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底,漢語辭彙,指陶器底部為圓形而向外凸出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圜底
- 類型:圓形而向外凸出者
- 屬於:陶器底部
- 時期:石器時代中期
圜底,漢語辭彙,指陶器底部為圓形而向外凸出者。
圜底,漢語辭彙,指陶器底部為圓形而向外凸出者。...... 圖集 圜底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董董瑲...
圜底缽是缽式之一,古代盛食器。...... 圜底缽是缽式之一,古代盛食器。中文名 圜底缽 類別 陶瓷術語 目錄 1 產地來源 2 形狀特徵 圜底缽產地來源 編輯 ...
新石器時代細繩紋圜底陶釜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的陶瓷器,是廣西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中較為典型、也是少有的完整器之一。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夾炭黑陶。方唇,敝口,口部剖面橢圓狀,頸微束,深腹,圜底。頸部有半圈小圓孔,近底部似有三圓孔呈等距三角分布。.器物的背面也有一圓孔。素麵。造型類似後代的...
裴李崗文化雙耳圜底壺的外文名為PeiLiGang ears won bottom pot culture,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的陶瓷器,體呈圓球形,高領直口,肩部有捏塑的對稱彎月形豎耳。現收藏...
此展品為隋代文物。一種盛器。敞口,弧壁,圜底為其形狀特點。收藏於南昌縣博物館。...... 一種盛器。敞口,弧壁,圜底為其形狀特點。收藏於南昌縣博物館。...
西漢圜底分體甑釜是西漢時期的盛裝食物的甑釜。...... 西漢圜底分體甑釜此造型十分少見,分體造型組合,上下各兩側有提環,便於提長和移動,設計精準合理,充分反映了...
商椎刺紋圜底瓶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重400克,高16.5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10.5厘米。1994年仁懷市雲仙洞修佛寺時,在殘斷石灰岩溶洞中出土,省考古研究...
復道三角紋圜底彩陶罐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屬於齊家文化時期作品,蘭州市八里窯崖頭出土,口徑9.5厘米,高22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夾砂橙黃陶,通體施紫紅彩。口沿...
三角紋圜底彩陶罐是一件沙井文化時期文物,1982年在甘肅省古浪縣古浪鎮暖泉村出土。...... 三角紋圜底彩陶罐是一件沙井文化時期文物,1982年在甘肅省古浪縣古浪鎮暖泉...
此展品為隋代文物。高7.9厘米,口徑20.6厘米。一種盛器。敞口,弧壁,圜底為其形狀特點。內底模印有花卉紋飾,紋樣簡樸又不失變化,或單層,或雙層,生活氣息濃郁,...
商雲雷紋圜底帶把印紋硬陶深腹罐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泥質灰陶,直口,腹部飾有把手,並拍印雲雷紋。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
蓋頂置塔頂型鈕,蓋面以複線分隔三區,器身上沿有兩對稱的蜘蛛形執鈕,腹部微鼓,至底部下收呈圜底,為常見的唐三彩罐形之一。現收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高24厘米,口徑15厘米,腹徑24厘米。該罐用高嶺土高溫燒制而成,灰褐色,除頸外通體拍印格線紋,圜底內凹,頸較直,口外敞,口沿內壁刻有五道...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敞口圜底缽為隋唐常見的器物,一般印花或刻花裝飾,而洪州窯在缽內貼雕塑禽獸只見於唐代。現收藏於南昌縣博物館。...
詳情 方唇,敞口,口部剖面橢圓狀,頸微束,扁腹,圜底。 頸部前面有半圈小園孔,近底部和底有等距三角圓孔。 器物的背面也有一圓孔。夾碳黑陶,素麵。造型類同後代...
商代的原始瓷尊,其造型為敞口、長頸、深腹、圜底。洛陽出土的西周原始瓷,有敞口圜底缽,敞口豐肩深腹罍、劍口深腹圜底罐、淺盤、高柄豆等等。 據1988年2月22...
此展品為春秋晚期文物。通高15.1厘米,口徑21.5厘米,腹徑23厘米。帶蓋,子口微斂,鼓腹,方形附耳較直,圜底,三獸蹄足較瘦。蓋頂微隆,上有圓形捉手。蓋上飾...
銅鍪是一種金屬炊具,實際是釜的一種變體,圜底釜的口部縮小並加長成脖頸,便成了鍪。(概述圖:西漢楊子贛銘文銅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