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里重逢》是紀錄頻道改版後特別呈現推出的第一部大型紀錄片,它用全新的思維和視角,用珍貴的影像和故事,講述了普通人的奮鬥史,在黑白與彩色的交匯中,在現實與歷史的對話中,呈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是一部踐行新思維、禮讚新時代的精品力作。
《在影像里重逢》於2019年10月21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
基本介紹
簡介,分集劇情,點評,意義,
簡介
分集劇情
第一集 追夢
本集導演:許蕊、張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家庭相冊中,有了第一張合影。新中國成立之初,每箇中國人都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追夢的旅程。在紀錄片《偉大的土地革命》中,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廣大農民,正在體驗命運劇變的強烈情感。1956年,紀錄片《第一輛汽車》見證了首批12輛國產汽車下線的情景。老司機於豐年清楚地記得六十多年前開上“大解放”時的自豪。改革開放之初,青年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紀錄片《莫讓年華付水流》的感召下,許多青年人振作精神,重拾夢想。2016年,《築夢路上》攝製組沿國境線走了一圈,記錄下許多築夢路上平凡而偉大的瞬間。在大歷史環境下,個人總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每一個小人物為了夢想而奮鬥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強大到最終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家庭相冊中,有了第一張合影。新中國成立之初,每箇中國人都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追夢的旅程。在紀錄片《偉大的土地革命》中,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廣大農民,正在體驗命運劇變的強烈情感。1956年,紀錄片《第一輛汽車》見證了首批12輛國產汽車下線的情景。老司機於豐年清楚地記得六十多年前開上“大解放”時的自豪。改革開放之初,青年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紀錄片《莫讓年華付水流》的感召下,許多青年人振作精神,重拾夢想。2016年,《築夢路上》攝製組沿國境線走了一圈,記錄下許多築夢路上平凡而偉大的瞬間。在大歷史環境下,個人總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每一個小人物為了夢想而奮鬥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強大到最終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第二集 酬勤
本集導演:溫藝鈞、崔宇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與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本集篩選新中國成立後極具代表性的紀錄影片,解讀勤勞的中國人民在各個時代創造的成就:建國初期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代表時傳祥、王進喜,用勤奮工作回報黨和國家。《紅旗渠》中不怕苦、不畏難的林縣人民,用“勤勞”展現中國人民開創新生活的能力。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南海縣人民,回響政府“勤勞致富”的號召,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時間進入日新月異的今天,《超級工程3:城市24小時》中眾多普通勞動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維護著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轉……天道酬勤,新中國七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與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本集篩選新中國成立後極具代表性的紀錄影片,解讀勤勞的中國人民在各個時代創造的成就:建國初期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代表時傳祥、王進喜,用勤奮工作回報黨和國家。《紅旗渠》中不怕苦、不畏難的林縣人民,用“勤勞”展現中國人民開創新生活的能力。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南海縣人民,回響政府“勤勞致富”的號召,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時間進入日新月異的今天,《超級工程3:城市24小時》中眾多普通勞動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維護著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轉……天道酬勤,新中國七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第三集 拼搏
本集導演:王欣、劉穎穎
他們是崎嶇山谷中奮勇的鐵道兵,是讓全中國為之沸騰的女排姑娘,是參加中國首次南極科考的科學家。他們挑戰極限,開創了新中國從無到有的偉大曆程。他們是治淮女功臣,是災難面前勇往直前的解放軍戰士,是挑戰世界難題的工程師。他們頑強拼搏,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的付出和汗水被記錄在了新中國的成長影像中,如今他們在哪兒?與影像中的青春重逢,他們又將如何回憶那段拼搏歲月?
他們是崎嶇山谷中奮勇的鐵道兵,是讓全中國為之沸騰的女排姑娘,是參加中國首次南極科考的科學家。他們挑戰極限,開創了新中國從無到有的偉大曆程。他們是治淮女功臣,是災難面前勇往直前的解放軍戰士,是挑戰世界難題的工程師。他們頑強拼搏,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的付出和汗水被記錄在了新中國的成長影像中,如今他們在哪兒?與影像中的青春重逢,他們又將如何回憶那段拼搏歲月?
第四集 求索
本集導演:何敏、彭呈奡
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本集將聚焦七段影響科技發展進程的影像。克利夫蘭總統號,一艘普通的客輪,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留美學者的歸國曆程,而錢學森的回歸為何遲到了五年?兩部紀錄片搜尋珍貴影像,揭秘了這段歷史。曾經創造世界紀錄的南京長江大橋已經忠實服役了半個世紀,一部五十年前的紀錄片,留下建橋時不可思議的細節,尋訪畫面中連線大橋骨架的鉚工,150萬顆鉚釘背後有一段火熱的故事。陳景潤,新中國第一位成為全民偶像的科學家,怎樣用拚命三郎的勁頭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袁隆平從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到滿臉滄桑的育種專家,走過了什麼樣的道路? 年輕的屠呦呦又是如何從青蒿中發掘出挽救百萬生命的抗瘧疾藥物? 蛟龍號遠赴西南印度洋,探尋深海黑煙囪,《深潛》攝製組全程抓拍,記錄了它和科學家們在滾滾黑煙之下生動的歷險經歷。 為了讓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實現變形,南仁東和他的同事竭盡全力,在100多次的失敗後解決了天眼FAST的疲勞難題。
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本集將聚焦七段影響科技發展進程的影像。克利夫蘭總統號,一艘普通的客輪,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留美學者的歸國曆程,而錢學森的回歸為何遲到了五年?兩部紀錄片搜尋珍貴影像,揭秘了這段歷史。曾經創造世界紀錄的南京長江大橋已經忠實服役了半個世紀,一部五十年前的紀錄片,留下建橋時不可思議的細節,尋訪畫面中連線大橋骨架的鉚工,150萬顆鉚釘背後有一段火熱的故事。陳景潤,新中國第一位成為全民偶像的科學家,怎樣用拚命三郎的勁頭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袁隆平從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到滿臉滄桑的育種專家,走過了什麼樣的道路? 年輕的屠呦呦又是如何從青蒿中發掘出挽救百萬生命的抗瘧疾藥物? 蛟龍號遠赴西南印度洋,探尋深海黑煙囪,《深潛》攝製組全程抓拍,記錄了它和科學家們在滾滾黑煙之下生動的歷險經歷。 為了讓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實現變形,南仁東和他的同事竭盡全力,在100多次的失敗後解決了天眼FAST的疲勞難題。
第五集 造福
本集導演:劉幗軼、李浩蛟
說到春晚,大多數人的印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辦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其實,春晚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1956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就拍攝了一台“全明星”陣容的聯歡會,參加聯歡的不僅有侯寶林、郭蘭英這樣的大牌藝術家,還有錢學森、老舍等等科技界、文化界的名人。廣播體操、首都百貨大樓的糖果專櫃、曾經是人們高標準生活標配的腳踏車,期待已久才能安裝的電話機,這些令我們倍感溫暖的記憶仿佛就來自昨天。今天,我們的生活已是瞬息萬變,目不暇接,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
說到春晚,大多數人的印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辦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其實,春晚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1956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就拍攝了一台“全明星”陣容的聯歡會,參加聯歡的不僅有侯寶林、郭蘭英這樣的大牌藝術家,還有錢學森、老舍等等科技界、文化界的名人。廣播體操、首都百貨大樓的糖果專櫃、曾經是人們高標準生活標配的腳踏車,期待已久才能安裝的電話機,這些令我們倍感溫暖的記憶仿佛就來自昨天。今天,我們的生活已是瞬息萬變,目不暇接,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
選集
點評
作品的總體構思和敘事方式是有所創新,在藝術探索上值得點讚。我尤其讚賞《在影像里重逢》的激情如火、理性如水的策劃和藝術實踐。這部作品不僅帶給我們對歷史的敬畏,更現實地在“重逢”中對不能忘卻的歷史的回望、回憶和回味。令我感動的,不僅是藝術的感染力,事實的說服力,更是觸動靈魂的叩問和思考。
意義
《在影像里重逢》從不同視角重新解讀歷史影像,呈現了大量精彩的時空對話故事。央視紀錄頻道剛剛改版,《在影像里重逢》作為第一批節目成功播出,為歷史影像的開發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也為今日紀錄片創作留下豐富的啟示:將鏡頭對準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敏銳捕捉平凡生活里的細微變化,今天的記錄就是明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