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的陽光下晾曬學科教育

《在理性的陽光下晾曬學科教育》收錄的是個人關於學科教育的一些思維碎片,其中,前兩部分關照的主要是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科教育(第一部分主聚焦微觀課堂,關照教育教學的細節;第二部分整體關照中國學科教育,思考探討相關教育教學的方向問題);第三部分則在推介西方比較成熟的學科教育現實的同時,為我們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提供一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在理性的陽光下晾曬學科教育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 作者:馮貽聯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92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在理性的陽光下晾曬學科教育》是作者關於學科教育的一些思維碎片。面對學科教育問題,我們應持一種嚴肅科學的態度,去冷觀察,冷思考,冷處理。筆者透過個人不同層面的理性審視,"晾曬"我們學科教育領域形形色色的非理性污垢,期待喚醒我們沉睡太久的寶貴理性,通過大家覺醒後的齊心協力,儘快推動我們的學科教育不斷走向科學、規範與高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教學課堂觀察
造假的"藝術"當休矣
莫把資源變垃圾
怎樣才算真正達成了"整體教學目標"
必須充分尊重知識教學的內在需要
變味的"尊重"要不得
呼喚"樸素"的回歸
創造性閱讀:能否經得起情理事實的嚴肅拷問
如何對待"真實"
且慢"叫好"
"思考"豈能如此理想化
也談"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可貴的"創新"有待完善
教學環節處理真的有"嚴重的問題"嗎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能力"
第二章 教學理論思考
基礎教育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怎樣的基礎
"知識與技能":拉動"教學"的機車
莫讓浮雲遮望眼
"語文教學"到底應該要教什麼
語文新視角:語用工具論
努力構建"可操作性強"的語文教學模式
"形式訓練"之語文教材編寫思想
第三章 他山之石
借屍還魂的"全語言"理論與實踐
美國同行怎樣教語文
美國語言(語文)教材漫談
中美語文教材編寫體例的比較研究與理性思考
紮實基礎,一勞永逸
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最需要怎樣的"突破"

序言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留給筆者持久而強烈的整體印象可以用六個字概括:“浮躁、混亂、低效。”基於長期一線教育教學實踐觀察,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一種狀況,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從事學科教育及其相關研究的過程中往往習慣於依憑個人的主觀意願辦事,而嚴重缺乏理性,很少進行過比較深入的學理思考,沒有真正關注過我們的研究對象自身內在的特點與要求。
新中國成立僅僅不過六十餘年,姑且不計無數一線教師個體的自主思考與探索,我們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卻也已自上而下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開展過八次,但時至今日,在各門學科到底該“教什麼”“怎樣教”等至為關鍵問題上,雖然每次改革我們都會轟轟烈烈“與時俱進”來一次“創新”,我們依然不得不遺憾地承認,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有著足夠學理說服力的理論指導,更沒有人能夠拿出足夠成熟能夠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廣的實踐經驗,恰恰相反,我們課程專家們的理論指導至今尚仍雲裡霧裡,且各執一詞,我們的一線教師至今仍然只能依憑個體“摸著石頭過河”。就這樣,一次次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的學科教育如同一隻迷途的羔羊,總是抵不住眼前太多太過新奇的鮮花綠草誘惑,不由自主地走向一條又一條歧路。一次次夢囈般的“醒悟”之後接著便是新一輪更加轟轟烈烈的教育思想革命;新一輪轟轟烈烈的教育思想革命之後,再重新輪迴到更加濃重的失望與迷茫之中——這似乎成了我們中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總也逃不脫的宿命。世界萬物均有其自身存在發展的內在規律。只要這些事物存在,其內在的規律就會自然存在,而絕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願而隨意改變。為促其健康蓬勃發展,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首先立足事物自身存在的樸素而嚴肅的現實,努力探尋並順應自然規律的客觀要求。否則,像我們現在這樣總是頭腦發熱,總是為我們自己的主觀意願所左右,無論我們的學科教育改革多少次,也無論我們的學科教育將要走向何方,無需等待實踐驗證,筆者其實都可以據此斷定,將來迎接我們的都必將是新的失敗!
筆者認為,深入探尋並基於學科教育自身存在發展的內在規律,嚴格規範我們的相關行為,我們的學科教育研究起碼應依次經歷如下四步理性推論或驗證:
第一步,站在現代教育高度,首先思考學科教育的根本目標與任務問題,亦即,現代教育為什麼設立這門學科,開設這門課程,或者說,設立這門學科,開設這門課程,到底要完成什麼任務,能夠完成什麼任務。筆者得到的答案是,智慧型層面,應該培養的是學生以學科知識套用為核心的學科能力。
第二步:思考學科知識內化成學科能力的必由之路。筆者得到的答案是,首先必須深刻理解知識內涵(理解層面),然後是把握知識用法(操作層面),最後才是具體情境下相關知識的運用(運用層面,亦即能力層面)。
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學科教學問題:課堂上到底應該教什麼知識——筆者得到的答案是:學科基礎知識與關於學科知識運用的知識兩類;如何進行教學——筆者得到的答案是:在知識教學基礎上,創設套用情境,結合學生學科知識套用實踐,具體指導其現實運用(訓練)。
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學科教學效率問題:一是如何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愛好問題,一是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其學習的基礎能力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問題。筆者得到的答案是,必須在現有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精心打造同樣具有一定邏輯順序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研究學生不同時段學業基礎與心理發展現實及其需要,編寫符合該時段學生學科學習的教材,教師基於相關時段學生認知能力與心理發展現實,選擇符合學生相關知識能力內化規律的科學的教學策略與手段,嚴格規範自己的學科教學行為。
筆者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在我們現實中中國還遠沒有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其科學性與實用性筆者現在當然還無法依靠國內的相關科研成果加以驗證,但通過與西方一線教育專家的網上交流,筆者得知,在美國,筆者的這些相關思考其實早已成為了一種常識,當然也早已落實到了人家的學科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因此曾誠懇邀請並與西方專家一道,在K12語文論壇發起相關推介活動(主要聚焦於語文學科,我們稱之為“形式訓練”),並積極參與到相關討論中。相關討論波及國內各大語文論壇,參與人數之多無法統計,討論效果雖然並不怎么盡如人意,但也稱得上轟轟烈烈,聲勢浩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不理解,不少網友雖然一直在質疑筆者的相關理論主張,但對西方專家提供的實實在在的學科教學案例卻也無不讚不絕口,甚至嘆為觀止。因此,我們有理由堅信,如果我們的學科教育及其研究能夠應依次經歷這四步理性推論或驗證,我們的學科教育及其研究也定能不斷走向科學,走向規範,走向高效。
這個集子收錄的是個人關於學科教育的一些思維碎片,內容包括“教學課堂觀察”、“教學理論思考”、“他山之石”三部分。其中,前兩部分關照的主要是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學科教育(第一部分主聚焦微觀課堂,關照教育教學的細節;第二部分整體關照中國學科教育,思考探討相關教育教學的方向問題);第三部分則在推介西方比較成熟的學科教育現實的同時,為我們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提供一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由於國內尚無相關基礎研究成果,筆者現在也只能透過個人不同層面的理性審視,“晾曬”我們學科教育領域形形色色的非理性污垢,期待喚醒我們沉睡太久的寶貴理性;然後希望通過大家覺醒後的齊心協力,儘快推動我們的學科教育不斷走向科學、規範與高效。另外,筆者對個人的相關思考非常有信心,但作為普通的一線教師,深知自己的理論與文字功底都還非常有限,再加上個人時間、精力的緣故,行文之中出現疏漏與偏激在所難免,真誠渴望能夠聽到您同樣真誠的批評與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