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系列

土系列

土系列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土類的集合。如黑土、灰黑土、白漿土、黑鈣土,由於他們都屬於溫帶草原地帶性土壤,形成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腐殖質形成作用,所以均屬於黑土系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系列
  • 外文名:Soil series
  • 相關:土壤學
  • 釋義: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土類的集合
  • 舉例:黑土系列、褐土系列、漠土系列
  • 例子:灰黑土白漿土黑鈣土屬黑土系列
簡介,常見土系列,褐土系列,黑土系列,漠土系列,潮土、灌淤土系列,

簡介

土系列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徵的土類的集合。如黑土、灰黑土、白漿土、黑鈣土,由於他們都屬於溫帶草原地帶性土壤,形成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腐殖質形成作用,所以均屬於黑土系列。相應的還有鹽鹼土系列、水稻土系列、漠土系列等等。

常見土系列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黑壚土和灰褐土,這類土壤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進行腐殖質的累積,石灰的淋溶和澱積作用較明顯,殘積-澱積粘化現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褐土
又稱褐色森林上,分布於中國暖溫帶東部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形成於中生夏綠林下,其特點為腐殖質層以下具有褐色粘化層、風化度低,二氧化矽/氧化鋁比值3.0~3.5,禽響較多水石母和蛭石等黏土礦物,石灰聚積以假菌絲形狀出現在牯化層之下。
黒壚土
以深厚的淡黑色壚土層而得名。首先形成於半乾旱草原植被下。後又經長期耕種熟化的上填,主要分布住陝北、晉西和隴東一帶的黃土地區。
灰褐土
又稱灰褐色森林土,是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山地森林下的土壤。具暗棕色或淺褐色的粘化層,因石灰淋溶程度的小同又分灰褐土和淋溶灰褐土兩個亞類。

黑土系列

中國溫帶森林草原和草原區的地帶性土壤、包括灰黒上(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漿土和黑鈣土。以強烈的腐殖質累積過程為特點。
灰黒土
又稱灰色森林土。處在濕潤的地區,以大興安嶺的西坡最為集中。植被為森林類型、林下草本植物繁茂,生草過程較強、有機質累積量大,土壤具較明顯的淋溶作用和粘粒移動澱積現象、
黑土
土壤水分狀況較充沛,相對濕潤,植被為草原化草甸,當地稱"瓦花草塘”、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量較高、具有黑色而深厚的土層,腐殖質層厚達30~70厘米以下,底土常出現輕度潛育特徵。
白漿土
表層腐殖質層下具灰白色的白漿層而得名。分布在東北地區東部山間盆地和谷地·氣候濕潤,植被類型為喜濕性的淺根植物·土壤有機質累積量不及黑土,,因有機質分解程度差、而常具泥炭化特徵·白漿上表層有機質的含量達8~10%,白漿層自貢地多屬重壤土和粘上,白漿層質地相對較輕,鐵的淋失十分明顯、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並有少量高嶺石和無定物質。

漠土系列

中因西北荒漠地區的重要土壤資源,包括灰漠上、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龜裂上等·共同特點是具有多孔狀的荒漠結皮層,腐殖質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強、石膏和易溶性鹽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內聚積、存在較明顯的殘積粘化和鐵質染紅現象以及整個剖面的厚度較薄和石礫禽量多(龜裂上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上過程中主要表現為鈣化作用(石灰聚積)、石膏化與鹽化作用、弱的鐵質化作用、同時風成作用相當明顯。
灰漠土
發育在溫帶荒漠邊緣細上物質上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南部沖積平原和北部剝蝕高原、河西走廊的中、西段及阿拉善高原的東部。新疆灰漠土:表層有機質含量在1.0%左右,腐殖質層極不明顯,石灰的最大含量可達10~30%、聚層出現在20或30厘米以下,易溶性鹽食鹽最大的層次在40厘米以下、往往與石膏層相聯繫,土壤礦物風化處於脫鉀階段,二氧化矽/氧化鋁比值4.0左右,黏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
灰棕漠土
溫帶荒漠條件F和粗骨母質上發育的土壤,在西北占有權大的面積,同灰漠土比較,腐殖質的累積作用更弱,幾無腐殖質層·表層有機質含量根少超過0.5%、且隨深度增加含量亦無多大變化,C/N比值很窄、多在4~7,但石灰的含量以表層或亞表層最高,且石膏的聚積較普遍·在10~40厘米處常形成小粒狀或纖維狀結晶的石膏層,石膏的最大含量可達30%以上。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國重要的農耕土地資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綠洲土。這類土壤是在長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響下所形成。在成土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新的屬性,使土壤有機質累積、土壤質地及層次排列、鹽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變化。
灌淤土
主要分布於銀川、內蒙古後套及遼西平原。灌淤層可厚達1米以上、一般也可達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較均質,底部常見文化遺物。灌淤層下可見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層。土壤的理化性質因地區不同而不同。西遼河平原的灌淤上,質角較帖重.有機質含最約2~4%,鹽分含量,一般小於0.3%,不禽石膏,河套地區灌淤上,質地較砂松,有機質含量約1%·含鹽量較高。
綠洲土
又稱灌漠上,主要分布於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區的綠洲中,是乾旱地區主要耕作土壤。灌溉淤積層減至可厚達1.0~1.5米在引用坎兒並灌溉地區,灌淤層不超過1米。這些厚層灌溉淤積層上坡層次分化不明顯、上部上層有機質含量般在1-2%,下部可達0.5~0.7%。磷鉀含量均較豐。碳酸鈣含量一般在10-20%,過分布均勻。但易發生板結,有次生鹽化問題。採取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營造防風林帶與林網、合理輪作倒茬、多種綠肥、牧草、是提高肥力的主要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