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因素

土壤侵蝕因素,是指影響土壤侵蝕發生髮展的各種因素總稱。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在現代侵蝕過程中,這兩大因素相互制約又密切聯繫。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因素。①氣候因素是影響土壤侵蝕的主要外營力,包括降水、氣溫、風力等。降水錶現為雨滴動能、雨型、降雨徑流和融雪徑流;氣溫主要指年際溫差和日溫差,引起凍融侵蝕和地面物質強烈的風化和剝蝕;風是引起風沙流和導致土壤風蝕的直接動力,風蝕的強弱取決於風速的大小和地面組成物質的結構狀況。②地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的巨觀區域分異和坡度、坡長、坡向、溝道密度等。世界上發生侵蝕的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內陸及沿海風沙區,其中以低山、低丘、漫崗為主。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水蝕嚴重區多發生在漫崗、低丘。中國的黃土高原地面切割破碎,坡度和溝道密度對侵蝕的影響起主要作用。通常坡度和溝道密度越大,土壤侵蝕模數越大。③土壤因素是指土壤作為侵蝕的對象,其抗蝕抗衝力的強弱,取決於土壤的內在特性,在一定條件下決定了土壤侵蝕量的大小。在現代侵蝕過程中,土壤已不是單純的自然因子,尤其是耕種土壤的經營狀況,對加重或削弱土壤的可蝕性起重要作用。

中文名稱土壤侵蝕因素
英文名稱soil erosion factor
定  義影響土壤侵蝕發生、發展的自然因素(如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植被等)、人為因素(如開墾、毀林、毀草、開礦、工程建設等)、社會因素(如人口、政 策、法規、社會經濟等)和環境因素(如水、土地、河流的演變等)。
套用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二級學科)
④植被因素是指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效抵禦和削減降雨徑流侵蝕力,改善土壤結構性狀,提高土壤抗沖抗蝕性,促使降水就地入滲、涵養水源的綜合作用。當地表被茂密的植被覆蓋,即使在陡坡情況下,也能經受暴雨襲擊,侵蝕輕微。在現代侵蝕過程中,植被已不是單純的自然因素,人類對植被的破壞或培育,可起到加速或控制侵蝕的作用。人為因素主要表現為人類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濫墾、濫伐、過牧等)引起的生態失衡。例如,燃料、肥料、詞料三缺的惡性循環導致糧食短缺、侵蝕加劇、土壤退化、氣候惡化、災害頻發等。同時,開礦、築路、建房等工程建設中不採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會造成新的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在現代侵蝕過程中,人為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蝕已居主導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