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製作工藝

關嶺自治縣地處北盤江流域,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種植棉和藍靛。布依族土布製作工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布製作工藝
  • 區域:關嶺自治縣
  • 氣候: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工藝流程:紡線牽紗
基本介紹,歷史淵源,

基本介紹

北盤江流域一帶布依族人民大多居住在低熱河谷地帶,屬亞熱帶、副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谷兩岸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棉和藍靛。許多布依族村寨四周的山上都有大片的青槓樹林,可為土布製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染料。布依族土布製作工藝流傳在關嶺縣新鋪鄉、崗烏鎮、普利鄉、板貴鄉、永寧鎮、斷橋鄉、八德鄉、關索鎮等布依族聚居區。
關嶺縣境內的布依族先民們自古就生息、繁衍於北盤江流域,過著農耕、漁獵生活。現在村村寨寨都會製作土布,女孩子從國小習紡織,成年婦女幾乎每人都有一架紡紗車,每年除農忙的兩、三個月不從事或少從事紡織外,平時都是白天耕種,晚上紡織、冬閒時間多有終日紡織的。布依族地區還普遍種植藍靛,作為染土布的原料。

歷史淵源

布依族土布製作工藝歷史悠久,其製作工藝過程如下:1、紡線。紡線前,先用搓棉板把棉花搓成柱形小棉條。紡線時,先從棉條的一頭抽出一根線頭,固定在紡車的倒線軸上,然後右手搖動紡車,左手隨著紡車的搖動,拿著棉條來回拉動,這樣,一個個棉條就被紡成棉線纏於倒線軸上了。2、牽紗。牽紗是將已經紡好的棉線牽成經紗的過程。先在坪地上根據需要織布的長度釘上木樁,一邊釘兩根,另一邊釘一根,然後將十個線團分別穿在牽線機的十個滾動軸上,牽紗時,左手拿牽線機,於兩邊的木樁之間來回走動牽線,並把線分層套在木樁上,根據需要織布的寬度來確定牽紗的層數,線牽完以後,經過梳理,把每一根線穿在筘上,最後把經過筘的線整齊地裹在裹線筒上。3、織布。織布是編織布的緯紗的過程,織布前,先將牽好的線、裹線筒、筘與織布機的各部件連線、安裝好,織布時,織布者坐在織布機前端,雙腳輪換踩踏板,控制上下兩層經紗的分合,雙手根據上下兩層經紗的分合,左右丟梭,進行緯紗編織,並左右手輪流拉動筘架,將編織的緯紗紮緊,以保證布的密度。4、染布。染布用藍靛和青槓樹皮做染料,每天早上把布放進已配好染料的染缸中,大約30分鐘左右撈起一次,待水滴乾後又放入缸里,如此反覆數次,直到傍晚時才把布取出,放進清水中清洗、晾乾,如此反覆染十天左右,待棉布呈深藍色後,再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將青槓樹皮放進鍋中,用武火熬,待樹皮的紅色原料熬出後,把藍色棉布放進鍋中,浸濕後撈出,鋪在地面曬乾,乾後又再浸濕、再曬乾,如此反覆數次,直到棉布略透紅、發光即可。
土布製作採用的所有原料均為當地土生土長的棉花、藍靛和青槓樹皮。紡線的棉花和染布的藍靛都是當地布依族人民自己種植的,青槓樹皮則取自於大自然。土布製作從紡線到染布4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由於土布製作工序複雜,許多製作過程難於言表。布依族土布,布料厚實、牢固;其色澤藍裡帶青、青中透紅,具有獨特的風格。用土布製作成的各種衣、褲、裙子、圍裙、飄帶、系帶、花鞋等製品,式樣古樸典雅,落落大方,圖案花樣多,有柳條、格子、斗紋、斜紋等等,具有很高藝術水準。
土布製作工藝水平隨著農耕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其工藝本身,既記錄了布依族紡織業的發展過程,又是一種農耕文化的表現形式。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布依族各個歷史時期的農耕狀況。土布製作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其細膩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類手工技藝勞動難以比擬的。這些手工技藝是布依族人民長期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它始終與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樣式生息與共。用土布做成的各種民族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集中反映了古代布依人的生活、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
隨著現代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外來文化的衝擊導致審美方式的改變,土布製作工藝正面臨著新文化的衝擊,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再穿本民族服飾,部分還穿民族服飾的中老年人,因為怕麻煩,製作的服飾已開始採用料子布。土布製作工藝複雜,技術難度大,習藝周期長,加上布依族地區大批的年輕人外出經商和打工,他們分散到全國各地,沒有人能坐下來學土布製作技藝。土布製作工藝已面臨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