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碑村(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下轄村)

團碑村(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團碑村位於雲南省楚雄武定縣萬德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1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06公里。東鄰發窩鄉,南鄰自烏村委會,西鄰勝德村委會,北鄰馬德平村委會 。轄多志立 、山後 、以德、大平子、對門、平子等3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840戶,有鄉村人口3038人,其中農業人口3038人,勞動力23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36人。

全村國土面積約58平方公里,海拔2284米,年平均氣溫14.8℃,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434畝,人均耕地1.11畝,林地71227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9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團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58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3434 畝
  • 海拔:2284米
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其中:田460 畝,地 2974 畝),人均耕地 1.11 畝,主要種植 糧食、菸葉 等作物;擁有林地 71227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8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35 畝,主要種植 核桃、蘋果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45 畝,其中養殖面積 0 畝;草地 0 畝;荒山荒地 0 畝,其他面積 12294 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840戶,共鄉村人口 3038人,其中男性 1601 人,女性 1437 人。其中農業人口 3038 人,勞動力 2360 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1305 人,苗族1052人,其他民族681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49人,占人口總數的4.9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287人,參合率75.28%;享受低保508 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824 戶,占農戶總數的98.09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1060 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255 人,距離萬德鄉中學11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2人,其中小學生255人,中學生117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5萬元,占總收入的48.87%;畜牧業收入380萬元,占總收入的40.8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00頭,肉牛610頭,肉羊2500頭);漁業收入 0 萬元,占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 172萬元,占總收入的18.47%;第二、三產業收入 35萬元,占總收入的3.76 %;工資性收入 34萬元,占總收入的3.65 %。
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13人(占勞動力的4.79%),在省內務工90人,到省外務工2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6.14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種、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810戶通自來水,有24戶飲用井水, 有88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3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8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58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8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48.4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370個(勞均1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95人,黨員中男黨員82人,女黨員12人。 團員17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出行困難,制約發展。2、嚴重缺水,生產難於發展。3、民眾就學就醫難,科技知識缺乏。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穩糧煙,抓扶貧,栽核桃,多養壯雞、黑山羊,科教興村促發展。2、培強特色產業,打開綠色通道,突出重點調結構,進一步發展壯大養殖業。3、更新觀念,拓展增收渠道,走出去,引進來,對外輸出富餘勞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