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緩滑

土石緩滑

極地或高地等冰緣區,因冰凍與解凍互動作用,土石向重力方向緩滑的現象,稱為土石緩滑,又稱解凍泥流、土石流等。

凍裂風化及融冰化雪盛行而植物稀疏之永凍層上,土石緩滑更易進行。其移動速度隨坡度而異,十度至二十度的坡面,每年平均約移動二十公分,甚或更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石緩滑
  • 外文名:solifluction
  • 又稱:解凍泥流、土石流等
  • 定義:土石向重力方向緩滑的現象
  • 原因:冰凍與解凍互動作用
  • 分布地區:極地或高地等冰緣區
  • 結果:形成圖案地
作用機制,土石緩滑堆積物,結果,

作用機制

冰緣凍土地面,暖季土層融化,飽含水分,在一定坡度下沿永凍層不透水層發生的緩慢流動或蠕動過程。一般一年移動小於1米,最遠不過2公里,形成土石緩滑堆積物和土石緩滑地形,如泥舌流和泥流階地等。
其堆積物雜亂無章,碎石上可產生短小擦痕、磨光面,個別因擠壓破裂而形成類似石器的打擊痕跡。因各層流動速度不一,產生揉褶、斷裂現象和草皮、泥炭等的夾層。

土石緩滑堆積物

寒冷氣候下一種特殊類型的堆積物。由大小碎屑和泥沙混雜組成,其中扁平碎石順坡排列,岩性與山坡基岩一致。以碎石為主的堆積物中,碎石表面常具磨光面及短淺而紊亂的擦痕;以細粒土為主的堆積物中,常夾有草皮、淤泥和泥炭夾層,並產生揉皺、斷裂。當其運行中,擾動沿途表土、基岩,造成褶皺、倒轉(或捲曲)和階梯狀斷層。

結果

土石緩滑發生時,重力淘選作用每易使土石依粒徑之大小重新作有規律之排列,地面遂成無數對稱形態,有多角形者、有網狀者、有條狀者、有階狀者,鱗次櫛比 ,一如圖案,故名圖案地(patterned ground),成為冰緣區最普遍之景觀。
①石網(stone nets)與土網(earth nets):成圓形排列的圖案地,若其構成物質以石塊為主,稱為石網,若以土壤為主,則稱土網,兩者皆產於平坦面或近平坦面。網中個別分布如環狀者,是為石環(stone ring)或土環(earth ring)。
②石花彩(stone garland)與土花彩(earthgarland):圖案地若發生於五度至十五度面,即逐漸變成舌狀或橢圓形,一個個有如花彩,故稱石花彩或土花彩。
③石條(stone stripes)與土條(earth stripes):坡面更陡,在十五度至三十度時,石花彩不能維持原狀,乃變為石條或土條,亦稱縞狀圖案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