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是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這裡,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
- 作者:馬美菱、樊麗萍
內容
深夜,除了急診和住院病房,沒有一家醫院的診療科室還會接待病人。但上海長征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是個例外——這是全國唯一一家提供24小時服務的血透中心。
為什麼一個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要開夜班?
“因為需要血透的病人太多了,每天多開一班,就可以多讓80位患者得到治療。”
“因為夜間這8小時一班的長時間透析,可以讓部分病人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因為尿毒症患者也要過正常的生活,多開夜間這一班,他們治療完了第二天就可以照常去上班。”
“因為這樣對病人好!”
……
“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擁有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血液淨化技術,如今的長征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是國內很多尿毒症病人“解毒”的首選之所。上周末的深夜,本報記者蹲點血透病房,試圖從護理組通宵服務患者的近旁,尋找患者信任長征的理由。 加開通宵服務,“以時間換空間”
這是一位尿毒症患者的自述:“我們就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那些中了毒的人,毒性定期發作時,就必須要有解藥解毒。”
尿毒症,在臨床醫學上也被稱為慢性腎衰竭。作為常規的治療手段之一,病人需要定期到醫院做血液透析。
10月23日晚9點過後,長征醫院6號樓整整占據兩個樓層的血透中心病房,被燈光照得敞亮,護士們正在近100張病床邊的一台台血液透析機旁忙碌著——連線透析液、沖洗管路、準備穿刺包……
晚上10點,病人們陸續來了。“小妹,儂好呀。”在3樓的一間血透室,有的病人一邊鋪床,一邊和護士熱絡地聊開了。
和普通醫院的血透室相比,長征血透中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從2009年開始,每周一、三、五加開了夜間長時服務。
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長征醫院原腎內科主任梅長林教授算過兩筆賬。第一筆賬關於病人:加開通宵血透服務後,可以一下子多接收80來位病人。對常年“一床難求”的現狀來說,這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辦法。
可當梅長林算第二筆賬時,卻不免心疼:夜間長時服務推出後,護士必須在“三班倒”的基礎上再開出第4個通宵班頭,護理團隊的工作量大幅上升。
但腎內科仍然決定堅持。梅長林說,加開夜間長時服務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一部分病人獲得更理想的血透治療效果,有效改善透析併發症。“舉個簡單例子,一個病人做血透,拉水4千克原來需要4小時,現在用8小時,時間多了,透析會更加徹底。”科室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夜間血透6個月後病人血磷、iPTH值顯著下降,血鈣水平維持穩定,病人貧血現象減少。
於是,記者就看到了這樣一幕:有的病人是拎著公文包“入住”的——做完通宵血透後在病床上多躺1個小時,次日就直接去上班了。而年紀大一點的病人,像65號床的阿姨,做好血透第2天直奔小菜場……梅長林說,隨著血透技術的發展,醫護工作者不僅要幫助更多病人活下去,而且還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重新實現自己的價值。 難度最高穿刺留給最資深的護士
病人做血透,從穿刺開始。每個病人的手臂上要連扎2根穿刺針連通兩根血管通路。其中一根管路是把病人的血液引進透析器,通過機器的工作,排掉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然後經由人機血液循環迴路,通過另一根管道把淨化後的血液送回體內。
“小盛,謝謝你喔!今天(打得)也蠻好的,不疼。”65號床的阿姨說話中氣足。她有一條典型的尿毒症患者的手臂:左手臂中間就像長出了一段小茄子,這高高隆起的腫塊,是常年做血透,血管嚴重擴張造成的。
這條變形的手臂,並沒有難倒給她做穿刺的護士盛美美。盛美美是這天當班護士中年紀最小的一位,雖然工作只有1年,但在這個病房,她已經站穩腳了。
大概沒有人會體貼地去計算一個尿毒症患者一年要打多少針,長征醫院血透中心卻把這當成大事——一個患者1周血透3次,手臂上一次扎2針,一年就要扎312針。每根穿刺針直徑1毫米左右,要是護士穿刺時失手,不僅病人會疼得哇哇叫,而且由於病人靜脈做過造瘺手術,血流速度比常人快,一旦穿刺失敗,血液會直接噴到天花板,後續的止血、重新穿刺都意味著大麻煩。
晚上10點15分到11點,是病人穿刺的“高峰期”。這一天,28歲的護士楊茜已連續“救場”兩回。“都是穿刺難度比較高的病人。”
楊茜是這天當班的15名護士中比較資深的一位。她告訴記者,為了病人好,血透護理組團隊有個傳統:遇到穿刺難度最高的病人,護士沒十足把握絕不會逞強,都會主動轉交給團隊里更資深的護士操作。
“我的帶教老師手裡就有這樣的病人,手腫得跟小腿一樣粗,只有我老師能應付。”盛美美說。
長征醫院血透中心有一個讓病人放心的紀錄:一次穿刺成功率幾乎100%。 “我負責治病,你負責信任我”
能獲得那么多患者的信任,全因為長征血透中心把守住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線”,看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呵護生命線,需要高質量的護理作為後盾;而構築生命線,則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術”。
接受血透治療前,患者都接受過造瘺手術,讓左手臂上的一根靜脈實現動脈化。腎內科主任郁勝強介紹,為病人構築“生命線”會遇到各種複雜棘手的情況。比如,有的病人年事已高,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血管硬化又偏細,要找出一根適合做瘺的血管並不容易,需要醫生憑藉豐富的專業經驗突破技術難題。“做內瘺手術時,醫生要把病人靜脈的一端接到一根動脈口子上,這可是個複雜而精密的技術活,都是一針針手工縫合的。”有些轉院病人此前經過多次造瘺,手臂已無完膚,再也找不到適合做手術的血管,醫生就必須通過其他途徑建立血管通路。
長征醫院腎內科血透中心在國內開展第一例人造血管通路後,已為15000例血透病人解決了血管通路難題。
記者偶然發現,在郁勝強的手機通訊錄里,存著幾千個號碼,其中一半以上是病人的。和許多人拒接陌生來電不同,他有個習慣:工作再繁忙,但凡手機上顯示為紅色的未接電話,都要抽空一一回復,他說,這十之八九都是病人打來的,他們遇到的難題,或許性命攸關。
“我負責治病,你負責信任我。”郁勝強說的這句話,是全體醫護人員的心聲。 絕不允許“小眯一會兒”
大約凌晨4點開始,護士休息室飄出淡淡的咖啡香。“這個點最容易犯困,有的護士會喝兩口咖啡提神,再奔回病房。”楊茜說。血透中心的護士們輪上長達近11小時的夜班時,連“小眯一會兒”也不允許。
通宵血透室11點半後熄燈,從這一刻起到次日天明,護士便進入更高強度、更緊張的工作狀態。她們打著手電在病房裡巡視,挨著床沿近距離觀測每位病人的體徵和透析儀器上的讀數。“要很仔細地傾聽病人的呼吸聲,一旦發現病人出現低血壓或者昏迷,就要及時投入搶救。而且,萬一病人睡熟後手一動針頭滑出,若不及時發現就會危及生命。”
護士們的高強度、高壓力工作,換來了另一個讓病人們放心的數字:在長征血透中心,病人的無症狀透析率高達98%。
10月24日早晨6點過後,做完血透的病人開始離開病房,可這個班頭的醫護工作還沒有結束,她們要為下一班病人準備好一切……
待血透中心夜班的護士們下班,時針已經指向早晨8點半,太陽早就升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