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質量影響因素

影響土壤質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特性、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等綜合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土壤質量。一般認為土壤的內在質量相對比較穩定,它主要是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等相互作用的結果,對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質、生物學特性影響較大。人為因素是影響土壤質量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在範圍還是在程度上均比自然因素的影響嚴重得多。合理的人類活動可以使土壤質量向好的方向變化,如定期施用有機質、採用保護性耕作、種植豆科作物可以保持或提高土壤質量。相反,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可以使土壤質量向壞的方向變化,如毀林、過度放牧、過量施用化肥等不合理土地利用和耕作管理,將會造成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導致土壤退化,從而加速土壤質量降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質量影響因素
  • 外文名:Soil quality factors
  • 影響因素1:土壤耕作
  • 影響因素2:灌溉
  • 影響因素3:施肥
  • 影響因素4:農藥
影響因素,土壤質量的評價原則,

影響因素

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影響土壤質量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壤耕作。合理的土壤耕作使農業實現增產增收,不合理的土壤耕作會加劇土壤退化,導致土壤質量的下降。比如,坡耕地採取坡改梯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豆科作物輪作、綠肥輪作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二、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將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土壤鹽演化、土壤重金屬污染,對土壤質量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施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將會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地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溫室氣體釋放等,不可避免地導致土壤質量下降。
四、農藥。過量地不合理施用農藥,不但殺死了土壤中的有害生物,而且也殺死了土壤中的許多有益微生物,同時造成土壤殘留,降低土壤生產力和農產品質量。
五、地膜。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地膜基本上是不可降解地膜,其覆蓋面廣、厚度過薄、易破碎、殘留量較大,在土壤中不易腐爛,污染範圍大。

土壤質量的評價原則

建立一個合適的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需要了解土壤質量的廣泛內涵.,以便揭示不同自然和管理生態系統邊界內土壤質量的變化。應該從土壤系統組分、結構、功能過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物學性質以及時間、空間和狀態等的變化多方面來考察土壤質量。土壤質量指標體系應包含這些方面的指標與參數。
土壤質量評價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它不像空氣品質和水質量一樣具有確定的標準和固定的評價方法。因為土壤有多種不同的潛在利用方式,如果沒有必要的限制,不同的土壤對嚴不同用途的評價結果就會不同。土壤質量評價應針對特定的土地功能進行。同時,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土壤也應使用不同的指標體系。
選擇土壤質址的評價指標時,應符合如下條件
一、代表性。一個指標能代表或反映土壤質量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功能,或者一個指標能與多個指標相關聯。
二、靈敏性。對土壤特性、管理措施、氣候等的變化敏感。
三、通用性。能適用於不同生態系統,適用於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四、經濟性。測定費用廉價並且易於測定,現有土壤基礎數據的組成部分如15N豐度測定費用高且需昂貴設備而不宜選作評價指標。
五、普及性。易於為多數用戶理解並可套用到農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