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勢下強大: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在逆勢下強大: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本書敘述了馮寶成從從一個農家窮小子到如今成為經營年營業額數億的鋼結構企業的企業家的主要經歷,特別敘述了他的創業經歷,同時本書也詳細敘述了馮寶成經營管理企業的經驗和思想,也對其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帶領企業逆勢走強的原因進行了細緻分析,向人們勾勒出了一個有膽有識、腳踏實地、嚴謹細緻、富有前瞻性的企業家形象,揭示了其從毫無背景的農家小子走到現在的成功之道。

基本介紹

  • 書名:在逆勢下強大: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 又名: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 作者:小魚傳媒
  • ISBN: 9787515813288
  • 類別:傳記-財經人物
  • 頁數: 208頁
  • 定價:48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22.8 x 16.6 x 1.4 cm
  • 出版公司:小魚傳媒
  • 出版人:溫廣超/曲國東
  • 策劃人:曲國東
  • 執行團隊:宮寶利/戴軍/佟周紅/趙利民
  • 品宣團隊:王連升/高銘/王書芳
  • 出版印發:JASON/李超/孫夢璇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文摘,

基本信息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7月1日)
  • 平裝:208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開本:16
  • ISBN:9787515813288
  • 條形碼:9787515813288
  • 商品尺寸:22.8 x 16.6 x 1.4 cm
  • 商品重量:399 g
在逆勢下強大: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作者簡介

在逆勢下強大:草根企業家馮寶成的逆襲之路
小魚墨跡(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為企業(家)量身訂製各種圖書的專業策劃和創作機構,擁有行業領先的專業圖書策劃團隊和優秀的作家隊伍。

目錄

第一章鑄造之鄉走出的鑄造能手

十二三歲就給全家做飯的小老五//3
17歲輟學打工,20元月薪1年攢下300元//6
二十來歲的刨床廠車間主任//12
70度陡坡爬山:大連瓦房店死裡逃生//15
結婚後的工作:晝夜兩工廠,一天上兩班//19
第二章小老闆的成長之路

煤礦打工:井下迷路與死神擦肩而過//25
走上創業之路:交河縣城裡的3年量具加工//30
泊頭市經營量具門市部:26歲小伙子的“談判三部曲”//33
走出家門跑業務:“粘勁”的效用//37
赴京創業:“借雞下蛋”發展建材綜合門市部//43
第三章有驚無險、一路凱歌的實業之路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從貿易向實業轉變//51
奠定京奧興發展基礎:生產經營從彩鋼向鋼結構轉變//56
走上高速發展之路:與國有大企業深度合作//61
橫向發展,100畝地建立大型現代養豬場//65
大型集團化企業雛形漸成:擁有六個子公司的京奧興//69
第四章行業困境下京奧興為什麼會逆勢走強?

2010年對於行業發展的神奇預言//75
“現在的成功或失敗,不能在現在而要在過去找原因”//78
企業要逆勢走強,就像上坡的汽車要提前發力//81
員工會議,給大家講經濟危機//84
大力開發“新能源”//87
作為老闆,為什麼要親自參加競標?//90
馮寶成如是說:一個企業就像一棵樹//92
第五章他創業,為什麼能“從沒有失敗過”?

真正的失敗都在細節上//97
馮寶成的三字經:穩、準、狠//100
“別人不敢想的我敢想,別人不敢做的我敢做”//103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106
後退也是前進//109
掙錢掙得起,賠錢也要賠得起//112
把競爭當做好事來看//115
以客戶為養父母//118
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只有稀里糊塗的失敗//121
第六章馮寶成管理企業有什麼訣竅?

“沒有我管不了的員工,沒有想走就走的員工”//125
把快樂帶給身邊每一個人//130
管理要講“中西醫結合”//133
機制貴在創新//138
給員工創造失敗的機會//141
只有重感情的人才會發展//145
企業就是一個圓,站在圓外看企業和自己//149
把京奧興辦成一個學習型的企業//152
讓企業有一個靈魂//155
第七章將毛澤東思想用在企業經營之中

“人沒有信仰不行,我的信仰就是毛澤東”思想//161
以平等思想和人道主義對待員工和客戶//164
商場如戰場,毛澤東軍事思想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寶藏//168
有大愛,就有大境界大思維大成功//174
第八章蛻變:從老闆到企業家

人生在變,理想也在變//181
“不為掙錢而掙錢,做企業就是幹事業”//185
境界決定思維:將企業的發展跟國家的發展統一起來//188
自己先活好,然後讓別人也活好//192
第九章踩在堅實的大地上做京奧興的發展夢

他國中學歷,為什麼能披荊斬棘,一路前行?//197
實事求是才會預見未來、未雨綢繆//200
不樹宏偉的目標,只重腳踏實地的行動//203
京奧興的夢:圓員工的夢,為中國夢//207

序言

在當今中國,擁有成規模的企業的企業家中,沒有任何背景的應該不少,但是,沒有任何背景而且只有國中以下學歷的,卻肯定不多;沒有任何背景、只有國中學歷,卻能在創業過程中幾乎沒有過失敗,且能在行業不景氣的狀況下,帶領企業逆勢走強的,應該少之又少。馮寶成就是這少之又少的逆襲成功的草根企業家中的一個!
我最初知道“馮寶成”這個名字和了解馮寶成這個人,是在網上。網上馮寶成的照片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相當有派氣的、頗有老闆樣的中年人。在後來接觸到馮寶成並對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我對馮寶成的印象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對於那些面相看著有派氣和福氣的人,我一直有一個模模糊糊的不太正確的感覺,總感覺這類人的成功似乎不必經歷一般人所必須經歷的種種磨難,也不必付出一般人所必須付出的種種辛苦和超常的努力。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誤的感覺,唯 一的原因,就是覺著這種人是老天厚待他們,是好運鐘情他們。但是,馮寶成的人生經歷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福,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比別人更多的福,是由更多的辛苦、更多的用心和更多的努力成就的!馮寶成年輕時照片上的形象,怎么看都看不出有什麼福相,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裡土氣的農村打工仔。早年的馮寶成確實很辛苦:他16歲時就離開學校肩起了為家裡掙錢的重任;他給人打工靠著加班20元月薪1年竟能攢下300元;他曾經一天上兩班,一天24小時就有16個小時是在工廠度過的;他下過礦井、開過門市部、跑過業務、幾度與死神擦肩而過……早年辛苦,現在仍然辛苦:每天電話不斷,六個分公司,每個公司的事都得一肩挑起,一年裡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很少能有歇息的機會!
然而,辛苦、用心、努力,只是成功的前提,卻還並不能保證一個人就一定能夠成功。通過對馮寶成的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很快發現了馮寶成身上的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一個就是很強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從十一二歲就早起給全家做飯,到十六七歲時外出打工,省吃儉用、加班加點,一年為家裡攢下遠超正常工資數的300元,再到如今把員工的夢當做企業的夢,把企業的夢與國家的夢聯繫起來。有強烈的責任感,就有不懈努力和追求事業的強大推動力。責任感壓著馮寶成,也成就了馮寶成。
第二個就是非同一般的膽量和魄力。馮寶成看準的,想乾的,說乾就能幹起來。從攀爬70度的陡坡,到借錢乾車床加工,到開門市部,到赴京創業,再到開廠做彩板,然後又到做鋼結構,以及在全國各地建立分廠,馮寶成的膽量和魄力刻印在了他人生的每一個重大轉折關頭,它給他帶來風險,也給他帶來了別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第三個就是特別踏實務實。馮寶成的事業是一步步做到如今這個地步的,他曾說,他從開始創業到現在基本上沒有失敗過。之所以會如此,我覺得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馮寶成特別踏實,一步一個腳印,不張揚,不好高騖遠,每一步都踏得很穩,每件事都做得很細很認真。我曾經問馮寶成未來的規劃和構想,我以為他會說一些宏大的目標,描繪一下讓人心馳神往的關於未來的美好藍圖,誰知他講了很多,卻講的都是將來要做的一些具體的事情!
第四個是了不起的前瞻性和全局觀。作為一個只有國中學歷的農村青年,馮寶成為什麼從創業之後一路走來幾乎沒有失敗過?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就是他的前瞻性和全局觀。他看事情,從不只看眼皮底下,而是能看到未來,看到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國家。因為能看到未來,所以他能提前準備,能抓住機遇,能預防和躲避風險;因為能看到全局,所以他能摸清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不會一葉障目,從而看得準,看得清。2007年時,馮寶成就開始致力於與國有大企業合作,為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行業的激烈競爭做準備;在2010年時,馮寶成就準確預言到了彩板行業和鋼結構行業未來幾年將會出現的萎縮,因為提前做了準備,所以他的企業京奧興才能在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一直逆勢走強。
在馮寶成身上,導致他成功的因素當然不止是上面這幾點,就是這幾點,也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更不用說讓別人能有深切的感受。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馮寶成的創業經歷和成功經驗寫成一本書,讓別人、特別是想著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的年輕人能深切地感受一下馮寶成的創業歷程,從而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馮寶成的學歷不高,但他說起話來思維活躍、頭腦清晰、條分縷析、邏輯嚴密。他搞經營、搞管理,都有一套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的經驗和思想。這些經驗和思想,在我看來,應當比許多書齋里的學者關於經營管理的宏篇大論更有價值。這些經驗和思想,我覺得也很有必要整理出來,以提供給其他人特別是企業家們作為借鑑和參考。
生長在貧窮的農村、沒有可依靠的有頭臉的親戚、國中學歷、剛進入鋼結構行業沒幾年就遭遇經濟危機以及因之導致的行業不景氣。從一開始創業,馮寶成就處於種種不利於他成功的逆勢之中,然而,他沒有在逆勢中退縮,在逆勢中,他抗爭著、奮鬥著,一步步變得強大起來,直到如今成為這樣一個擁有六個分公司,年營業額數十億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馮寶成的逆襲之路足夠勵志。我覺得,將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勵志故事整理出來,應當可以給很多的年輕人以精神的鼓勵和人生的指導。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樣也可以說:成功者的成功經驗都有些相似,失敗者的失敗各有各的原因。但是,馮寶成的成功跟其他很多企業家的成功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有背景、起點高、助力多、境遇順的企業家的成功總是摻雜著些許水分,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必然含著較多的雜質。而馮寶成,他的逆襲之路是少見的,他的成功是沒有水分的,他的成功經驗是經得起考驗的。所以,即使有很多的關於成功企業家成功經驗的書已經出版,即使勵志書和管理方面的書籍已經泛濫,我還是決心將馮寶成的逆襲歷程和成功經驗寫出來。我相信,這本書一定也能為無數的創業者提供寶貴的創業經驗和精神支持,為無數的奮鬥著的企業家提供有價值的經營企業的參考和借鑑,為更多的人提供精神的激勵和人生的助益。

文摘

第一章 鑄造之鄉走出的鑄造能手

一、十二三歲就給全家做飯的小老五
在河北滄州的正南方,距離滄州70華里之處,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泊頭。
泊頭,顧名思義,與漕運有關。東漢時期,獻帝建安九年,曹操將白河和流經現泊頭境內的清河改造成運糧河道,隨之在泊頭建立了運河碼頭,由此,泊頭開始建成。
兩千多年來,泊頭一直是漕運沿線的一顆明珠。據明代《嘉慶重修一統志》記載:“泊頭鎮在交河縣東五十里衛河西岸,有城。商賈環集,有管河通判及主簿駐此。以濱運河,固有泊頭鎮之名。”《南皮縣誌》:“運河開通後,運輸 便利,尤易發達商業,就泊頭鎮一處而言,兩岸商賈雲集,為數百里所未有。”到了清代後期,泊頭已然成為運河巨鎮,“民國初期,則東西兩岸殷實、商號不下千餘家,輪舶輻輳,闌閹填盈,實為津南一大商埠”。解放後,泊頭幾經改制,最終於1982年確立了泊頭市。一提起泊頭,第一個讓人想起的就是“泊頭火柴”。火柴,老一代的人經常把它叫做“洋火”,也算是舶來品。清朝末年,西方國家用槍炮打開了這座古老國家的大門,給這個國家的數億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但不可否認,他們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鮮的事物。火柴,就是其中之一。火,一直是人們生存的希望。將藥料塗抹在小小的木棒上,輕輕擦一下就能產生火。不得不說,這是一項簡單而又神奇的發明。泊頭火柴廠始建於1912年,那時的泊頭叫做泊鎮,因此,建立之時,泊頭火柴廠實際叫泊鎮永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4年後,時任民國代總統的馮國璋,以4萬元現洋入股公司,促成了火柴廠的大發展,也展示了這家工廠在當時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這家工廠,改寫了中國人依賴“洋火”的歷史。後來的一百年里,泊頭火柴廠一度叱吒風云:曾經,泊頭火柴的“火跡”遍布了中國的北方地區甚至全國;曾經,泊頭火柴廠是亞洲最大的火柴廠。走過一百年,泊頭火柴廠最終走進了歷史,如今,這座百年的老廠已是雜草肥美、人煙稀少,生產車間的大門口沒有任何“火柴廠”的字樣,只有門上殘破的“生產區內嚴禁菸火”牌子還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泊頭火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的泊頭火柴正當繁榮,中國大地經歷了近百年的屈辱與戰亂,恢復安定還不久。在泊頭交河四營鄉馮泊洛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裡,一個嬰兒呱呱落地,是個男孩,男主人喜笑顏開。這戶人家姓馮,男孩被父親取名字叫馮寶占(後改名馮寶成),寶成在家裡排行老五,上面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在那個沒有計畫生育的年代,家裡有五個、六個孩子是很常見的事。作為家裡的小老五,小寶成從小就備受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們的疼愛,在那個生活貧瘠的年代,小寶成順順當 當的長大了。馮寶成的兒童時代,可以說就是中國的“靠掙工分過日子”的年代。那屬於整整一代人的記憶,至今也無法從他們心中抹去。那時的農村組織叫“人民公社”,那時的農民被稱為“社員”。糧食、財物,以及人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幾乎都要由公社下面的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去分配,而分配的依據,就是“工分”,有句話在那個年代曾廣為流傳——“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無論男女老少,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地里幹活,掙工分。
到80年代初,小寶成已經十二三歲了。從艱苦的日子走過來的孩子都很懂事,小寶成也不例外。學習成績自然是沒什麼可說的,在班裡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小寶成順利升入國中,學校在離家4里之外的四營公社,沒有腳踏車,小寶成每天都得步行來回。4里路不算遠也不算近,得走半個多鐘頭。到了冬天,爸爸、哥哥姐姐們一大早就去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去了,剩下小寶成、最小的弟弟和媽媽在家。北方的冬天很冷,那個年代的農村根本沒有統一供暖,都要靠各家各戶自己生火取暖、做飯。爐灶里的火通常在夜裡就燃盡熄滅了,屋裡沒有了火,溫度很快就降下來了,氣溫經常降到零下,屋裡的水桶結冰也是不奇怪的。早上大人們都去掙工分了,沒有時間生火做飯,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都把小寶成凍得夠嗆。起來之後沒有火倒也罷了,可是家裡沒有現成的飯,怎么辦呢?總不能餓著肚子吧?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點也不錯。媽媽又有心口痛的老毛病,弟弟年紀還小,小寶成自然捨不得叫醒他們。哥哥姐姐們都出去幹活了,自己還在上學,小寶成覺得,自己也該給家人做些什麼了。就這樣,只有十多歲的小寶成在那個冬天開始學著生火做飯。說是做飯,其實也很簡單,那時候哪有什麼像樣的早飯?連白面饅頭都是少見的,一般吃的饅頭都是拿白面和棒子麵摻在一起做成的。費了不少勁,小寶成終於生好火,給全家人煮個稀粥,自己也喝上一點,剩下的溫在火上,帶上點乾糧就出門上學去了。學校離家裡還是有點遠,中午小寶成就不回家了,在學校里吃著早上帶來的乾糧,一天也就過去了。
就這樣,這個十二歲的孩子堅持了整整一個冬天。
轉眼到了來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時候。趕上周六周日小寶成休息,就和二哥一起去田裡割麥子。那時候一個成年人割一天麥子才能掙1毛2分錢的工分,而兩個人年紀都小,公社只給按半個人算,所以倆人加一起才能掙一個大人的工分。半份就半份,總歸是自己掙的,小哥倆倒也挺知足,樂呵呵的跟著大人們下地幹活,反正是小孩子,力氣小,給多少是多少。小寶成心裡可美了,自己終於也可以跟哥哥姐姐一樣掙工分了,可以幫家裡賺錢了!
二、17歲輟學打工,20元月薪1年攢下300元
一晃眼,幾年過去了,16歲的寶成已經長成了一個壯小伙兒。
83年的夏天,寶成沒考上高中。倒不是因為他成績不好,而是那個時候的高中實在不好考,一個鎮上也沒幾個人能考上高中,馮寶成班裡五六十個學生,全部落榜。可以說,80年代初的中考,比高考都難。大部分孩子國中一畢業,就回家種地了。
寶成不甘心,他覺得是自己努力還不夠,所以他還想再試一試。
又復讀了半年,臨近年關了。可這個年卻不好過。
過了年,寶成17歲。大哥比他大11歲,過了年就28了,才剛剛結婚。二哥比他大3歲,過了年也20了,馬上也該結婚娶媳婦了。在農村,20來歲的小伙子,早就該成家立業了。大哥結婚就花了家裡大部分積蓄了,眼看著二哥馬上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紀,也得給二哥蓋間房了,可是家裡這條件擺著呢,蓋不起啊!
80年代的結婚成本顯然沒有今天這么高,在農村,親戚朋友一起幫忙蓋間房子,也就行了。可是就這樣,老馮家也蓋不起。六個孩子,兩個閨女不用發愁,可四個兒子咋辦?大兒子都27了才剛蓋上房子娶上媳婦,二兒子馬上也該結婚了,緊接著三兒子、小兒子的婚事也都該考慮了,當爹媽的心裡著實犯起了難。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出身,家裡根本沒有什麼家底,兩個小兒子還在讀書,蓋房這事可真是遙遙無期。老一輩把給兒子娶媳婦當成是自己的“任務”,自己辛辛苦苦幹活掙錢,說到底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蓋不起房就娶不上媳婦,娶不上媳婦就完成不了“任務”,完不成“任務”不僅自己心裡難受,鄉里鄉親也笑話。
懂事的寶成自然了解爸媽的苦楚。爸媽年紀大了,頭髮也白了,臉上的皺紋、手上的老繭,都證明了兩個人辛辛苦苦半輩子拉扯大六個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馮寶成覺得,自己也是時候該給家裡出份力了。班裡的同學都在一心一意地學習,馮寶成心裡非常矛盾。他想讀書,想考高中,可是他更想給家裡幫幫忙,分擔分擔責任。
這個年總算是過去了,過了正月十五,學校也開學了。開學那一周,對馮寶成來說比一年還難熬。他一直在矛盾,他明白自己需要做一個選擇。
一周之後,馮寶成扛著自家的板凳,毅然決然回了家。
河北泊頭,人傑地靈,不光造出了家喻戶曉的泊頭火柴,更是北方當之無愧的鑄造之鄉,銅鐘、鐵佛、鐵獅等傑作名揚四海。“鑄造之鄉”、“鑄造名城”、“模具之鄉”、“壓瓦機械城”,等等,如此多的榮譽稱號,無不彰顯著泊頭千百年來的輝煌。
說到泊頭的鑄造業,算起來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僅僅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也有一千三百多年,泊頭西部還曾出土過五代十國時期的鐵佛,足可見泊頭鑄造之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這裡就聚集了大量的鑄造小作坊,擁有著龐大的鑄造大軍和一大批能工巧匠,至明代,泊頭的鑄造業愈發發達,河北中部的鐵器,“多出於境內鑄造匠人之手”。到清代,泊頭的鑄造業更是聞名遐邇,據史料記載,各省府州縣乃至東南亞地區均有交河人從事鑄造業。明清時代,泊頭的鑄造工人開始大量走出泊頭去各地謀生,翻砂匠們大顯身手,從而將泊頭鑄造的影響力向外擴散。民國時期,泊頭的鑄造業開始成為中國北方民族工業發展的一支有生力量。泊頭與佛山、無錫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鑄造基地”。在東北,泊頭工人建起了一座座鑄造鐵廠,在天津,僅三條石一地就有40多家泊頭人開辦的鐵廠。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外地開鑄造廠的泊頭人就更多了。馮寶成輟學那會兒,正好有個泊頭師傅在招工。這個師傅是做翻砂出身,和眾多翻砂匠一樣,他後來在山東德州黃河涯公社閆村承包了一個鑄造車間,幾十個人的車間,雖然不算大,但也做的有模有樣。俗話說窮則思變,現在家裡缺錢,馮寶成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一咬牙,他就跟著這個師傅到德州當鑄造學徒工去了。
馮寶成至今都清晰的記著,那時的工資是一個月二十塊錢,管吃管住。二十塊錢,在今天看來連吃一頓飯都不夠,但是在當時,對於一個年輕的學徒工來說,並不算少,那個年代的正式工人每個月也只有七八十塊錢而已。況且,還管吃管住呢,用馮寶成老家的話說,“這二十塊錢就是淨賺的了!”
帶上一床被子、一個枕套,把自己的幾件衣服裝到枕套里,枕套上的花是姐姐親手繡的,然後把枕套用被子一卷,一起放到編織袋裡,這行李就算收拾完了。就這樣,馮寶成義無反顧的跟著這位師傅坐上了開往山東德州的火車,這一去,就是一年。
一個月二十塊錢,平均下來,一天才掙七毛錢。馮寶成琢磨著,自己年輕力壯,完全可以加班多賺點,吃點苦沒什麼,年輕人不怕吃苦。事實也確實如此,畢竟是二十歲的小伙子,身體底子棒,白天干活再苦再累,晚上只要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接著就恢復精力了,馮寶成覺得自己好像永遠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整個車間幾十個人里,最勤快的非馮寶成莫屬,加班最多的也是他。那時候加班的任務主要就是用大錘砸鐵,為了多賺點加班費,馮寶成三天有兩天是在加班的,根本不怕苦不怕累。領班的師傅也非常喜歡馮寶成,覺得這小伙子踏實、靠譜!
除去吃和住,剩下的生活開銷就不多了,馮寶成又非常節儉,主要的日常花費也就是買毛巾、香皂、牙膏牙刷這幾樣必需品,除此之外,其他的花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每天都這么忙忙碌碌,吃飯、睡覺、幹活幾乎成了馮寶成生活的全部。車間裡年輕人很多,但是加班的年輕人卻不多,多的都是已經成家的中年男人,成了家就有了牽絆和責任,要擔起一個家庭的擔子。年輕人不一樣,小伙子們沒有家庭的壓力,他們還沒有擺脫少年時期愛玩的習慣,休息的時候,車間裡的年輕小伙子們經常幾個湊一群出去玩,可馮寶成參加的不多。不是馮寶成不喜歡玩,恰恰相反,馮寶成是個很有生活熱情的青年,可是他心裡卻有一份責任,有一份牽掛。偶爾歇著的時候馮寶成也會想家,可是並不多,因為忙得他根本來不及想家,更來不及叫苦,他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攢點錢,給爹媽帶回去!
這樣的日子過的飛快,一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這么過去了,又到了年底,該回家過年了。車間放假的那天晚上,馮寶成數了數壓在箱底里的工資,那是自己一年的積蓄,整整300塊!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一個十幾歲的小伙子,憑著自己的勤奮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勁頭,一年攢下了300塊錢,這可以算得上是個小奇蹟了。想想去年春節的時候,爸媽還在為沒錢給自己兄弟幾個蓋房娶媳婦犯愁,這一年過去了,也不知道家裡情況怎么樣了,二哥找到媳婦了沒,爹媽身體還好不好,哥哥姐姐們過得如何,小弟學習成績咋樣。想著想著,淚水就不由自主流出來了,這個馬上就十七歲的小伙子,躲在被窩裡偷偷的哭了。不過很快,他就擦乾了淚水,現在不用愁了,這三百塊錢,可以給家裡幫大忙了,二哥娶媳婦肯定不用愁了,爸媽今年一定可以過個好年了。
第二天一早,帶著這300塊錢,馮寶成迫不及待的坐上了回家的火車。回家的興奮掩蓋了旅途的疲勞,伴著厚厚的雪和濃濃的年味,踏著熟悉的鄉間小路,馮寶成回到了闊別一年的家。
馮寶成一進門,家裡立刻如炸了鍋一般,一年沒見的小老五回來了,可把兄弟姐妹們高興壞了。到了晚上,吃過團圓飯之後,一家人熱熱鬧鬧地湊在一起拉家常,當馮寶成拿出自己攢了一年的300塊錢交給母親時,母親愣住了。一時間,母親心裡五味雜陳。這是從小就在自己身邊的小老五,雖說在家裡也做家務,可從來沒讓他乾過重體力活。他出去這一年,自己天天想、夜夜盼,無時無刻不記掛著,天冷了擔心他凍著,下雨了擔心他淋著,生怕他有個好歹。一個十七歲的孩子,母親從來沒指望他給家裡掙多少錢,只要他平平安安的,母親就心滿意足了。
握著這沉甸甸的三百塊錢,母親半餉沒有說話。許久後,母親終於開口了:“小五兒吶,你花錢了沒有啊?”
馮寶成樂呵呵的說:“媽,花了。”
母親接著又問:“小五兒,這一年加了不少班吧?”
馮寶成“嘿嘿”的笑著,撓了撓頭。
不需要答案,母親心裡自然明白,如果不是天天加班加點的幹活,兒子一個學徒工,怎么可能一年就攢得下三百塊錢?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第一次離家出門,一個人在外面打工掙錢,這一年是怎么過來的?這中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當娘的心疼極了。但同時,她又感到無比的欣慰,她感慨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又欣慰兒子的孝順,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養大了這幾個孩子,沒白養!
1984年。
這一年,馮寶成從17歲長到了18歲,他長高了,長壯了,手上也開始長出老繭;這一年,馮寶成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工人,從一個孩子變成一個大人;這一年,馮寶成習慣了揮灑汗水,習慣了吃苦耐勞;這一年,馮寶成懂得了生活的艱辛與苦澀,也懂得了家庭的擔當與責任;這一年,馮寶成開始選擇自己的人生,此後的路坎坎坷坷,但他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堅定地走了下去,一直向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