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的土地食利階層是指依靠土地不勞而獲地取得收入的一類人。現在狹義上的土地食利階層是指在城市擴張過程中,處於城郊地區的由擁有實際土地使用權的個體和土地所有權的集體組成的依靠土地不勞而獲地享受土地增值收益的一個群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食利階層
歷史背景:《史記 .呂不韋列傳》記載:“食客者三千人”。這裡的“食客”即所謂的“食利者”,它是“指古代寄食於豪門貴族並為之服務的門客”,後又演變為今天的“飲食客店之顧客”,可以說它是最早的“食利者”。而土地食利者早在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的古代中國就產生了。原始社會末期,啟變“家天下”為“天下為家”,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土地食利者;戰國後期,中國進入到封建社會,產生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兩大對立階級,而地主階級依靠土地的所有權對農民進行剝削,不勞而獲的取得來自土地的收益,直到封建社會結束這正是土地食利階層的發展階段;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提出“平均地權”主張用徵收地價稅和土地增價歸公的辦法,消除地主從地租及地價增漲中獲得暴利的可能性,但後來由於革命果實的竊取,國內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從某種意義上看,軍閥其本身也是土地食利階層的一員;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新中國成立,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徹底消滅了地主階級、資本主義工商業,土地食利階層也被消滅殆盡。
但隨著改革開放後,我國實行城鄉土地二元制度,隨著城市的擴張,位於城郊處的農民和集體憑藉其有利的地理區位條件,可以不勞而獲地獲得因城市開發建設帶來的土地間接或直接可觀收益而成為土地食利階層。近年來,隨著我國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民承包經營土地的財產權越來越得到強化,而對於處於一些優越地理位置的農民,土地財產權的強化使其轉化為收益增加的可能性相較於地理位置較差地區的農民更大。
產生的原因:
1.中國的城鄉二元體制是土地食利階層形成的基
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範圍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
3.土地財產權的強化
4. 優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一些城市郊區
城市近郊農民因為特殊區位,其農地農房自由入市可以獲取的土地利益就不只是數萬、數十萬元,而是數百萬、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如此巨額的土地利益的獲得與特定區位農民的個人努力沒有任何關係。這樣就事實上形成了土地食利階層。
5.土地財政在政府收入中的支配地位導致政府的妥協
城市房屋建設在國有土地上 , 開發商在獲得土地使用權時繳納了高額的土地出讓金 , 土地出讓金就是政府的土地財政來源 。 由於矛盾激烈 , 政府往往也只好妥協退讓 。最終按市場價對農民房屋進行補償 , 無論合法還是非法建築。 這造就了數量巨大的暴富群體 ,即土地食利階層。
對象: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周邊的集體和農民
現狀
1.造成了大量土地的無序利用
以深圳為例,上世紀80年代為了發展“三來一補”加工業,地方政府鼓勵村社集體和農民用土地入股建房子。村社集體建廠房出租,農民則建高層住宅出租。快速經濟發展掩蓋了土地無序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待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發現,缺少規劃的土地開發相當不合理,而且無序建設很快就耗盡了有限的土地資源。更重要的是,所有建在土地上的建築或已開發的土地上都已經附著了大量的既得利益,珠三角核心區的農民成為了土地食利者。
2.土地徵收成本巨大
待到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城市要發展,產業要升級,才發現已無地可用,因此就要進行“三舊改造”,就要“騰籠換鳥”。無論是“三舊改造”還是“騰籠換鳥”,都必須補償現有土地上附著的既得利益。廣州市僅僅一個獵德村的改造,地方政府就花費了四五十億元財政資金,而珠三角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和村中城何止千萬個。
珠三角不僅新的產業難以落地,而且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也極高。廣州到佛山的輕軌,征地拆遷成本極高。珠三角經濟成長所產生的財富大量進入到當地農民手中,珠三角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土地食利階層。
發展趨勢
農村建設用地自由入市可能會導致土地食利階層迅速發展
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因為處在城市發達的區域經濟輻射範圍之內,農村宅基地就可以具有超出自住的使用價值,比如出租,甚至建小產權房。而在國家採取偏緊的城市建設用地供給政策下,農村建設用地用於建房出租就可獲得城市建設用地稀缺所累加的價值。或者說,處在城市發達的區域經濟輻射之內的農村宅基地,若可以進入市場,就可獲得因優越區位的價值A及國家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導致建設用地稀缺所形成價值B這兩個價值之和。這樣一來,若農村宅基地可以自由入市,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則在城市經濟輻射範圍之內的農村宅基地都可變成巨額財產,這些地區的農民也就可以一夜暴富。而在農村人口不斷流出、農村宅基地多了而不是少了的廣大中西部地區,宅基地幾乎是沒有價值的,除非復墾種糧。宅基地比耕地貴,這會讓農民吃驚。即使在增減掛鈎政策下面,中西部宅基地退出而有了價值,這個價值也是政策的價值而非實際價值。因此,如果讓宅基地這樣的農村建設用地自由入市,其結果恐怕不是縮小了城鄉差距,而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造出一個巨大的食利階層,而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以及東部地區城市經濟輻射圈外的農民卻幾乎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