨莊圍成後,圩東北圩岸被潮水沖刷形成易坎,為防破圩,翌年切一退岸,故名補口圩,原屬三興鎮萬亨村片第六、七、十四等3個村民小組在此圩內,2003年3月屬錦豐鎮...
萬曆年間大行修築,作中心埂(青山街至黃池鎮)長四千弓(約7公里)為西岸,建立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岸計29圩,實行“分土分夫”、“自埂自築”的歲修制度,中心埂和四岸為公修定製。清代初年,改總修為小修,堤防平險分為標工、次凶工、凶工和要工(又稱極凶工)。東埂十里“要工”駁石磡,外築品字...
慶安三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慶安”兩字來源於圍墾“慶安頭圩”時,中途曾圩岸倒塌出缺口,後全力填補好缺口,圩田圍成,平安無事,為歡慶平安,取名“慶安頭圩”。並按圍田先後分慶安頭圩、慶安二圩、慶安三圩,村同圩名。歷史沿革 原屬老海壩村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四個村民小組...
到了唐朝中後期,江南的賦稅占到了全國的很大一部分,朝廷開始注重對江南的開發和建設。當時由於圩田建設在大範圍內有組織有規劃地進行,建成的塘浦圩田井然有序,形成完整的平原水網圩田水利系統,當時土地利用還不緊張,農田處於不完全開發的狀態,大圩中有不少未開發的湖盪、窪地可以蓄澇,而用封閉高厚的圩岸御...
2019年,塘岸鎮戶籍人口63504人。截至2021年10月,塘岸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塘岸圩社區,距北流市城區13千米。2019年,塘岸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9個。歷史沿革 1950年6月,屬北流縣第五區。1955年,設塘岸區。1958年,置英雄公社。1...
關橋社區是泰州市刁鋪街道下轄社區。關橋社區位於泰州市刁鋪街道的南大門,屬高港主城區的一部分,西臨風景秀麗的南官河,高港大道、揚子江北路、金港北路、沿江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景色怡人,下轄觀五、潘莊、 圩岸、關橋四個支部,轄區面積約3.3平方公里,社區共有居民小組21個 ...
四、湖堤 巢湖修築湖堤始於三國時期。隨著歷代的圍墾,湖堤不斷伸向湖心。巢湖通江蓄洪,湖堤對四周圩田的保護尤為重要。康熙《巢縣誌·水利》載:沿湖“有圩岸、閘、壩以止水,其為民利莫大焉”。現今的巢湖堤岸多興修於清代和民國年間。據《安徽通志稿·水工考》載:清道光年間建的同大圩堤長5400多丈,“捍...
該鄉是由張家村(張家圩、小張家圩、牛市街)、雙陳村(陳家圩、戴家圩、雙水洞埭、張公廟埭)、常家村(常家埭)、橫號村(四圩埭、橫戌埭、楊家小埭)、定心村(定心圩、肖家埭、七圩埭)、地號村(承買案埭、地號埭、百順圩埭)、倉房村(何家埭、油車埭、萬家埭、倉房埭)、十圩村(十圩岸、...
頭甲鎮,又稱頭甲海,即今頭甲村,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包場鎮,位於啟東市天汾鎮交界處,老通呂公路北側,由原來的頭甲、二甲、三甲3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全村共有46個村民小組,1384個農戶,總人口3654人,總耕地面積3975畝。2017年實現村營收入63.5萬餘元。歷史沿革 唐末,頭甲北街所在的通東老圩岸...
全村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3公里,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整個村由薛家灣、邱家埭、施家埭、徐小埭、岸西埭、朝東岸、南岸新村、張家埭、季家埭、大圩埭、馬路新村、蔣家住基、五圩里、唐家埭、四圩里、三圩岸、老港上、東小埭、鎮山小區組成,下轄31個居民小組。村黨委下設11個支部,有黨員280餘人。工業...
4節 各類車輛 5節 交通工具的變化 6節 通訊方面的變化 7節 腳踏車的輪迴 十一章 水利 1節 建圩 2節 圩岸建設 3節 涵閘建設 4節 河道溝渠建設 (1)新開河道 (2)溝渠建設 5節 灌排設施 (1)水車 (2)水機船 (3)電力灌溉 (4)戰洪魔 十二章 農業 1節 農業制度的變革 (1)土地改革 (2)成立互助組...
四、人員名錄 五、表彰獎勵 附錄 一、宋至1995年武進縣(市)行政區劃表 二、1949年4月至1995年4月武進縣與周邊縣(市)行政區劃調整情況 三、武進縣重築芙蓉湖圩岸碑記 四、蘇南土地改革實施辦法(1950年11月28日)五、關於頒發《武進縣集鎮建設和農房建設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武政發[1981]185號)六、...
兩岸圩落之間,男女歌聲相對,響徹雲霄,縈迴山谷,此鄉之人謂之‘對歌’”(見吳世昌《羅言室學術論著》,中國文聯出版社1991年出版)。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柳州山歌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它如溪水長流,一直都盛行於民間,沒有中斷過。解放以後,柳州山歌在黨的“雙百”方針指引下,煥發出新的光彩...
民國32年(1943年)統計,全縣共有圩口53個,護田100690畝,其中郎川河沿岸50個。至解放前夕,全縣圩口共48個,其中分布在郎川河兩岸的共42個。歷來圩區人民為修築圩堤“皆自攜畚鍤,裹飯米,捆臥具”,風餐露宿,不堪其累。終因“土瘠民貧”,“修築難於堅固”。明嘉靖《建平縣誌》載:“宋紹興間,圩岸...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戶部議準彼時的天津總兵官、福建人藍理在天津沿海開墾水田,但藍理卻就近選址于海光寺南,開圍田200餘頃,圩岸周長數十里,引天津城西南角城濠之水,東至賀家口泄人海河,排灌兩用,時稱華家圈引河。圍田分東、西兩個大圈,招閩浙農人數十家,分課耕種,限年趨科,人籍力田,並以領...
湖邊有四山:南明山、萬象山、巾子山和括蒼山。湖邊山上有雙塔:巾山塔和廈河塔,都有近五百年的歷史,是麗水城區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古塔。湖中有三島:古城島、中岸圩、琵琶圩。跨湖有七橋,其中紫金大橋是麗水的標誌性建築。在夜幕降臨之時,七橋上的霓虹燈各具色彩,大大增添了南明湖夜晚的景致。由此,形成...
7月14日國務院生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彥寧(右三)常熟市市長江浩(右四)親臨環湖村視察抗洪搶險 環湖村莊被淹水中 湖邊圩岸被風浪衝垮,樹木被颳倒。湖邊搶築臨時堤岸排澇 7月14日副鄉長王金生在小隈角檢查搶險地段 7月14日中央、市、鎮領導在崑承湖邊檢查搶險地段 2005年9月6日中共常熟市委書記楊升華(中)、副市長...
本書為第四輯。圖書目錄 歷史建築 古典建築 飛英雄峙 南郊雙塔 錦峰巽塔 戴塔望湖 翼亭觀止 經典民居 傍水人家 江南庭院 浮玉山居 公共建築 會館共濟 洋風西舍 公園惠眾 禮堂新生 水利工程 南塘郭西灣 橫塘縱灠 圩岸如□(特殊字型)桑基魚塘 西苕溪分流 東苕溪導流 山塘水庫 碧波蕩漾 古樹名木 常綠喬木 落葉...
第四節抗災實例 1949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田間行船,運土搶修圩岸(1956年)1957年 佘山中學學生投入抗澇救災(1957年)1959年 1963年 1976年 1985年 1989年 第四章河網整治 第一節乾河 通波塘穿城河段拓浚後開壩放水(1972年)整治洞涇港工程--滬杭鐵路26號橋拓寬段 油墩港南段拓浚工程浚工時拆壩放水(...
畢家溪,發源於女埠鄉長山崗。東流經何夏莊,匯舒村之水,至畢家入蘭江。流長4.7公里,集雨面積6.5平方公里。河道比降6.56‰。甘溪,原名乾溪。舊志載:乾溪沙圩岸闊,驟雨暴漲,浩淼瀰漫,宵即乾涸,故名乾溪。民國初年因溪水清甜如甘露,改名甘溪。源出建德馬目源(庵基坪),稱芝溪。南流經芝堰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