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葉橐吾(學名:Ligularia fischeri (Ledeb.) Turcz.)是菊科,橐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莖直立高大,高可達200厘米,叢生葉與莖下部葉具柄,柄光滑,基部鞘狀,葉片腎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脈掌狀,主明顯突起;總狀花序;苞片草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序梗細,小苞片狹披針形至線形;總苞鐘形,舌狀花黃色,舌片長圓形,管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7-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貴州、湖南、河南、安徽、浙江、甘肅、陝西、華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尼泊爾、印度、不丹、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2700米的水邊、草甸子、山坡、灌叢中、林緣及林下。
蹄葉橐吾以山紫菀之名入藥。蹄葉橐吾作為野菜食用對人體健康有益。蹄葉橐吾的葉翠綠。花美麗,可作觀賞植物栽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種子處理,播種育苗,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黑褐色,多數。莖高大,直立,高80-200厘米,上部及花序被黃褐色有節短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徑0.5-1厘米,被褐色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與莖下部葉具柄,柄長18-59厘米,光滑,基部鞘狀,葉片腎形,長10-30厘米,寬13-40厘米,先端圓形,有時具尖頭,邊緣有整齊的鋸齒,基部彎缺寬,長為葉片的1/3,兩側裂片近圓形,不外展,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脈掌狀,主脈5-7條,明顯突起;莖、中上部葉具短柄,鞘膨大,葉片腎形,長4.5-5.5厘米,寬5-6厘米。
總狀花序長25-75厘米;苞片草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下部者長達6厘米,寬至2厘米,向上漸小,先端具短尖,邊緣有齒;花序梗細,下部者長達9厘米,向上漸短;頭狀花序多數,輻射狀;小苞片狹披針形至線形;總苞鐘形,長7-20毫米,寬5-14毫米,總苞片8-9,2層,長圓形,寬3-5毫米,先端急尖,背部光滑,內層具寬膜質邊緣。舌狀花5-6(9),黃色,舌片長圓形,長15-25毫米,寬至8毫米,先端鈍圓,管部長5-11毫米;管狀花多數,長10-17毫米,管部長5-9毫米,冠毛紅褐色短於管部。瘦果圓柱形,長6-11毫米,光滑。花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貴州、湖南、河南、安徽、浙江、甘肅、陝西、華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尼泊爾、印度、不丹、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2700米的水邊、草甸子、山坡、灌叢中、林緣及林下。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①入冬前秋播。
②12月初種子經清水浸泡2小時後進行層積處理(或放地窖凍藏),翌年4月初露地直播。
③將收集到的成熟種子曬乾水分,再置於通風陰涼處5-7天,然後將種子用3倍量細沙拌勻,低溫貯藏,保持濕度,防止乾燥。
播種育苗
育苗前將處理的種子用水浸泡1-2小時,撈出晾乾水分,待種子能自然散開時即可育苗。露地育苗宜在4月中旬進行,室內育苗可提前1個月,將種子拌3倍量細沙後均勻撒在育苗床上,再蓋上篩過的腐殖土,覆土1-2厘米,用木板輕輕鎮壓,上蓋一層稻草簾,保持苗床濕潤,10天左右出苗,苗後撤去稻草簾,光線過強時需遮蔭。
栽培技術
移栽: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株行距均為20厘米,兩行之間交錯栽植,每穴1株,澆足水,水滲透後稍覆土,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栽培2年以上的蹄葉橐吾在春、秋季即可進行分株繁殖。
管理:
①保持苗床或生產園中無雜草。
②栽植後的生產園,每年6-7月採用腐熟農家肥進行1次追肥或用氮肥進行2次追肥。
③9-10月種子開始成熟時,應分次採收,並做處理。
④秋季上凍前澆1次防寒水,可以提高蹄葉橐吾的抗寒力,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壤濕度,為早春生長創造條件。
⑤10月蹄葉橐吾進入枯萎期,立冬前後在畦面上加蓋一層防寒土或一層樹葉,以保持芽安全越冬,翌年返青前除去防寒土,樹葉覆蓋可不用除掉,腐爛後變成有機肥,供其生長。
主要價值
藥用:蹄葉橐吾以山紫菀之名入藥。蹄葉橐吾全草入藥,具有散除風寒、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緩解頭暈目眩、周身疼痛等症,蹄葉橐吾含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被認為是具有較有效果的抗腫瘤藥物。
食用:蹄葉橐吾莖葉富含酮類、醇類和膳食纖維,胺基酸、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等,各種營養成分較為齊全,營養豐富,是品質優良的山野菜。
觀賞:蹄葉橐吾作為地被植物具有非常好的觀賞價值,其葉呈心形,總狀花序呈黃色,在園林套用中具有較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