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詳解塑膠模具設計技巧》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本書以塑膠模具設計為主線,詳細、系統地講解了作為塑膠模具設計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必須的知識和技巧,所選實例全部是經過生產驗證的實例,所給數據也是實際設計工作中的經驗集成,讀者可以直接參考使用。主要內容包括:塑膠模具的常規設計,分型面的設計,澆注系統的設計,滑塊(行位)的設計,斜頂的設計,頂出系統的設計,冷卻水的設計,加工設備的性能、特性及成本計算,分拆銅公電極的方法,最後給出一整套模具的結構設計,講解從頭到尾的設計過程、設計思維過程、選擇比較的過程、注意事項的說明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表詳解塑膠模具設計技巧
- ISBN:9787121102103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4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1102103
條形碼: 9787121102103
商品尺寸: 25.6 x 18.4 x 1.8 cm
商品重量: 680 g
ASIN: B0036Q7EP4
內容簡介
本書以塑膠模具設計為主線,詳細、系統地講解了作為塑膠模具設計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必須的知識和技巧,所選實例全部是經過生產驗證的實例,所給數據也是實際設計工作中的經驗集成,讀者可以直接參考使用。
目錄
第1章 塑膠模具的常規設計 1
1.1 塑膠模具設計的地位及作用 1
1.2 塑膠模具的生產要求與生產循環 1
1.3 模架結構類型的功能和選用方法 4
1.3.1 大水口模架 4
1.3.2 細水口模架 6
1.3.3 簡化細水口模架 9
1.4 注塑機各主要參數之間的關係 11
1.4.1 注塑量 12
1.4.2 鎖模力 12
1.4.3 拉桿內距(容模寬度) 12
1.4.4 容模厚度 13
1.4.5 模板最大開距 13
1.4.6 頂針行程 14
1.4.7 耗電總功率 14
1.5 大水口系統模具的生產動作過程 14
1.6 細水口系統模具的生產動作過程 15
1.7 簡化細水口系統模具的生產動作過程 21
1.8 塑膠的性能表 21
1.9 模具材料的選擇與套用 23
1.10 前後模鑲件大小與模架的關係 25
1.11 前後模鑲件大小與緊固螺釘的關係 26
1.12 模架大小與復位彈簧的關係 26
1.13 模具大小與中托司的關係 28
1.14 模具大小與垃圾釘的關係 29
1.15 模架大小與頂棍孔的關係 29
1.16 澆口套的位置確定與模架最大外形的計算關係 30
1.16.1 澆口套的設計及用法 31
1.16.2 對特殊產品的自製澆口套的設計要求 32
1.17 水口拉料針的設計要求 33
1.18 限位桿、拉桿的設計及尺寸選擇 34
1.18.1 限位桿、拉桿的設計 34
1.18.2 限位桿、拉桿的位置設計 35
1.19 拉板的設計 36
1.19.1 水口拉板的設計 36
1.19.2 推板拉板的設計 37
1.19.3 限位拉板的設計 38
1.20 開閉器(留模膠)的設計及尺寸選擇 38
1.21 留模鎖(開閉器)的設計 38
1.21.1 留模鎖的功能動作說明 39
1.21.2 留模鎖的位置設計及選擇 39
1.22 鎖模片的設計 40
1.23 斜鎖的設計及選用方法 41
1.24 直鎖的設計及選用方法 41
1.25 模具銘牌的設計 42
1.26 打字碼的位置設計 43
1.27 對位碼的設計 44
1.27.1 前模鑲件入框的對位碼 44
1.27.2 前後模小鑲件入框的對位碼 45
1.27.3 滑塊和滑塊位上的對位碼 45
1.27.4 斜頂和斜頂位上的對位碼 46
1.27.5 壓板和壓板位上的對位碼 46
1.27.6 頂針、司筒、直頂等運動件上的對位碼 46
1.28 碼模槽的設計 47
1.29 頂針板上限位塊的設計 48
1.29.1 模腳很高而頂出距離很短時的限位塊的設計 48
1.29.2 有斜頂存在時的限位塊的設計 49
1.30 定位環的設計 50
1.30.1 定位環的作用 50
1.30.2 定位環的設計 50
1.31 撐頭的設計 52
1.31.1 撐頭的作用 52
1.31.2 撐頭的排位 54
1.32 產品排位的設計 54
1.32.1 單穴模具的排位情況 54
1.32.2 多穴模具的排位情況 57
1.33 頂針板強行復位機構的設計 59
1.33.1 設計頂針板強行復位機構的條件 60
1.33.2 頂針板強行復位機構設計的各項數據計算 61
1.33.3 插桿 63
1.33.4 限位塊 64
1.33.5 擺桿 65
1.33.6 支板 65
第2章 分型面的設計 66
2.1 分型面的分類 66
2.2 設計分型面的原則 66
2.3 分型面的形式 67
2.3.1 平面分型面 67
2.3.2 斜面分型面 68
2.3.3 弧面分型面 69
2.3.4 曲面分型面 70
2.3.5 碰穿分型面 71
2.3.6 插穿分型面 71
2.3.7 枕穿分型面 73
2.3.8 側向抽芯分型面 73
2.4 分型面設計的實例解說 74
2.4.1 考慮產品的最大外形輪廓線 74
2.4.2 考慮產品的外觀 74
2.4.3 考慮產品的結構 76
2.4.4 考慮產品的留模問題 77
2.4.5 考慮產品的製造精度 77
2.4.6 分型面的設計應滿足注塑生產時的排氣要求 78
2.4.7 分型面的設計應考慮脫模斜度的影響 79
第3章 澆注系統的設計 81
3.1 澆注系統的組成 81
3.2 設計澆注系統要考慮的問題 81
3.3 澆注系統設計包含的內容 82
3.3.1 流道的設計 82
3.3.2 入水方式的設計 90
3.3.3 入水口位置的設計 105
3.4 排氣系統的設計 124
3.4.1 在模具里如何判斷需要排氣的方位 124
3.4.2 設計排氣的方法 126
第4章 滑塊(行位)的設計 132
4.1 滑塊的預備知識 132
4.2 滑塊機構的組成 133
4.2.1 滑塊主體 133
4.2.2 滑塊保護位 136
4.2.3 滑塊槽、滑塊滑槽位 138
4.2.4 滑塊抽芯件 138
4.2.5 滑塊鎖緊裝置 140
4.2.6 滑塊耐磨塊系 143
4.3 滑塊六個方向上的控制 145
4.4 普通後模滑塊 150
4.5 後模穿孔(隧道)滑塊 158
4.5.1 後模穿孔滑塊的條件 158
4.5.2 後模穿孔滑塊的套用 158
4.6 後模斜行滑塊 160
4.6.1 後模斜行滑塊的條件 160
4.6.2 後模斜行滑塊的套用 160
4.7 後模推板滑塊 162
4.7.1 後模推板滑塊的條件 162
4.7.2 後模推板滑塊的套用 162
4.8 後模油缸、汽缸抽芯滑塊 164
4.8.1 後模油缸、汽缸抽芯滑塊的條件 164
4.8.2 油缸抽芯、汽缸抽芯的區別 165
4.8.3 油缸、汽缸的規格 165
4.8.4 油缸、汽缸的支架設計 165
4.8.5 油缸芯、汽缸芯與滑塊的對接 166
4.8.6 油缸、汽缸滑塊的工作原理 167
4.9 後模內抽滑塊 168
4.9.1 後模內抽滑塊的條件 168
4.9.2 後模內抽滑塊的套用 168
4.10 普通前模滑塊 170
4.10.1 普通前模滑塊的條件 171
4.10.2 普通前模滑塊的套用 171
4.11 前模穿孔滑塊 175
4.11.1 前模穿孔滑塊的條件 175
4.11.2 前模穿孔滑塊的套用 175
4.12 前模油缸、汽缸抽芯滑塊 175
4.12.1 前模油缸、汽缸抽芯滑塊的條件 175
4.12.2 前模油缸、汽缸抽芯滑塊的套用 176
4.13 前模內抽滑塊 176
4.13.1 前模內抽滑塊的條件 176
4.13.2 前模內抽滑塊的套用 177
4.14 前模哈呋滑塊 179
4.14.1 前模哈呋滑塊的條件 179
4.14.2 前模哈呋滑塊的套用 179
第5章 斜頂的設計 186
5.1 斜頂的預備知識 186
5.2 斜頂機構的組成 187
5.2.1 斜頂機構的動作過程 188
5.2.2 斜頂主體的設計與尺寸確定 190
5.2.3 斜頂的斜角角度 191
5.2.4 斜頂垂直定位位的設計 192
5.2.5 斜頂水平定位位的設計 192
5.2.6 斜頂導向件 193
5.2.7 斜頂滑動座、滑槽的設計 193
5.2.8 斜頂的變通設計和輔助部件 195
5.2.9 斜頂機構加強措施的設計 197
第6章 模具頂出系統的設計 198
6.1 影響頂出的因素 198
6.2 設計頂出系統要考慮的問題 198
6.3 頂出系統常用的方法和方式 199
6.3.1 普通頂針頂出機構 199
6.3.2 普通有托頂針頂出機構 221
6.3.3 普通扁頂針頂出機構 225
6.3.4 普通司筒頂出機構 228
6.3.5 直頂頂出機構 231
6.3.6 斜頂頂出機構 236
6.3.7 推板頂出機構 236
6.3.8 氣吹頂出機構 241
6.3.9 二次頂出機構 243
第7章 冷卻水的設計 246
7.1 冷卻設計的方法 246
7.2 常用冷卻水道的設計 247
7.2.1 單組單層環形水道的設計 247
7.2.2 雙組單層環形水道的設計 248
7.2.3 單組單層環形水道的變通形式的設計 249
7.2.4 多組單條水道的設計 250
7.2.5 外接水管循環冷卻水道的設計 252
7.2.6 “過橋運水”冷卻水道的設計 253
7.2.7 “間接”冷卻水道的設計 254
7.2.8 “水堂”冷卻水道的設計 255
7.2.9 “冷卻棒”冷卻的設計 255
7.2.10 “鈹銅芯”冷卻的設計 256
7.2.11 模具鑲件底部環形冷卻的設計 257
7.2.12 多層環形冷卻的設計 258
7.3 鑽頭的極限 258
7.4 O形密封圈的選擇設計 259
7.5 冷卻水道封口的設計 261
7.6 O形圈的裝配設計 261
7.7 冷卻水進出口接件的設計 262
第8章 加工設備 263
8.1 普通銑床加工 263
8.1.1 普通銑床加工的特點 264
8.1.2 普通銑床加工的精度 265
8.1.3 普通銑床加工的速度 266
8.1.4 普通銑床加工的成本 266
8.1.5 普通銑床的常用加工範圍 267
8.1.6 普通銑床的常用刀具 267
8.1.7 普通銑床加工的“死角” 271
8.2 普通車床加工 273
8.2.1 普通車床加工的特點 273
8.2.2 普通車床加工的精度 274
8.2.3 普通車床加工的速度 274
8.2.4 普通車床加工的成本 275
8.2.5 普通車床的加工範圍 275
8.2.6 普通車床的加工刀具 276
8.3 普通火花機放電加工 276
8.3.1 火花機設備的組成和火花機放電加工的工作原理 276
8.3.2 火花機放電加工在模具加工中的套用 278
8.3.3 銅公單邊火花位的計算與確定 281
8.3.4 火花機放電加工的精度 282
8.3.5 火花機加工的速度 282
8.3.6 火花機加工的價格 283
8.4 快走絲線切割加工 283
8.4.1 線切割設備的組成和線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 283
8.4.2 線切割加工在模具加工中的套用 285
8.4.3 線切割加工的精度 286
8.4.4 線切割加工的速度 286
8.4.5 線切割加工的價格 287
8.5 普通平面磨床加工 287
8.5.1 平面磨床設備的組成和平面磨床加工的工作原理 287
8.5.2 平面磨床加工在模具加工中的套用 289
8.5.3 平面磨床加工的精度 290
8.5.4 平面磨床加工的速度 290
8.5.5 平面磨床的價格 290
8.5.6 其他類型的磨床 291
8.6 普通鑽床 291
8.7 普通鋸床 291
8.8 普通雕刻機加工 292
8.9 蝕紋加工 292
8.10 電鍍加工 293
8.11 電鑄加工 293
8.12 細孔放電加工 294
8.13 CNC數控銑床加工 294
8.14 CNC數控車床加工 296
8.15 CNC雕刻機加工 298
8.16 CNC慢走絲線切割加工 298
8.17 CNC火花機數控加工 298
第9章 分銅公 299
9.1 分銅公的目的 299
9.1.1 簡化加工 300
9.1.2 控制尺寸的加工精度 302
9.1.3 對產品各形狀部位的膠位分類 303
9.1.4 考慮設備的加工極限 304
9.2 分銅公的原則 305
9.2.1 產品外觀的要求 305
9.2.2 大小銅公的放電差異 306
9.2.3 銅公的加工難易程度 307
9.2.4 銅公的加工和要求精度 308
9.2.5 加工工序的安排及影響 309
9.3 分銅公的步驟 310
第10章 模具生產用圖 317
10.1 產品圖 317
10.2 模具結構圖 324
10.2.1 畫模具結構草圖 324
10.2.2 畫模具結構總圖 326
10.3 頂針排點陣圖 327
10.4 線切割圖 328
10.5 冷卻水圖 329
10.6 銅公圖 330
10.7 火花機加工用碰數圖 330
第11章 整套模具的設計過程 332
11.1 產品的2D圖、3D圖 332
11.2 “思維設計”的過程 332
11.2.1 產品類型的判斷 334
11.2.2 產品的裝配關係 334
11.2.3 綜合考慮模具對注塑生產的影響 334
11.2.4 入水方式和入水點位置的確定 335
11.2.5 產品分型面的確定 336
11.2.6 產品出模方式的確定 341
11.2.7 確定產品的日產能要求 346
11.2.8 確定產品的材質及縮水率 346
11.2.9 確定產品外觀要求,同時確定模具鑲件的材質 348
11.2.10 模具尺寸大小的確定 348
11.2.11 模具的極限尺寸和設備的極限加工能力 354
11.3 模具主要結構和加工方法的確定 355
11.3.1 各部位鑲出還是原身留出的確定 355
11.3.2 加工方法的確定 359
11.3.3 分型銅公、清角銅公、膠位銅公的確定 362
11.3.4 各膠位部位拋光的處理,模具表面的處理 370
11.3.5 各膠位部位排氣方法的確定 370
11.4 模具的冷卻問題 370
11.5 產品的注塑後處理方式 374
11.6 模具的估價 374
附錄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