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福建:戴雲瓷話》分作“瓷史悠悠”、“瓷話傳千古”、“從指尖開始”(瓷藝)、“紅塵有瓷”(瓷類)、“萬瓷朝宗”(瓷藝師)、“瓷中漫步”(瓷跡瓷景)和“且聽瓷吟”(瓷音瓷韻)七輯,每輯都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相互補充,試圖讓讀者全面感知德化瓷。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說福建:戴雲瓷話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24頁
- 開本:16
- 作者:張晴雯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50002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說福建:戴雲瓷話》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是陶瓷收藏家、鑑賞愛好者的良好讀物。《圖說福建:戴雲瓷話》由張晴雯著。
作者簡介
張晴雯,1973年出生,福建德化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教師、新聞工作者,現供職於德化縣委宣傳部。作品散見於《美文》、《讀者》、《散文選刊》、《新民晚報》、《福建日報》、《泉州晚報》等:曾獲福建省百花文藝獎、福建新聞獎、華東地區報紙副刊好作品獎、福建報紙副刊作品年賽獎、《福建日報》副刊新人獎、泉州市刺桐文藝獎、泉州市年度優秀文學獎等;已出版散文集《海在低處》。
圖書目錄
第一輯瓷史悠悠
窯啊窯
如果瓷是我的傳說
方寸瓷輝
瓷情可寄
第二輯瓷話傳千古
夢裡尋她乾百度
瓷時瓷地
那瓷依舊
第三輯從指尖開始
精美的泥土欲飛翔
從指尖開始
靜候瓷音
第四輯紅塵有瓷
妙手捻來皆是瓷
紅塵有瓷
花間瓷
釉惑擋不住
相看兩不厭,唯有中國白
第五輯萬瓷朝宗
傳奇“瓷聖”何朝宗
百年“蘊玉”蘇學金
不修梅花修羅漢
引領技改塑瓷輝
畢生心血續經典
“瓷雕藝侶”傳佳話
與瓷同行數十載
身在瓷鄉非異客
千里老驥邱雙炯
瓷壇“另類”蘇珠莊
第六輯瓷中漫步
瓷廊漫步意無窮
相逢如夢博物館
瓷似故人古玩城
廣場上的快樂瓷舞曲
“龍氣”鮮活月記窯
第七輯且聽瓷吟
瓷之初
且聽瓷吟
祭壇上的瓷
輕喚瓷名
他的華麗不要你知道
瓷外話
窯啊窯
如果瓷是我的傳說
方寸瓷輝
瓷情可寄
第二輯瓷話傳千古
夢裡尋她乾百度
瓷時瓷地
那瓷依舊
第三輯從指尖開始
精美的泥土欲飛翔
從指尖開始
靜候瓷音
第四輯紅塵有瓷
妙手捻來皆是瓷
紅塵有瓷
花間瓷
釉惑擋不住
相看兩不厭,唯有中國白
第五輯萬瓷朝宗
傳奇“瓷聖”何朝宗
百年“蘊玉”蘇學金
不修梅花修羅漢
引領技改塑瓷輝
畢生心血續經典
“瓷雕藝侶”傳佳話
與瓷同行數十載
身在瓷鄉非異客
千里老驥邱雙炯
瓷壇“另類”蘇珠莊
第六輯瓷中漫步
瓷廊漫步意無窮
相逢如夢博物館
瓷似故人古玩城
廣場上的快樂瓷舞曲
“龍氣”鮮活月記窯
第七輯且聽瓷吟
瓷之初
且聽瓷吟
祭壇上的瓷
輕喚瓷名
他的華麗不要你知道
瓷外話
序言
當然不安。這本書就要面世了,而我又不得不在書的前面說幾句話。
不安,是因為德化瓷太好,而書本身遠不夠好。
當你走進低矮古樸的水車坊,聽水車咿呀彈奏穿越千年歲月的古曲;當你叩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古窯址,拾起一片時光永磨不平的歷史記憶——古瓷片;當你看到曾經東渡而去成為日本窯祖的古老龍窯.還在藍天麗日下裝載滿腹瓷的願望節節爬行……你一定會感覺到,你的心靈正與瓷都的歲月、歷史和文化一起砰砰跳動。——《窯啊窯》
那一壁一壁的瓷器,薄而堅硬,白而細緻,晶瑩透亮,潤澤高雅,每一件瓷器都有一個傳奇,每一件瓷器都有一個故事,即便是一塊小小的碎片,也仿佛一朵蓮花,靜靜地在時空中閃爍蕩漾。——《相逢如夢博物館》
她可以很輕很輕,輕成達摩的衣袂飄飄,輕成觀音座下的波翻浪涌,輕成小天鵝足尖的舞蹈;也可以很重很重,重到市井中,重到煙火里,重到人世間的鍋碗瓢盆。她就像是梅花,可以很雅致,美得疏影橫斜,美得暗香浮動,美得玉潔冰清;也可以很低斂,低到朔風中,低到冰雪裡,而後在朔風冰雪中微笑綻放。——《輕喚瓷名·玉笛三弄》
那些陶瓷漂洋過海並驚艷登場,有如一支曲子乍然揚起,世界靜寂了,而後開始尖叫……從此,歐洲人的夢鄉里,有了王公貴族爭相的嬌寵,有了馬可波羅欽羨的嘆息,有了藍眼金髮公主的滿足與快樂;而神秘遙遠的東方古國,也隨之搖身一變,成了china。——《如果瓷是我的傳說》
……而我這些粗淺的文字,能做到哪怕千分之一嗎?顯然,絕對不能。
但是,我努力了。
五年前,那時我還在報導組,在省作協組織的一次採風中,我深深地嘆息自責著,“作為德化人,我怎么可以不懂瓷、不愛瓷、不寫瓷呢?”兩年前,我告訴朋友,我寫了十來篇以陶瓷為題材的散文,並且還會繼續。她欣喜地說,“啊,你挖到了創作的富礦!”一年前,海峽文藝出版社向我約稿,要我以文學的語言,寫一寫德化陶瓷,要求儘量做到“完整”、“全面”。沉吟良久,我答應了。儘管“完整”、“全面”並非我的所長,可作為戴雲山的女兒、瓷的女兒,我若不做,誰做?
於是,有了這本《戴雲瓷話》。
我把書分作“瓷史悠悠”、“瓷話傳千古”、“從指尖開始”(瓷藝)、“紅塵有瓷”(瓷類)、“萬瓷朝宗”(瓷藝師)、“瓷中漫步”(瓷跡瓷景)和“且聽瓷吟”(瓷音瓷韻)七輯,每輯都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相互補充,試圖讓讀者全面感知德化瓷。——是的,是“試圖”。因為能力的限制,因為時間的限制,因為題材、體裁的限制,難免會有偏章急就、會有材料堆砌、會有片面之詞。
必須承認,七輯之中,我最愛“且聽瓷吟”,尤其《輕喚瓷名》與《且聽瓷吟》。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女人,無可避免地偏寵淺吟低唱的性靈抒寫。也就是在寫作這些文章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原來我跟瓷密不可分。它們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浸透在我的骨子裡,滋養了我,濾淨了我,也提升了我。甚至可以說,寫作這些文字時,我就是一件瓷。
所以《戴雲瓷話》只是一個開始。我和瓷都在路上。瓷將在我的世界裡迂迴旖旎地延展,直到抵達它該抵達的地方。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村上春樹說,“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如我有幸,與你在這些文字里相逢,可不可以讓我期待,在戴雲山下、在德化瓷里與你再度相逢?
不安,是因為德化瓷太好,而書本身遠不夠好。
當你走進低矮古樸的水車坊,聽水車咿呀彈奏穿越千年歲月的古曲;當你叩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古窯址,拾起一片時光永磨不平的歷史記憶——古瓷片;當你看到曾經東渡而去成為日本窯祖的古老龍窯.還在藍天麗日下裝載滿腹瓷的願望節節爬行……你一定會感覺到,你的心靈正與瓷都的歲月、歷史和文化一起砰砰跳動。——《窯啊窯》
那一壁一壁的瓷器,薄而堅硬,白而細緻,晶瑩透亮,潤澤高雅,每一件瓷器都有一個傳奇,每一件瓷器都有一個故事,即便是一塊小小的碎片,也仿佛一朵蓮花,靜靜地在時空中閃爍蕩漾。——《相逢如夢博物館》
她可以很輕很輕,輕成達摩的衣袂飄飄,輕成觀音座下的波翻浪涌,輕成小天鵝足尖的舞蹈;也可以很重很重,重到市井中,重到煙火里,重到人世間的鍋碗瓢盆。她就像是梅花,可以很雅致,美得疏影橫斜,美得暗香浮動,美得玉潔冰清;也可以很低斂,低到朔風中,低到冰雪裡,而後在朔風冰雪中微笑綻放。——《輕喚瓷名·玉笛三弄》
那些陶瓷漂洋過海並驚艷登場,有如一支曲子乍然揚起,世界靜寂了,而後開始尖叫……從此,歐洲人的夢鄉里,有了王公貴族爭相的嬌寵,有了馬可波羅欽羨的嘆息,有了藍眼金髮公主的滿足與快樂;而神秘遙遠的東方古國,也隨之搖身一變,成了china。——《如果瓷是我的傳說》
……而我這些粗淺的文字,能做到哪怕千分之一嗎?顯然,絕對不能。
但是,我努力了。
五年前,那時我還在報導組,在省作協組織的一次採風中,我深深地嘆息自責著,“作為德化人,我怎么可以不懂瓷、不愛瓷、不寫瓷呢?”兩年前,我告訴朋友,我寫了十來篇以陶瓷為題材的散文,並且還會繼續。她欣喜地說,“啊,你挖到了創作的富礦!”一年前,海峽文藝出版社向我約稿,要我以文學的語言,寫一寫德化陶瓷,要求儘量做到“完整”、“全面”。沉吟良久,我答應了。儘管“完整”、“全面”並非我的所長,可作為戴雲山的女兒、瓷的女兒,我若不做,誰做?
於是,有了這本《戴雲瓷話》。
我把書分作“瓷史悠悠”、“瓷話傳千古”、“從指尖開始”(瓷藝)、“紅塵有瓷”(瓷類)、“萬瓷朝宗”(瓷藝師)、“瓷中漫步”(瓷跡瓷景)和“且聽瓷吟”(瓷音瓷韻)七輯,每輯都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相互補充,試圖讓讀者全面感知德化瓷。——是的,是“試圖”。因為能力的限制,因為時間的限制,因為題材、體裁的限制,難免會有偏章急就、會有材料堆砌、會有片面之詞。
必須承認,七輯之中,我最愛“且聽瓷吟”,尤其《輕喚瓷名》與《且聽瓷吟》。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女人,無可避免地偏寵淺吟低唱的性靈抒寫。也就是在寫作這些文章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原來我跟瓷密不可分。它們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浸透在我的骨子裡,滋養了我,濾淨了我,也提升了我。甚至可以說,寫作這些文字時,我就是一件瓷。
所以《戴雲瓷話》只是一個開始。我和瓷都在路上。瓷將在我的世界裡迂迴旖旎地延展,直到抵達它該抵達的地方。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村上春樹說,“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如我有幸,與你在這些文字里相逢,可不可以讓我期待,在戴雲山下、在德化瓷里與你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