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說

《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說》是孫中山所著作品,出自於《孫中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說
  • 作者:孫中山
  • 作品出處:孫中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來賓、教員、學生諸君:
今天是本學校開學的日期。我們為什麼有了這個學校呢?為什麼一定要開這個學校呢?諸君要知道,中國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國之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像這樣看來,中國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個空名。所以中國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敗,就是到今天也還是失敗。至於世界上的革命,在我們以後發生的情形是怎么樣呢?六年之前,有一個鄰國,和中國毗連有一萬多里,跨歐亞兩洲來立國,比中國還要大,在歐戰之前是世界上頭一個強國,當歐戰期內便發生革命,他們的革命後過我們六年。這個鄰國是誰呢?就是俄國。俄國革命雖然是在中國革命的六年之後,但是說到結果,他們徹底成功。我們拿兩國歷史來比較:就對內一方面說,中國從前革命,是對外來的滿洲人。滿清皇帝的威權,到我們革命的時候已經是很薄弱,政治也是很腐敗,當那個時候,滿清的國勢是世界上最衰微的國家。比較俄國對他們皇帝革命時候的情形是怎么樣呢?俄皇是本國人,又是俄國的教主,在國內的威權是第一,當沒有革命的時候,俄羅斯的國勢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像這樣比較,可說是,中國是對權勢很薄弱的皇帝來革命,俄國是對權勢很強盛的皇帝來革命。所以就對內這一方面講,中國革命是很容易的,俄國革命是很艱難的。就對外一方面說,俄國革命之後,所遇到的障礙是很大的;中國革命之後,毫沒有人干涉。在革命之前,外國人雖然有瓜分中國的言論,我們也怕到革命的時候受列強的干涉;但是發生了革命之後,列強毫沒有理會。俄國發生了革命之後,遇到外國人的障礙,不只是言論,並且實受兵力的干涉。各國軍隊侵進俄國境內的,有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和義大利以及其他各小國的軍隊,外國人集合全世界的力量來干涉俄國。像這樣看來,我們革命,只在內對付一個很衰弱的政府;俄國革命,在內要對付一個威權很大的政府,在外還要對付全世界的列強。所以更就對外那一方面講,中國革命也是很容易的,俄國革命也是很艱難的。為什麼俄國遭了那樣大的艱難,遇了那樣多的敵人,還能夠在六年之內,把所有的障礙都一概打消,革命是徹底的成功;我們革命的時期比較俄國要長一半,所遇的障礙又不及俄國的大,弄到至今革命還是不能成功呢?由中國和俄國革命的結果不同,推求當中原因,便是我們的一個大教訓。因為知道了這個教訓,所以有今天這個開學的日期。這個教訓是什麼呢?就是俄國發生革命的時候,雖然是一般革命黨員做先鋒,去同俄皇奮鬥,但是革命一經成功,便馬上組織革命軍;後來因為有了革命軍做革命黨的後援,繼續去奮鬥,所以就是遇到了好多大礙障,還是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大告成功。中國當革命之時,在廣東奮鬥的黨員最著名的有七十二烈士,在各省捨身奮鬥的黨員也是不少。因為有了那些先烈的奮鬥,所以武昌一經起義,便有各省回響,推倒滿清,成立民國,我們的革命便有一部分的成功。但是後來沒有革命軍繼續革命黨的志願,所以雖然有一部分的成功,到了今天,一般官僚軍閥不敢明目張胆更改中華民國的正朔;至於說到民國的基礎,一點都沒有。這個原因,簡單的說,就是由於我們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鬥,沒有革命軍的奮鬥,所以一般官僚軍閥便把持民國,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們今天要開這個學校,是有什麼希望呢?就是要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學生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有了這種好骨幹,成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事業便可以成功。如果沒有好革命軍,中國的革命永遠還是要失敗。所以,今天在這地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驅。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崢嶸歲月中,孫中山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主革命準備階段,開拓了民主革命的正規時期:他倡導了三民主義政綱,謀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臻於獨立、民主和富強,其中,對共和制度的訴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組建了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政黨,使得中國內部的進步力量匯聚成了革命的巨流;他確信“強迫”的手段往往是革命所必需的,堅持了武裝鬥爭;他領導了呈燎原之勢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他在革命果實為袁世凱及其後繼者篡奪後,繼續捍衛共和。在經歷了十年的“艱苦頓挫”而回天無力後,他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積極投入民主革命新階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三大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他畢生的政治生涯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他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他的思想和實踐體現了人類進步的趨向,他建樹了不朽的豐功偉績。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輝代表,也理所當然屬於全世界。編者簡介張苹,1 9 7 0年生於廣州。歷史學副研究員。1988—1992年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1992年至今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孫中山思想以及廣州城市史研究。現任廣東文史學會理事、《廣州通史》編委會秘書長等職。著有《孫中山傳》、《孫文學說》、《廣州史話》、《朱執信》、《洪仁玕》等。獨立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十餘項。張磊, 1 9 3 3 年生於天津。歷史學研究員。1950—1958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研究生畢業。1958年至今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究。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兼任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教授、研究員。主要著述近30種,另有論文百餘篇。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別學術成就獎等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