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現有耕地總面積8231畝,其中水田2658畝,旱地5573畝。人均耕地2.33 畝,主要種植橡膠、茶葉、胡椒等作物;擁有林地1939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10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59 畝,主要種植橡膠、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 畝,草地395 畝;荒山荒地987 畝,其他面積422 畝。
該村有茶園面積2113畝,其中可採摘面積2100畝,橡膠面積10222畝,核桃面積6927,甘蔗面積864畝。
人口衛生
現有農戶796戶,有鄉村人口3550人,其中農業人口3481人,勞動力20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8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德昂族470人,佤族338族,拉祜族156人,其他民族10人。該村是永德縣內唯一有德昂族居住的村。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76人,參合率88%;享受低保6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5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26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737畝(其中:田2644畝,地5093 畝),人均耕地2.33 畝,主要種植橡膠、茶葉、胡椒等作物;擁有林地 1939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10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59 畝,主要種植橡膠、芒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5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 畝;草地395 畝;荒山荒地987畝,其他面積422 畝。該村有茶園面積1599畝,其中可採摘面積862畝,橡膠面積9125畝,核桃面積928,甘蔗面積864畝,當年新植橡膠1387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8.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7.2%。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7.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4.3萬元,占總收入的41.6%;畜牧業收入 93.3 萬元,占總收入的15.8%,林業收入179.6萬元,占總收入的30%;第二、三產業收入12.95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35.4萬元,占總收入的6%。農民人均純收入1287元,農民收入以橡膠、茶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0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80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23戶通自來水,有136戶飲用井水,有32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3%)。有72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4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6.7%和53.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5戶(分別占總數的39%和19.4%)。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4輛,機車 3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644 畝,有效灌溉率為6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66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7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9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 戶;建有小水窖 32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15 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6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6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8所,校舍建築面積3266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距離中學2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7人,其中小學生269人,中學生58 人。
全村圖書室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8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54 人、女黨員 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和文書組成,下設 團樹、新寨、戶等、南榨河等2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8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村發展後勁不足,道路交通不便,農民出行難,醫療條件差,民眾看病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逐年農業基礎設施,鞏固橡膠產業主導地位,擴大核桃、甘蔗、茶葉等種植面積,發展養殖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到“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永德縣團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