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是片山恭一的青春戀愛小說。2004年以來已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等。這是一段催人淚下的真實戀情紀錄。網路欺詐、網路色情、網路兇殺……當越來越多的黑色文字充斥媒體的時候,人們對這個新生事物充滿了懷疑。這個憂傷的真實故事記載的愛的一點一滴,讓人們堅信在網路中無處不在的人性的光輝。讓我們一起來呼喚愛!一起用愛來建設屬於我們的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
- 拍攝地點:日本
- 導演:行定勛
- 編劇:Kyoui
基本資料,劇情簡介,電視劇表現,主題曲,評論,影片劇照,
基本資料
主演:長澤雅美 柴崎幸 大澤隆夫 山崎努宮 藤官九郎
上映:2004年5月1日
類型:愛情片劇情片
語言:日語
時長:138分鐘
顏色:彩色
別名:《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
劇情簡介
電影從朔太郎的未婚妻律子(柴崎幸)的失蹤開始。朔太郎追尋著律子來到四國,而這裡正是長眠著他初戀的記憶。朔太郎再次闖入了回憶之門。高中時代的朔太郎與明的初戀清淡甜美,二人一同向廣播節目投稿,用Walkman記錄交換日記,去無人島旅行……對他們而言,每個瞬間似乎都能成為永遠。但當明被發現患上了白血病,命運急轉直下,雖然她竭盡全力的想要活下去,但現實無法逃避。朔決定帶明去她一直憧憬著的澳大利亞。二人溜出醫院,趕到機場,但明終究還是沒能登上飛往澳大利亞的班機,倒在了候機大廳冰冷的地板上。徘徊在回憶迷宮中的朔太郎漸漸找到了被埋藏的過去,曾經未能傳達的口信,穿越十幾年的時光來到朔太郎身旁。
主題曲
我也很想他——《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中文主題曲
那時我們總有好多話
什麼事都可以講
我的愛情比你早
卻一直放在心上
後來你們之間的變化
我不想再多說話
經過了相遇掙扎
我還是無法將他放下
那是多久後的事了
有一天你突然問我
在那個時候是否也愛著他
我也很想他我們都一樣
在他的身上曾找到翅膀
只是那時的他
是因為你他開始飛翔
我也很想他在某個地方
我少了尷尬你少了肩膀
而夏天還是那么短
思念卻很長
還記得那年我們三人許下的願望
星星騙了我們我們卻因此上了一課
成長必修的學分
我們都一樣
那時我們總有好多話
什麼事都可以講
我的愛情比你早
卻一直放在心上
後來你們之間的變化
我不想再多說話
經過了相遇掙扎
我還是無法將他放下
那是多久後的事了
有一天你突然問我
在那個時候是否也愛著他
我也很想他我們都一樣
在他的身上曾找到翅膀
只是那時的他
是因為你他開始飛翔
我也很想他在某個地方
我少了尷尬你少了肩膀
而夏天還是那么短
思念卻很長
還記得那年我們三人許下的願望
星星騙了我們我們卻因此上了一課
成長必修的學分
我們都一樣
評論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TV版觀後感
昨晚,終於把《在世界中心呼喚愛》11集TV版的所有內容,包括特別篇等,都看完了。早上醒來,發覺自己竟然也像朔一樣,在熟睡時流出了兩行淚水。
在看這部日劇的時候,怕是人人都會落淚的吧。可是,其他賺人眼淚的影視作品也不少啊,但能讓人在夢中流淚的,想必是極少的。在《朔與亞紀》的旋律中,我開始思考是什麼如此深地打動了我。當音樂一次次達到高潮時,我頓有所悟,再次熱淚盈眶地,寫下了這些文字。
之前,我也看過原著的小說,甚至聽過小說改編的廣播劇。雖然也曾落過淚,但總是覺得,那樣的悲傷,更像遠處籠罩的薄霧,時而濃郁,時而淡薄,海市蜃樓般地若隱若現。並不是說原著寫得不好,只是覺得那樣的事情只會發生在小說里的,現實中不會存在吧。然而,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那種讓人難過的感受又完全不同,像一座座群山,壓在人的心頭,讓人透不過氣,還把人困在這山中,不得走出去的要領。這種感覺真是叫人絕望啊!沒錯,這整整11集的內容,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這樣的一種絕望。
當然,朔的眼淚和我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正如他所說的“並不是因為傷心,從17年前的夢中回到17年後的現實”,才是他哭泣的原因。可見,朔還是更願意呆在夢中的,在夢中,他才可以見到亞紀,和她一起重新經歷17年前發生的事情。然而,夢終究是夢。朔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的。現實的世界只有他而沒有亞紀。朔只能依靠不斷地看亞紀的骨灰,才能迫使自己接受最愛的人已經不在世界上的這個事實了。這個絕望的現實讓朔只能在對亞紀無比痛苦地思念中度過漫長人生,這樣的人生如此殘酷,同時又讓人絕望啊。所以,朔在回到故鄉後,曾想自殺,就是亞紀曾想自殺的同一片海灘。當年,對治療已經準備放棄的亞紀,正是有了朔的支持,才有了面對絕望的勇氣,有了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同朔一起去看最美的天空。如今,沒了亞紀的支持,朔獨自一人要如何面對絕望呢……
好在,電視劇中塑造了很多原著中沒有的角色像和尚(中川)、智世、谷田部老師等,當然還有小林和一樹。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和鼓勵,朔才挺了過來。其實,這些人的加入,不僅因為劇情的需要,更曾加了故事的親切度和可信度。特別是在早期亞紀尚未發病的時候,這些角色都參與了朔與亞紀的美好經歷。有同學的議論吃醋、有老師的關照愛護、有父母的支持或反對、甚至還有賣章魚燒的大叔對他們的讚賞和鼓勵。這樣的校園初戀,比起只有兩人的卿卿我我,不僅真實得多,而且美麗得多。這也許就是小說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吧,遙遠虛幻的愛情沒了也就沒了,不親身經歷不會太過傷心,可這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甚至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情,又如何能叫人不為之心動、為之讚嘆呢?而正是這樣的真實和美麗,與後來命運的殘酷相比,反差更激烈、也更絕望。特別是每集的最前和最後,17年後的朔都要出來回憶17年前的情景,故地重遊,物是人非,“感覺好象被問到,難道亞紀已經不在了嗎”。這樣的安排,把美好與殘酷如此緊密地連在了一起,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感受? 在平靜而又浪漫的初戀中,亞紀突然病發了。朔和亞紀憑藉對愛情的執著,勇敢地反抗殘酷的命運和病魔的侵襲,每次換來的只是失敗和更加的絕望。可是,絕望的愈加升級,只會讓兩人的愛情愈加地升華,激起他們再次同命運抗爭。直到兩人對亞紀的生命都已不報希望的時候,他們決定用最後的時光,實現亞紀的願望。當這份真摯的感情升騰到了最光輝絢麗也最悲壯悽美的頂點時,亞紀卻為了愛情的升華而耗盡了最後的生命,把絕望留給了朔以及所有目睹這齣愛情悲劇的人們。亞紀在機場說“並沒有什麼天國,這裡就是天國”。天國本來就是人們因為害怕未知的死亡而創造出來的虛幻。朔與亞紀的愛情早已超越了生死,而當愛情超越生死之後,當對愛的執著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那自然不需要天國了,只要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國。亞紀生前不斷地感受到朔的愛,她知道自己死後朔也不會拋棄這份愛,所以亞紀可以覺得死是能夠接受的,她才會走得如此地安詳。反過來,失去亞紀的朔卻只能生活在一個沒有亞紀的世界上,“只要活著,亞紀就只會離我越來越遠”,這樣的生,說不上是沒有意義的,但至少是絕望的。縱然亞紀不希望朔過早地來到那個世界同她相會,縱然她為了鼓勵朔寫下了那些感人的詩句,朔心裡的痛,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朔的一生將無時無刻不充滿了對亞紀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前車之鑑,就是朔的爺爺。朔的爺爺雖然和他奶奶結婚了,可終究還是愛那位佐藤小姐更多一些的吧,否則他是不會拉朔去“盜墓”並懇求朔幫他完成“死後同穴”的遺願。當朔學會了騎車後說“哪裡我都帶您去”時,老人家是如此高興,那一定是他找到了可以護送他去和愛人見面的人。可見,早在這之前,爺爺恐怕就已經有了這個打算,在失去愛人之後,他更期盼的,竟或是死亡吧,那他的生也一樣是絕望無比的吧。
朔和亞紀都積極地參與了執行爺爺的遺願,表示了他們對這種想法的贊同。朔在爺爺葬禮上“最終還是沒哭出來”,因為他也認為爺爺在死後見到了自己的愛人,也許比活著幸福吧。而亞紀會冒雨在垃圾堆中翻找骨灰,更說明她對這個願望的認同和讚賞,甚至比朔更強,畢竟朔一開始還猶豫過。如此,當可推測亞紀死後,朔也會循著爺爺的人生軌跡,內心中充滿了絕望。這倒不是說朔以後和小林、一樹的生活不會幸福,只是朔終究忘卻不了失去亞紀的痛苦和絕望吧。即使亞紀最後鼓勵朔,說 “她已在你的心中 ,你的腳就是她的腳”,但是以我的想法,一個死者勸生者不要沉淪在對故人的懷念中,生者只會更加的無奈,何況死者是自己最愛的人,那種無奈,應該會變成絕望吧。
當整部劇集的最後,朔奔跑著來到長堤的盡頭尋找亞紀,而亞紀就突然出現在了他的身後,熟悉地拍拍肩、指指臉,然後攜手離去。這不正意味著,只有當朔的生命也到了盡頭的時候,兩人才會再次重逢,那也許才是朔唯一真正的幸福所在吧。
昨晚,終於把《在世界中心呼喚愛》11集TV版的所有內容,包括特別篇等,都看完了。早上醒來,發覺自己竟然也像朔一樣,在熟睡時流出了兩行淚水。
在看這部日劇的時候,怕是人人都會落淚的吧。可是,其他賺人眼淚的影視作品也不少啊,但能讓人在夢中流淚的,想必是極少的。在《朔與亞紀》的旋律中,我開始思考是什麼如此深地打動了我。當音樂一次次達到高潮時,我頓有所悟,再次熱淚盈眶地,寫下了這些文字。
之前,我也看過原著的小說,甚至聽過小說改編的廣播劇。雖然也曾落過淚,但總是覺得,那樣的悲傷,更像遠處籠罩的薄霧,時而濃郁,時而淡薄,海市蜃樓般地若隱若現。並不是說原著寫得不好,只是覺得那樣的事情只會發生在小說里的,現實中不會存在吧。然而,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那種讓人難過的感受又完全不同,像一座座群山,壓在人的心頭,讓人透不過氣,還把人困在這山中,不得走出去的要領。這種感覺真是叫人絕望啊!沒錯,這整整11集的內容,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這樣的一種絕望。
當然,朔的眼淚和我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正如他所說的“並不是因為傷心,從17年前的夢中回到17年後的現實”,才是他哭泣的原因。可見,朔還是更願意呆在夢中的,在夢中,他才可以見到亞紀,和她一起重新經歷17年前發生的事情。然而,夢終究是夢。朔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的。現實的世界只有他而沒有亞紀。朔只能依靠不斷地看亞紀的骨灰,才能迫使自己接受最愛的人已經不在世界上的這個事實了。這個絕望的現實讓朔只能在對亞紀無比痛苦地思念中度過漫長人生,這樣的人生如此殘酷,同時又讓人絕望啊。所以,朔在回到故鄉後,曾想自殺,就是亞紀曾想自殺的同一片海灘。當年,對治療已經準備放棄的亞紀,正是有了朔的支持,才有了面對絕望的勇氣,有了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同朔一起去看最美的天空。如今,沒了亞紀的支持,朔獨自一人要如何面對絕望呢……
好在,電視劇中塑造了很多原著中沒有的角色像和尚(中川)、智世、谷田部老師等,當然還有小林和一樹。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和鼓勵,朔才挺了過來。其實,這些人的加入,不僅因為劇情的需要,更曾加了故事的親切度和可信度。特別是在早期亞紀尚未發病的時候,這些角色都參與了朔與亞紀的美好經歷。有同學的議論吃醋、有老師的關照愛護、有父母的支持或反對、甚至還有賣章魚燒的大叔對他們的讚賞和鼓勵。這樣的校園初戀,比起只有兩人的卿卿我我,不僅真實得多,而且美麗得多。這也許就是小說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吧,遙遠虛幻的愛情沒了也就沒了,不親身經歷不會太過傷心,可這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甚至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情,又如何能叫人不為之心動、為之讚嘆呢?而正是這樣的真實和美麗,與後來命運的殘酷相比,反差更激烈、也更絕望。特別是每集的最前和最後,17年後的朔都要出來回憶17年前的情景,故地重遊,物是人非,“感覺好象被問到,難道亞紀已經不在了嗎”。這樣的安排,把美好與殘酷如此緊密地連在了一起,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感受? 在平靜而又浪漫的初戀中,亞紀突然病發了。朔和亞紀憑藉對愛情的執著,勇敢地反抗殘酷的命運和病魔的侵襲,每次換來的只是失敗和更加的絕望。可是,絕望的愈加升級,只會讓兩人的愛情愈加地升華,激起他們再次同命運抗爭。直到兩人對亞紀的生命都已不報希望的時候,他們決定用最後的時光,實現亞紀的願望。當這份真摯的感情升騰到了最光輝絢麗也最悲壯悽美的頂點時,亞紀卻為了愛情的升華而耗盡了最後的生命,把絕望留給了朔以及所有目睹這齣愛情悲劇的人們。亞紀在機場說“並沒有什麼天國,這裡就是天國”。天國本來就是人們因為害怕未知的死亡而創造出來的虛幻。朔與亞紀的愛情早已超越了生死,而當愛情超越生死之後,當對愛的執著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那自然不需要天國了,只要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國。亞紀生前不斷地感受到朔的愛,她知道自己死後朔也不會拋棄這份愛,所以亞紀可以覺得死是能夠接受的,她才會走得如此地安詳。反過來,失去亞紀的朔卻只能生活在一個沒有亞紀的世界上,“只要活著,亞紀就只會離我越來越遠”,這樣的生,說不上是沒有意義的,但至少是絕望的。縱然亞紀不希望朔過早地來到那個世界同她相會,縱然她為了鼓勵朔寫下了那些感人的詩句,朔心裡的痛,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朔的一生將無時無刻不充滿了對亞紀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前車之鑑,就是朔的爺爺。朔的爺爺雖然和他奶奶結婚了,可終究還是愛那位佐藤小姐更多一些的吧,否則他是不會拉朔去“盜墓”並懇求朔幫他完成“死後同穴”的遺願。當朔學會了騎車後說“哪裡我都帶您去”時,老人家是如此高興,那一定是他找到了可以護送他去和愛人見面的人。可見,早在這之前,爺爺恐怕就已經有了這個打算,在失去愛人之後,他更期盼的,竟或是死亡吧,那他的生也一樣是絕望無比的吧。
朔和亞紀都積極地參與了執行爺爺的遺願,表示了他們對這種想法的贊同。朔在爺爺葬禮上“最終還是沒哭出來”,因為他也認為爺爺在死後見到了自己的愛人,也許比活著幸福吧。而亞紀會冒雨在垃圾堆中翻找骨灰,更說明她對這個願望的認同和讚賞,甚至比朔更強,畢竟朔一開始還猶豫過。如此,當可推測亞紀死後,朔也會循著爺爺的人生軌跡,內心中充滿了絕望。這倒不是說朔以後和小林、一樹的生活不會幸福,只是朔終究忘卻不了失去亞紀的痛苦和絕望吧。即使亞紀最後鼓勵朔,說 “她已在你的心中 ,你的腳就是她的腳”,但是以我的想法,一個死者勸生者不要沉淪在對故人的懷念中,生者只會更加的無奈,何況死者是自己最愛的人,那種無奈,應該會變成絕望吧。
當整部劇集的最後,朔奔跑著來到長堤的盡頭尋找亞紀,而亞紀就突然出現在了他的身後,熟悉地拍拍肩、指指臉,然後攜手離去。這不正意味著,只有當朔的生命也到了盡頭的時候,兩人才會再次重逢,那也許才是朔唯一真正的幸福所在吧。
影片劇照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