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葉陵齒蕨

團葉陵齒蕨

團葉陵齒蕨隸屬於鱗始蕨屬植物,為鱗始蕨科植物團葉鱗始蕨的全草。

基本介紹

  •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陵齒蕨科(Lindsaea chienii)
  • :陵齒蕨屬(Lindsaea Dry.)
  • :團葉陵齒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3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先端密被紅棕色的狹小鱗片。葉近生;葉柄長5-11厘米,栗色,基部近栗褐色,上部色澤漸淡,上面有溝,下面稍圓,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1.8-2厘米,一回羽狀,下部往往二回羽狀;羽片20-28對,下部各對羽片對生,遠離,中上部的互生而接近,開展,有短柄;對開式,近圓形或腎圓形,長9毫米,寬??6毫米,基部廣楔形,先端圓,下緣及內緣凹入或多少平直,外緣圓形,在著生孢子囊羣的邊緣有不整齊的齒牙,在不育的羽片有尖齒牙;在二回羽狀植株上,其基部一對或數對羽片伸出成線形,長可達5厘米,一回羽狀,其小羽片與上部各羽片相似而較小。葉脈二又分枝,小脈20條左右,緊密,下面稍明顯,上面不顯。葉草質,乾後灰緣色,葉軸禾稈色至棕栗色,有四稜。孢子囊羣連續不斷成長線形,或偶為缺刻所中斷;囊羣蓋線形,狹,棕色,膜質,有細齒牙,幾達葉緣。

分布範圍

台灣、福建(武夷山以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東南部到達雲南南部。熱帶亞洲各地及澳洲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醫用):苦,涼。抗菌消炎,收斂止血,鎮痛。用於槍彈傷,痢疾,瘡疥。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外感風熱、溫病、瘡癰癤腫、白痢諸症的治療。
性味歸經:苦,涼。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團葉陵齒蕨(《中國植物志》)、圓葉鱗始蕨(《中國藥用狍子植物》)、月影草(《廣東》)、金錢草、田螺掩、高腳假鐵線草(《廣西》)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拉丁名:Lindasea orbiculata (Lam). Mett.
考 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