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心理學:心理學中的知識和方法》是2010年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薇。
基本介紹
主要內容
出版背景
每個人都能夠學會的心理擘知識讀本
旁觀者效應:你是殘酷的看客嗎
從眾:和大家一樣我才會覺得安全
嫉恨他人,廣泛猜疑:偏執型人格
只有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依賴型人格
他們擁有“隱身木”:分裂型人格
防禦機制,你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
樂觀和悲觀:你的世界是晴天還是陰天
情感隔離:看不見傷痛,我就不再痛苦了
投射:原來我討厭的,其實是自己
A型還是B型:你有固定的行為模式嗎
角色定位:我塑造了角色,還是角色塑造了我
拖累症:葛朗台的金錢意味著什麼
印象管理:世界是個舞台,我們都是上面的舞者
救世王惰結:我愛你,因為你需要我
激情愛:短命的浪漫
書籍目錄
旁觀者效應:你是一個殘酷的看客嗎/002
從眾:和大家一樣我才會覺得安全/005
自證預言:天使就在我們心中/008
親社會行為:我們可以被訓I練得很友善/012
侵犯行為:我們生來就是富有攻擊性的動物嗎/014
人際吸引:更受歡迎的秘密/018
去個體化:網路讓我們變成了另外一個人/021
親密關係:讓我們一生糾結的情感/024
歸因:我們是怎么看世界的/027
第二章 行為反映出的心理學問題
嫉恨他人,廣泛猜疑:偏執型人格/032
只有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依賴型人格/035
他們擁有“隱身術”:分裂型人格/038
追求完美的負擔:強迫型人格/040
溫柔地“殺”你:被動攻擊型人格/043
難以抑制的表演衝動:表演型人格/046
邊緣的災難,無底的深淵:邊緣型人格/049
整個世界只有我一個人:自戀型人格/052
他在迴避整個世界:迴避型人格/055
第三章 解讀個性中的心理學
防禦機制:你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060
樂觀和悲觀:你的世界是晴天還是陰天/062
無意識: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065
情感隔離:看不見傷痛,我就不再痛苦了/067
投射:原來我討厭的,其實是自己/070
轉移:我中了韓劇的毒/072
自我價值不足:成功背後的自卑/075
習得性無助:是什麼讓我變得如此軟弱/077
A型還是B型:你有固定的行為模式嗎/079
第四章 透視內心世界中的心理學現象
非語言信息:別想對我撒謊/084
角色定位:我塑造了角色,還是角色塑造了我/086
泛化:我害怕所有帶毛的動物/089
社會促進和社會懈怠:有別人在場時,我變得不一樣/092
偏見: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094
維護自尊:我甘願受罪/097
拖累症:葛朗台的金錢意味著什麼/100
印象管理:世界是個舞台,我們都是上面的舞者/102
服從權威:我們約定俗成的文化規範/105
第五章 人生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學解讀
依戀關係:我們內心中最深的溫暖/110
陌生人焦慮:害怕生人是因為羞澀嗎/113
第一反抗期:3歲時我就開始叛逆了/115
青春期:是邁向成熟,還是走向混亂/117
本我,自我,超我:“我”不止一個/119
接納還是強制:埃里克森的教養方式研究/121
欺負弱者:是什麼讓孩子變成了“小惡魔”/123
飲食障礙:食物是我最大的敵人/125
中年危機:人生盛年期的心理變化/127
自我的力量:人生成長的動力/130
第六章 愛意世界裡的心理學規律
救世主情結:我愛你,因為你需要我/134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愛上了傷害我的人/136
愛的分量:太多還是太少/138
契可尼效應:難以忘記初戀的秘密/140
激情愛:短命的浪漫/142
觸電:一見鐘情的心理機制/144
限制愛:最有魅力的愛/146
第七章 審視家庭中的心理現象
離婚就等於離愛嗎/150
拋棄和重生:婚姻中的良藥/152
家庭價值模式:錢是扼殺愛情的兇手嗎/155
未完成情結:媽媽病了,孩子吃藥/157
婚姻魔術:白馬王子變成了癩蛤蟆/160
情感智慧:婚姻中必不可少的智慧/163
家庭的牢籠:愛成了成長的阻礙/166
主要參考書目/169
後記/170
部分書摘
序言
本書通過七部分的內容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背後蘊含著的心理學知識,這裡面的很多例子我們可能非常熟悉,有些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有些甚至就是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們對這些現象見慣不怪,甚至會有一套自己的解釋方法。
比如,一個人失足掉進河裡,周圍的人竟然都沒有施以援手。我們可能會對這些旁觀者大加指責,批評他們的冷漠可不作為。但是,當相似的情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可能也成了旁觀者中間的一員,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解釋?真的有那么多生性冷漠的人嗎?還是我們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影響了?答案可能是後者。
後記
“心理學”的英文是“Psych0]ogy”,這個單詞來源於希臘文,原意是關於靈魂的科學。在希臘文中,“靈魂”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呼吸。古希臘人認為,人的生命是完全依賴於呼吸的,一旦呼吸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隨著心理學學科的完善和發展,心理學成為了一門和心靈建設相關的學科。過去,我們認為“健康”二字的全部含義就是身體的健康。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人們逐漸發現,身心兩方面能夠保持平衡、和諧,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正如偉大的心理學家榮格所說:“心靈的探討必將成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學問,因為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災荒、飢餓、貧苦和戰爭,而是我們的心靈自身。”
本書想要做的,就是和讀者一起“探討心靈的秘密”,讓心理學的光輝,為我們打開生活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