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與抗戰之間——在文學與抗戰之間——〈七月〉,〈希望〉研究》是201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基本介紹
- 書名:在文學與抗戰之間——《七月》,《希望》研究
- 作者:張玲麗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2月1日
- 頁數:286 頁
- 定價:46.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7176270
- 千字數:216
- 責任編輯:郭靜、榮虹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在文學與抗戰之間——〈七月〉,〈希望〉研究》是201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在文學與抗戰之間——〈七月〉,〈希望〉研究》是2016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內容簡介國內對於20世紀40年代,抗戰時期的文學刊物還未引起相應關注,這本書正好彌補了這一時期研究的不...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是胡風主編文學期刊《七月》(1937年10月至1941年9月)和《希望》(1945年1月至1946年10月)期間,以上述兩個刊物的主要撰稿者的作品為主,組稿、編輯的。內容簡介 《七月詩叢》是較早開始出版的一套。第1集共出13冊,多數於1941至1943年間在桂林南天出版社出版,1946至1947年間,由上海希望社再版。其中《...
馮乃超於1938年初說,當時“除了《七月》和官辦的刊物以外,差不多沒有刊物了” (《七月》7期)。在半月刊創刊號的《代致辭》中,鮮明地提出了要繼承“五四”以來“中國的革命文學”的戰鬥傳統,在抗日戰爭中肩負起從“意識戰線”上提高“民眾的情緒和認識”的任務,希望為此作出“艱苦的工作和多方面的努力”。
他們以《七月》、《希望》、《泥土》為陣地,強調詩歌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歷史與個人的融合,多寫自由詩,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詩為主。他們出版過《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該派在革命現實主義雄渾的總風格中,又顯示出各詩人充滿個性的特色。“七月派”是由抗戰所催發的一個文學流派,其與現實膠著的關係,...
中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 四川郭沫若研究會常務理事 重慶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重慶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現代詩歌、魯迅及中國現代文藝思潮研究。學術成果 出版過學術專著 《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七月派作家評傳》、《現代:繁複的中國旋律》、《大西南文化與...
第二輯八種著述基本延續了第一輯包羅萬象的風格,既有新月社、狂飆社、以《七月》《希望》為中心的胡風派文藝社團、延安地區的文藝社團、台灣創世紀社,也有台灣一廈門的菽莊詩社、以《東方雜誌》為中心的宋詩派詩人群體等等,還有當代文學史上的“探索者”冤案。其實,即使新加了這八種研究成果,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
騰衝抗戰遺址的影響及保護、使用、開發建議 抗戰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兼論桂林抗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紀念崑崙關大捷70周年學術研討會專輯 抗戰文學與崑崙關戰役 崑崙關戰役與抗戰文化宣傳 書評與史料 從“冷霧”到《牧場》:戰時東北文壇回眸——馬尋訪談錄 《救亡日報》大事記(上)研究檔案庫 抗...
第二節徐中玉的民族文學理論 第三節施蟄存的心理分析批評 第四節陳銓的文化式批評 第三章文學題材與文學作品片論 第一節兵役題材 第二節慰安婦題材 第三節《新都花絮》的意義 第四節《孔雀膽》與《阿襤公主》對讀 第四章文學報刊片論 第一節《抗戰文藝》與抗戰文藝 第二節《七月》、《希望》與胡風的編輯...
第三章七月派小說與魯迅 一、靈魂與靈魂的擁抱 二、“現在的文藝,連自己也燒在這裡面……”三、“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得花果”四、“一個都不寬恕”第四章七月派小說與胡風 一、胡風文藝思想的關鍵字 二、理論指導與創作實踐的互動性考察 第五章七月派小說與外國文學 一、《七月》、《希望》對外國...
1929年到日本東京,進慶應大學英文科,曾參加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從事普羅文學活動。1933年因在留日學生中組織抗日文化團體被驅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行政書記,與魯迅常有來往。1934年與梅志結婚。1935年編輯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翌年與人合編《海燕》文學雜誌,寫了《人民大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