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鄉(四川省南江縣團結鄉)

團結鄉(四川省南江縣團結鄉)

團結鄉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邊緣、米倉山橫斷山系西部,東經106045',北緯32017,,踞南江縣城西南部,東接東榆鎮,南連沙河鎮,西靠樂壩鎮,西北與旺蒼縣大德鄉相依。幅員面積56.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50145畝。鄉政府駐地糖房壩與南江城直線距離35公里,距成(都)南(鄭)公路S101線沙南公路段10.2公里。轄10個行政自然村、33個社、2378戶、8495人。有耕地5948畝(田3543畝、地2405畝),勞動力3928個。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842萬元,人均GDP2193元,人均純收入1480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1:2,計畫生育率92%,人口出生率5.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團結鄉
  • 行政區類別: 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人口:8495人
資源,歷史沿革,民俗文化,發展,教育發展,設施,政府發展,

資源

地理資源
團結河由北向南以15度傾斜流向巴南河,將團結分為兩塊,徑向流域面積3.06平方公里。植被保護較好,以煤炭、青石礦、鐵石礦、頁岩礦為主的地下礦產資源蘊藏量大。
農業資源
農業經濟潛力巨大。農業以種玉米、小麥為主,盛產木耳、蘑菇、核桃、香菇、大腳菇、花菇、花生、天麻;畜牧以生豬、黃羊為主,村民有養母豬、商品牛的習慣。1936畝退耕還林區域適宜種植金銀花。

歷史沿革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糖房壩撤難江縣設平桑縣,屬平桑郡管轄。貞觀六年(632年),廢平桑縣入難江縣,故糖房壩為古平桑縣縣治所在地。清代屬崇清鄉地,民國初年屬一區團練辦事處轄。川陝蘇區時,屬大黑灘一鄉蘇維埃。國民黨復辟後,劃入一區石礦聯保。1940年劃屬治城鎮。民國末年屬一指導區治城鎮第十六保。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1月,劃歸第一區石礦鄉。1952年1月,撤石礦鄉五、六兩村歸團結鄉,因兩村同系一條河而冠名團結。1955年11月,旺蒼縣大德鄉人民村、和平村同劃團結鄉。1956年2月,又從南江城關區劃歸沙河區。1958年12月,橋壩五里管轄區部份地域劃屬團結。1959年9月成立團結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團結人民公社為團結鄉,設立團結鄉人民政府至今。現任團結鄉黨委書記吳菲,鄉長李述武。黨政內設機構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安全穩定辦。

民俗文化

民風民俗濃郁。團結民風淳樸,民俗純正,百姓憨厚、勤勞、善良、樸實。為人處事熱情大方,禮貌待客,豪爽俠義。婚喪嫁娶,生朝滿日,敲鑼打鼓,嗩吶鳴號,親朋好友團聚,熱鬧一番。遇有來客擅請陪客顯露主之熱誠,客之尊貴,讓人忘卻世間煩惱,盡享天倫之樂趣。並有張貼對聯以示慶賀的習俗。民間文化悠久。廟宇以梭坡村玉皇觀、回龍村關羽廟、安山村岳家廟較為出名。三廟位於風景優美的穀倉觀、回龍山、安家山腰,香火延續約500年之久。廟中菩薩雕像做工精巧,形態自如。娛樂習慣綿長。穀倉村青年男女逢年過節相會,唱歌跳舞,交流情感,尋求知音,增進友誼。此風盛行時間達數十年,曾被省級報刊登載。紅軍足跡悠揚。1933年張國燾部和田頌堯部在梭坡村玉皇觀交戰,以梭坡戰役著稱,雖時日過久,卻可窺視當年激戰工事。

發展

教育發展

教育在發展。全鄉有中心校一所,村小11所,教職工36人,32個教學班,24部教學電腦,在校學生92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3%,在校生鞏固率99.2%。2所私立國小,3名教師,60名在校生。4所鄉村幼稚園,6個教學班,5名幼兒教師,176名在校幼兒。醫療有保障。1個乙級鄉衛
生院,16張病床,12個鄉村衛生網點,16名鄉村醫生,行政村衛生所覆蓋率80%。占全鄉總人口80%的農民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

設施

場鎮供水設施齊備。一個全縣一流的甲級松寶觀供水站,受益戶達386戶、1168人。有線電視傳送信號強。電視收視率達90%,街道及四周電視光纜傳輸入戶率達100%,村社60%的農戶安置了衛星電視地面接收機。電力供給充足。團結電站供區達8鄉1鎮49個村179個社8615戶,供區裝載容量3017千瓦,總裝機容量1360千瓦。鄉村農電線路已全面改造。集鎮功能逐步提升。200米長的團結大橋橫跨東西,將大德街和團結街緊緊相連。兩街常住人口3600人,個體戶287戶,集散經營戶88戶,當場趕集人數達5000人次。1.5公里團結街道路面硬化,161戶、687人落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10戶。人行道兩旁月桂樹終年飄香。程控行動電話實現村村通,郵政通訊業務頻繁。
綜合經濟
招商引資環境優越。水電路實現“三通”。54KM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外商投資業務勢頭強勁。金昌紙廠總投資250萬元,已投入50萬元正加緊建設。青石礦可供年產60萬噸的水泥廠產200年以上。頁岩礦、青石礦、鐵石礦,煤礦資源貯藏量大,經專家鑑定,品質優良,開發潛力大,資金投放回收率高。樂壩水泥廠已擬定在此建設年產30萬噸水泥廠。黃草坪煤礦、樵家岩煤廠年產原煤500萬噸。港商投資造價50萬元的團結國小教學大樓已竣工投入使用。團結河河床低淺,6公里長的河道線上擁有大量的石灰礦,可供石灰燒制業長年生產。

政府發展

根據團結實際,鄉黨委、政府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科學提出2010年前的“打通一線、開發兩片、建立三大支柱、培育四大產業、確立五大項目”的發展戰略。打通一線:修通團結至東榆的公路,形成以團結、東榆、沙河三點連線的環型公路圈,縮短與縣城的里程。開發兩片:開發洛(坪)團(結)公路線,建成10里經濟走廊;強化集鎮管理,提升集鎮功能,興建團結農貿市場。建立三大支柱:以農業飽肚子,以工業掙票子,以商業活流通。培育四大產業:黃羊、銀花、核桃、勞務。確立五大項目:水泥廠開發項目;洛團油路及鄉村公路建設項目;團結集鎮建設項目;以解決農村人畜飲水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以畜牧為主的農村經濟發展項目;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教育開發項目。採取總體規劃,科學布局,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方法,努力把團結建成全縣一流的文明、富裕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