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

在地下

《在地下》是四川文藝出版社於2013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為馬識途,是一本可以作為“地下工作行動指南”的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地下
  • 書名:在地下
  •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32
  • 作者:馬識途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1136160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在地下》里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前特別嚴酷的白色恐怖統治下,是怎樣鬥爭和生活的。《在地下》或許能為從事革命歷史創作的作家藝術家,尤其是從事“諜戰劇”影視編、導、演人員,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從中尋得一些啟發,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編濫造的譏評中去。

內容簡介

對當今讀者來說,那些被文學作品塑造出的地下黨員的英雄形象,和隱藏於史海中的往事,我們確實已經看過太多。
但《這地下》這本書所帶來的震撼,並不是文學層面的。作為一位當年地下鬥爭的親歷人,一位年屆百歲的作家,作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來回顧,道出經歷半個世紀沉澱後的經驗總結。
關於地下黨的組織構架、行動經驗、工作原則,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堅強的信仰,又是什麼造就了他們在以弱勝強的強大戰鬥力?
是時候通過本書,來揭開那段風雲歲月的神秘面紗了。

作者簡介

馬識途,他是中國當代傑出的作家,著有《清江壯歌》《滄桑十年》等多部在當代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品。2010年,天才導演姜文將其原著《夜譚十記》改編為電影《讓子彈飛》,取得巨大成功。鮮為人知的是,馬識途兼具革命家與文學家的雙重身份。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和抗日戰爭,領導了昆明“一二·一”運動,與胡繩同志一起創辦了《大眾報》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白區地下黨工作的一般要領
一、地下黨是地上黨的配合部分
二、地下黨鬥爭是為了轉化為地上黨
三、依靠骨幹,爭取中間,打擊敵人
四、在兩條路線鬥爭中前進
五、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
六、積小勝為大勝,造成“第二條戰線”
七、精幹的黨組織,廣泛的民眾組織
八、發動民眾,靈活鬥爭
九、提高警惕,嚴防破壞
十、一切從實際出發,進行長期艱苦的鬥爭
第二部分
白區地下黨工作的十個主要問題
一、調查研究,了解情況
二、生根開花,開闢工作
三、民眾組織,民眾鬥爭
四、黨的組織工作
五、黨的宣傳工作
六、黨的秘密工作
七、黨的統一戰線工作
八、武裝鬥爭問題
九、監獄鬥爭
十、迎接解放
第三部分
白區地下黨秘密工作方法
一、領導機關的組織和活動
二、接頭聯絡的辦法
三、通信聯絡的辦法
四、“盯梢”和“脫梢”
五、旅行要事
六、偽裝與偽造
七、應變
八、拒捕與營救
九、保衛工作
十、黨組織被破壞事故的舉例分析(略)

序言

《在地下》這本書,是我在白區進行共產黨地下鬥爭時的經驗和教訓的初步總結,但也可以這樣說,《在地下》這本書,是用許多九死一生倖存下來的革命先輩和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凝結而成的。為了儘量保持當時的原貌,這次再版,對書中的一些提法我未作大的修改。
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前特別嚴酷的白色恐怖統治下,是怎樣鬥爭和生活的。我們雖然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也遭受過成千上萬的地下工作者被逮捕和被慘殺的慘狀,真叫血雨飛天。我們既有豐富的鬥爭經驗,也有慘痛的失敗教訓。
曾經在白區擔任過主要領導工作的周恩來同志說過,我們在白區進行鬥爭,一沒有政權,二沒有武裝,經費也很少,我們依靠什麼?就是依靠正確的路線、堅定的信仰、嚴密的組織、嚴明的秘密工作紀律、靈活機智的戰略戰術和民眾的擁護,以及朋友的幫助才取得勝利的。這本書正是這些原則的體現和記錄。
白區地下鬥爭雖然已經過去了六十幾年,但是先烈們真摯的革命信念,頑強的鬥爭精神,以及他們的思想和工作作風,仍然像一面鏡子,光輝照人,對當今現實生活中的共產黨人或者還有參照一下的價值。
目前描述我黨的革命鬥爭歷史的文藝作品和影視作品多起來了(請允許我向這些把中國革命歷史搬上銀屏的編、導、演職人員鞠躬致敬),這是好事。但是由於歷史久遠,創演人員無親身的經驗,難免有一些不夠周詳甚至某些錯誤的描述。這本《在地下》或許能為從事革命歷史創作的作家藝術家,尤其是從事“諜戰劇”影視編、導、演人員,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從中尋得一些啟發,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編濫造的譏評中去。
果如此,我不枉四十四年前寫此書,出版社也不枉二十五年後再出版此書了。
2012年6月 於成都未悔齋

編輯推薦

《在地下》里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前特別嚴酷的白色恐怖統治下,是怎樣鬥爭和生活的。《在地下》或許能為從事革命歷史創作的作家藝術家,尤其是從事“諜戰劇”影視編、導、演人員,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從中尋得一些啟發,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缺憾,不致落入胡編濫造的譏評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