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1)土石流是在地質不良、地形陡峻地區,由於暴雨徑流、融雪徑流、冰川徑流作用而爆發的一種時間短暫、來勢猛烈、其前峰是一股濃濁粘稠且容重大的特殊洪流。
(2)典型土石流流域,從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三個區段。形成區:一般位於流域的上游區段,多是高山環抱的山間盆地,呈漏斗狀,這裡滑坡、崩坍、岩堆等不良地質現象很發育,水土流失嚴重,山坡極不穩定。流通區:一般位於土石流溝的中游地段,多是峽谷地形,谷坡急陡,溝床縱坡比降大,多陡坎或跌水。堆積區:土石流固體物質停積地段,位於土石流溝的下游山口較平緩地區,多呈扇形或錐形,大小石塊混雜堆積,地面壟崗起伏坎坷不平,從堆積區的大小可以看出土石流的規模和危害程度。
(3)土石流成凶的條件:地質和地形為內因,水為外因。
地質:地質新構造運動活躍.構造複雜,斷裂、褶皺較多.地震烈度一般大於6度而頻繁。
地形地貌:山高溝深,地勢陡峻,溝床縱坡大,利於水流匯集和同體物質的搬運。
水文氣象:暴雨型地區.暴雨量和暴雨強度愈大,其土石流的規模愈大。湍急水流對固體物質的浸潤飽和與側蝕掏挖作用很大,是土石流構成的主要方面。
人為的影響:不合理地破壞山區地表結構,造成山坡水土流失或促使已趨穩定的土石流溝復活。
土石流對路基工程的危害
(1)沖刷
線路橫穿土石流溝洪積扇,常因橋涵跨度有限或導流建築物失效,主河槽改道,使橋頭路基被沖毀。
河床兩岸土石流交錯發育,其洪積扇常迫使主流河床蛇曲,擺動不定。一旦土石流發生。主河流改道沖刷路基。
(2)淤埋
線路橫穿土石流溝洪積扇,當土石流發生橋孔排泄不暢時,常使路基淤埋。
主河流兩岸土石流溝發育,迫使河床急劇上漲.形成河寬灘淺。並行排列在主河岸的土石流溝,構成巨大的洪積扇群,威脅鐵路,沖淤路基。
(3)沖淤交替
土石流的發生往往足沖淤交替的,即在一次洪水中出現既有沖刷又有淤埋者較多。有時也會是這次土石流是沖刷,而另一次則是淤埋。
土石流地區路基施工
(1)施工前,應結合設計,詳細調查土石流的成因、規模、特徵、活動規律、危害程度等相關情況,核實土石流形成區、流動區和堆積區,確定適宜的施工方案。
(2)土石流地區路基施工,應設定專職巡查人員,監測土石流動態,遇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確保施工安全。
(3)採用橋樑形式跨越土石流地段時,應按設計要求採取防護加固措施。
(4)採用排泄道、排導溝、明洞、涵洞、渡槽等排導功能為主的結構進行土石流治理時,排導構造物應符合下列規定:
排導構造物基礎應牢固,強度、斷面與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排導構造物平面線形應圓滑、漸變,上下游應有足夠長的銜接段,行進段溝槽不宜過分壓縮,出口不宜突然放寬。流向改變處的轉折角不宜超過15°,避免因急彎突然收縮和擴大而造成淤塞。
排導構造物行進段和出口段的縱坡應滿足設計要求或大於溝槽的淤積平衡坡度。
(5)永久性調治構造物採用漿砌片(塊)石時,應採用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的片(塊)石,基礎應置於設計要求的深度,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6)利用植被治理土石流時,植物物種應選擇生長期短、見效快、根鬚髮達,適宜本地區生長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