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館聽講座2 歷史的滋味

在文學館聽講座2 歷史的滋味

《在文學館聽講座2 歷史的滋味》是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傅光明。

基本介紹

  • 作者:傅光明
  • ISBN:9787543648241
  • 頁數:260
  • 定價:28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6
  • 裝幀:膠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目錄
如何正確看待康雍乾“盛世”·周思源
中國:被延誤的現代化·雷頤
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楊天石
蔣介石與中國的抗戰·楊天石
中國的抗戰:武漢會戰與滇緬反攻·賀新城
我看二戰名將·馬駿
空中力量的歷史與未來·王明亮
蕭乾:二戰風雲中的中國記者·傅光明
如何看二戰——關於二戰的若干問題·沈永興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免費義務講座已經延續了多年,風雨無阻,它的不事雕琢使得它保持了一份單純、寧靜和淡泊。這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因為免費,拒絕了商業的玷污,因為沒有功利的誘惑,就少了作秀的姿態,因為開放,就多了民間的色彩,用不著媚俗,用不著譁眾取寵,真精神就是在這份寂寞、平淡與堅持中誕生的。《在文學館聽講座》即是近兩年講座內容的薈萃,按照內容分為兩卷,卷二為《歷史的滋味》。
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的滋味呢?我們所說的康雍乾盛世是否真的就是“盛世”,判斷一個時代是否“強盛”的標準是什麼?是武力的張揚、是疆域的廣大、經濟實力的雄.厚?還是應該從“文化的繁盛,環境的寬鬆,後續發展力量的壯大”入手,而不是憑藉前朝發展的慣性力量,維持著表面的、暫時的“繁榮”,“僅僅是停留在以前的成績上睡大覺”?周思源教授的《如何正確看待康雍乾盛世》就提出思考歷史的一種方法:“它是立體思維,是穿透性思維。我們只有進行三維思考,才能真正認識這個立體世界,才能穿透表面現象認識其本質……。”在《中國,被延誤的現代化》、《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中,演講者也同樣是“條分縷析”,不僅“敘其事、記其言”,而且“述其學、存其情”,我們不敢說這就是真的歷史,但起碼非常的“接近”歷史。
一方面是被遺忘或者消解的歷史,一方面則是被遮蔽或者忽略的歷史。在《歷史的滋味》中,有幾篇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系列講座。講座所選取的都是也許因為某種歷史原因而單面化的人物和事件,也就是從周思源教授所說的“三維思考”出發,揭示出人物和歷史曾經有過的另一面。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楊天石先生演講《蔣介石與中國的抗戰》,就是在看似蓋棺定論的情況下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說:“對一個問題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由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完成。”那么,這個由許多人逐漸認識的過程也就是走向客觀、不斷完善的過程,蔣介石的“聯共抗日”、“堅持到底的精神”、“出色的外交”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而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歷史研究室主任賀新城大校的《中國的抗戰:武漢會戰與滇緬反攻》則是從兩場國民黨組織的出色的戰役出發,由點及面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用“細節”理性、客觀地再現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立足於整個世界,沈永興先生則用全景式的方法概括了二戰的緣起、發展及結束,並以打動人的“細節”講述了東京審判的艱辛與無奈,一切的歷史都是在不斷揭示“細節”和反思中不斷清晰起來的。

作者介紹

傅光明,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博士。著有小說《出逃》,傳記文學《人生的採訪者——蕭乾評傳》、《生命信徒:徐志摩》、《凌叔華:古韻精靈》,採訪整理《風雨平生——蕭乾口述自傳》、采寫《老舍之死採訪實錄》,研究專著《未帶地圖,行旅人生》,《口述歷史之下的老舍之死》,編著有《太平湖的記憶——老舍之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