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髮店裡

在理髮店裡

《在理髮店裡》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理髮店裡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契訶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內涵,

內容簡介

早晨。還不到七點鐘,瑪卡爾·庫茲米奇·勃列斯特金的理髮店就已經開門了。店主人是個小伙子,年紀二十三歲上下,沒有漱洗,骯里骯髒,然而裝束卻是入時的。他著手打掃。其實這個地方沒有什麼可打掃的,他卻幹得出汗了。他在這兒用抹布擦一下,在那兒用手指頭挖一下,在另一處又找到個臭蟲,把它從牆上拂落下來……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作品內涵

本文描寫了主人公瑪卡爾的悲劇故事,但同時亦影射了當時俄國社會小人物的命運。瑪卡爾勤勞能幹(不到七點就開門,打掃房間的細節),待人和藹真誠,且正墜入愛河。但他卻有著小人物所共有的“弊病”——地位和金錢,以至於被伊萬內奇評價成“你怎么配做新郎呢?”。這既表明底層勞動者的悲慘命運,又體現當時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以及婚姻的封建狀態。
但更深層來說,這種拜金主義和地位至上概念不止存在於伊萬內奇這樣的人身上,瑪卡爾這樣的小人物也染上了這種社會通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瑪卡爾清楚記得父親去世時伊萬內奇拿走十盧布和一張沙發,第二天也並非拒絕理髮而是要求“付了錢再理髮”。由此可見,瑪卡爾也中了金錢的毒害。從而表明這種社會弊病的根源之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