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附子

土附子

土附子,中藥名。為塘鱧科塘鱧屬動物沙塘鱧Odontobutis obscura(Temminck et Schlegel)的卵。沙塘鱧,分布於我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暖腎助陽,助相火,開胃,利水之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腰冷,消化不良,水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土附子
  • 別稱:土附卵《中國動物藥志》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鱸形目
  • :塘鱧科
  • :塘鱧屬
  • :沙塘鱧
  • 分布區域:我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 採收時間:4~6月。
  • 用量:內服30~60g,煮食或燒酒醉食。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動物沙塘鱧的卵。

性味

味鹹,性平。

歸經

入腎經。

功效

暖腎助陽,助相火,開胃,利水。

主治

腎虛陽痿,腰冷,消化不良,水腫。

相關配伍

治陽痿,土附子500g,白酒500g,將上味放入酒罐,倒入白酒,密封罐口,浸漬5~7天,即可服食。(《男女科藥膳秘寶大全》)

用法用量

內服:30~60g,煮食或燒酒醉食。

炮製

採集加工:4~6月捕捉,取卵。

形態特性

沙塘鱧,體粗壯,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體長約18㎝。頭部大,稍扁平,較軀體為闊。口上位,口裂寬方,下頜長於上頜。鰓耙上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間隔凹入。體側和背部被櫛鱗;腹部為圓鱗,側線鱗33~37。生殖乳突明顯,雌者較寬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細。背鰭2個。第一背鰭Ⅶ~Ⅷ,第二背鰭Ⅰ,8~9。臀鰭Ⅰ,7。胸鰭大,腹鰭胸位,尾鰭圓形。背部黑褐色,體側有黑色斑紋,腹部淡黃色,無黑色斑點。

生長環境

多生活於河溝及湖泊中,喜棲息於泥沙、雜草和碎石較多且相混雜的岸邊淺水中,游泳力不強。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助相火,暖腰腎。用燒酒醉食,頗能興腎,與對蝦同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