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佛蘭德斯戰場
- 外文名:In Flanders Fields
- 創作年代:1915年5月
- 作品出處:英國倫敦雙周刊Punch
- 文學體裁:法文迴旋詩體
- 作者:約翰·麥克雷
詩歌原文,詩歌翻譯,創作背景,詩篇意義,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In Flanders Fields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詩歌翻譯
在佛蘭德斯戰場,罌粟花隨風飄蕩
一行又一行,綻放在殤者的十字架之間,
那是我們的疆域。而天空
雲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聲湮沒在連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們已然罹難。倏忽之前,
我們還一起生活著,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們愛過,一如我們曾被愛過。而今,我們長眠
在佛蘭德斯戰場……
繼續戰鬥吧
請你從我們低垂的手中接過火炬,
讓它的光輝,照亮血色的疆場
若你背棄了與逝者的盟約
我們將永不瞑目。縱使罌粟花依舊綻放
在佛蘭德斯戰場……
創作背景
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西南部交界處有個重要軍事陣地——佛蘭德斯,它是十分關鍵的防線,沿英吉利海峽一帶,一直抵達瑞士邊境。一戰期間,加拿大萬千熱血青年赴歐參戰,在法國和比利時交界的佛蘭德斯死傷慘重。有無數無名戰士為保衛祖國而犧牲,長眠在佛蘭德斯的黃土之下。
1915年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Battle of Ypres)期間,麥克雷負責在佛蘭德斯前線包紮和治療傷員。履行外科醫生職責的同時,他還充擔過槍手,也負責殯葬服務。戰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Alexis Helmer)在此期間戰亡。安葬完好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中尉的次日,麥克雷坐在一輛停在伊伊錫爾運河(Canal de l'Yser)畔包紮站附近的救護車後,用筆在一張從發件本上撕下的紙上宣洩他的痛苦,看著盛開在溝渠里、在十字架間的野生罌粟花,靈感汩汩而出:泣血的罌粟花下長眠著為國捐軀的戰士,勇敢的雲雀掠翅飛過連天的烽火,生者懷念與往生者共度的時光,祈求勝利與和平的火炬照亮曾經的疆場……麥克雷用彌足珍貴的二十分鐘寫下了十五行詩,這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一戰著名詩篇《在佛蘭德斯戰場》。
一個年輕的士兵見證了麥克雷寫詩的全過程。西里爾·艾林遜,這個年僅22歲的軍士長,看到麥克雷時,他正在投遞信件。麥克雷抬頭看了一下正走向他的軍士長,繼續埋頭寫他的詩。“他臉色非常疲倦但又平靜,如我們所寫的,”艾林遜回憶道,“他時不時地環顧四周,目光游移到赫爾默的墳墓上。”寫完之後,他從艾林遜手上接過郵件,一句話也沒說,把他手裡的紙交給這位年輕士官。艾林遜為他所讀到的東西而深深打動:
“這首歌如實地描繪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色。第一行的"blow”這個詞發表在Punch雜誌上時才有,起初並未被使用,而是被用在倒數第二行。他在那行用那個詞是因為那個早晨罌粟花確實在溫柔的東風中飄蕩。我從未想過有一天它會變成墨香四溢被發表,在我看來它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情形的寫實而已。”
實際上,正如艾林遜所言,這首詩確實差點沒能為世人所知。麥克雷對此詩並不滿意,把它丟棄了。但一個戰友——渥太華報紙的前編輯,第一炮兵旅指揮官Edward Morrison中校,或是參謀J.M. Elder中校——二者之一,把它取回並寄給倫敦的報紙。The Spectator拒絕發表它,幸運的是,Punch在1915年12月8日發表了這首詩。
麥克雷的這首詩是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戰爭詩篇之一,它是1915年伊普爾戰役留給這個世界的永恆遺產。
詩篇意義
在每年11月11日的前後,人們都會在胸前佩帶一朵小紅罌粟花來緬懷戰爭期間的豐功偉績和告誡子孫後代今天的和平來自不易。
佩戴罌粟以表追思始於美國。一個名叫莫伊拉·米迦勒的美國人,在讀完《在佛蘭德斯戰場》之後,感觸頗深,她決定永遠佩戴罌粟花以表追思。米迦勒小姐在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工作。1918年11月9日,星期六,她負責主持一個有多國代表參加的基督教青年會戰時秘書會議。為了感謝她的盛情招待,一些代表饋贈了她一筆錢。米迦勒小姐告訴他們,她將用這些錢來買罌粟花,同時也告訴了他們關於麥克雷和《在佛蘭德斯戰場》的故事,並說她將永遠佩帶罌粟花以示追思。受此啟發,法國代表蓋琳女士想到了賣人造罌粟花籌集資金用以幫助貧困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她把她的理念在歐洲盟國間的社會機構內廣為推廣。
1919年,為了培養大家的榮譽感,英國組成了由退役士兵及其家屬組成的英國軍團。陸軍元帥,後來的歐洲戰場英軍總司令黑格伯爵,決定設計一個徽章,用以表達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的祝願。他最終採用了罌粟花作為徽章——這天恰好是11月11日,陣亡將士紀念日。
1921年,聯盟採納了這一想法,宣告:“澳大利亞大英國協返鄉水兵及士兵聯盟及英帝國和協定國其他返鄉戰士組織在國際大會上通過決議,認定佛蘭德斯罌粟花為停戰周年紀念日的紀念佩帶用花。”
“採納佛蘭德斯罌粟花為返鄉戰士在上述日子佩帶的紀念花,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象徵物可以代表那片英雄們曾經為之而戰鬥的戰場,也沒有任何其他一種花可以聖化那片英雄們長眠的土地。”
《在佛蘭德斯戰場》是所有戰爭題材的詩歌中最具感染力、最廣為傳頌的詩歌之一。此詩旨在紀念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的戰士,蘊含著作者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的思想。比利時布魯日的雕刻家Pieter-Hein Boudens設計了一個紀念碑以紀念約翰·麥克雷中校。這首詩就刻在紀念碑上,俯瞰著伊伯拉斯的戰爭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