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1969年寒冬,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不久,瀋陽前進歌舞團的創作員
鄔大為與魏寶貴到中蘇邊境珍寶島前線體驗生活。在採訪戰士時突發靈感,可是當時由於“文革”的文藝專制,無法創作此類抒情歌曲。直至1980年,鐵源和鄔大為等人到遼寧
丹東的一支邊防部隊採風,正趕河口地區桃花盛開,鐵源與邊防戰士一起巡邏在桃林旁,不禁被這滿樹桃花給陶醉了,他們很快就寫出了歌詞,創作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詞。
歌詞由
鐵源譜曲,鐵源剛開始譜的曲調有點鄧麗君的風格,鄔大為還曾表揚他“解放思想”,但之後,鐵源把自己的創作推翻了,他感覺那樣缺乏陽剛之氣,不適合戰士歌唱。鐵源開始想把曲子改成蒙古族民歌的
風格,後來,鐵源想到自己的家鄉大連有桃花,於是在歌中添加了遼東曲調,最後定稿。
歌曲歌詞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可愛的故鄉
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
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莊
啊!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
無論我在哪裡放哨站崗
總是把你深情地嚮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鄉
桃園蕩漾著孩子們的笑聲
桃花映紅了姑娘的臉龐
啊!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
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願駐守在風雪的邊疆
啊~~~故鄉!終生難忘的地方
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願駐守在風雪的邊疆
歌曲鑑賞
歌詞對環境描寫具體。桃樹環抱的村莊,明淨的水面映著
盛開的桃花,在如此美麗的地方,又傳來孩子們的歡笑,顯現姑娘們喜悅的臉龐,這一切巧妙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人文風景畫卷,激發了人們對美好故鄉的眷戀以及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歌詞對邊防戰士的刻畫生動。為了美麗的故鄉,為了故鄉的明天更加美好,邊防戰士願意駐守在最艱苦的地方。這種“苦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歌詞運用映襯的手法,突出了主題,一面是如畫的故鄉:
盛開的桃花,明淨的水面,孩子們的歡笑;而另一面則是風雪交加的邊卡,兩相對照,更映襯出戰士們的胸懷和品質。
歌詞語言清新、質樸,有詩的韻味,全歌詞押“ang”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音韻美。一個“願”字表現力極強,它道出了邊防戰士真摯的情感和心聲。
社會影響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出了軍民之間的情意,曾兩次登上CCTV
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1984年,
蔣大為帶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這首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歌唱家蔣大為用他那嘹亮的歌聲感動了幾代人。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 | 參考資料 |
1987年 | 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評選一等獎 | 蔣大為 | |
重要演出
時間 | 節目 | 演唱人 | 參考資料 |
1986年 | 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 | 蔣大為 | |
1996年 | 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 | 蔣大為 | |
2008年 | 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晚會 | 蔣大為 | |
歌曲爭議
蔣大為在唱紅《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後,也曾經迎來了許多非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演唱技巧,以美聲理論來講並不算是出類拔萃,他的唱功配不上讓他得到這樣高的聲譽。這也是中國許多音樂理論家和學院派對音樂的一種誤解,即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感動才是音樂最純粹的本質。實際上,蔣大為的成功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中國老百姓的需要:他們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而是能與他們更近距離接觸的歌手,在一個流行音樂尚處於襁褓之中的時代,蔣大為這種將美聲唱法平民化的演繹,實際上也和李谷一的“氣聲唱法”一樣,都為中國準流行樂開篇的通俗唱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