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簡介
起義的領導者J.G.孔多爾坎基以恢複印加帝國為口號,自稱為圖帕克·阿馬魯二世,試圖重建獨立的秘魯國家。起義得到各地印第安人的回響,隊伍很快發展到 6萬人,數月內占領了秘魯的大部分領土。由於戰略失策、土生白人背叛等因素,起義最後失敗,圖帕克·阿馬魯二世壯烈犧牲。
起義過程
密謀起義
起義領導者 J.G. 孔多爾坎基是末代印加王圖帕克·阿馬魯一世後裔,曾任廷塔省潘帕爾卡、通加蘇卡與蘇里馬納三村酋長。他目睹各地印第安同胞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下遭受的苦難,特別是在波托西礦山服"米塔"制勞役者的悲慘命運,
1777年向利馬殖民當局請願,要求廢止苛政。請願無效,遂密謀起義。
發動起義
1780年11月初,孔多爾坎基逮捕並處死民憤極大的廷塔省地方長官,發動起義,他恢復
印加國年號,襲稱圖帕克·阿馬魯二世(1780~1781在位)向各地發出通告,號召不同種族的人團結一致,打倒為非作歹的西班牙殖民官吏,並宣布廢除萬惡的米塔制和強迫印第安人購物的“商品攤派制”,減少捐稅。
改革措施
11月16日頒布解放奴隸令。
印第安人和部分黑人、貧窮的印歐混血種人甚至少數土生白人紛紛回響號召,揭竿而起。11月18日,起義者在聖加拉拉擊敗來自庫斯科的西班牙軍,聲威大振。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率得勝之師南下。起義隊伍迅速擴大至 6萬人,並控制了若干省份。12月,起義軍回師北上,圍攻庫斯科。
起義失敗
殖民當局利用印第安部族間的矛盾,煽動當地部分印第安酋長率其部眾協同城內防軍對抗起義者。為避免印第安人間的自相殘殺,圖帕克·阿馬魯二世於次年1月撤圍退兵。2月,西班牙國王派至秘魯總督區的視察官J.A.D阿雷切調集軍隊 1.5萬人,分五路進攻起義者。因叛徒出賣,圖帕克·阿馬魯二世於4月被俘,5月遇害。孔多爾坎基死後,其弟迭戈繼續以圖帕克·阿馬魯的名義率領起義者堅持戰鬥,並得到拉巴斯、奧魯羅(今秘魯北部)等地印第安人起義回響。殖民當局調動大軍圍剿,同時施展招撫詭計。迭戈受騙,於1782年初簽訂停戰協定,不久被殖民統治者逮捕並處死。其餘各地的起義也漸被鎮壓。
何塞·孔多爾坎基
繼任酋長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
秘魯印第安人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起義的領導人。原名何塞·孔多爾坎基,出生在秘魯廷塔省蘇里馬納村一個印第安人酋長家庭。他10歲人教會學校讀書,在校期間,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學會了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德拉維加所著《印加列王傳》一書使他深受感動,引起了他對印加故國的嚮往。畢業後回到故鄉。26歲繼任了父親管轄3個村子的酋長職務。
準備起義
孔多爾坎基繼任酋長後,深切同情當地人民的悲慘遭遇,儘量減輕人民負擔,因而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西班牙殖民當局懷疑他有反叛之心,一度撤了他的酋長職務。1770年,他前往利馬,向殖民當局陳述印第安人的不幸,為自己的同胞請命,被殖民當局拒絕。回鄉後,他正式襲用其先祖、末代印加王圖帕克·阿馬魯一世的名字,自稱圖帕克·阿馬魯(史稱圖帕克·阿馬魯二世),表明追隨祖先,為恢複印第安人的權益而鬥爭的決心。1777年,他再次去利馬向殖民當局遞交請願書,懇請西班牙國王廢除米達制(一種徭役),革除政府弊端,遭到殖民當局的嚴厲斥責。阿馬魯寄希望於殖民當局的幻想破滅了,於是下決心使用暴力手段,發誓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返回廷塔以後,著手準備起義。
起義改革
1780年11月10日,阿馬魯在通加蘇卡村召集民眾大會,當場處死廷塔省督阿里亞加,正式宣布起義。他號召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團結起來,為消滅“西班牙佬”而並肩戰鬥,並提出“打倒壞政府”的口號,頒發解放黑奴的法令。庫斯科城殖民當局聞訊後,慌忙調集殖民軍前往鎮壓,被起義軍在加拉拉鎮一舉擊潰。起義的聲威隨之大振。為給庫斯科城士生白人準備起義的機會,阿馬魯率起義軍南下,向秘魯高原和的的喀喀湖一帶挺進。大軍穿過拉拉亞,攻入拉姆湖,直指阿贊加羅。起義軍所到之處,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掙脫殖民統治的枷鎖,積極參加起義軍,投入戰鬥。在很短的時間內,起義軍便在秘魯的50個省中控制了24個省,人數發展到9萬。為了加強對起義的領導,阿馬魯建立了5人內閣,委任了法官和省督吏,並實行新的稅收制度,開始履行政府機構的職能。
戰略轉移
阿馬魯起義使西班牙殖民當局感到震驚,迅即調動大軍,分別從利馬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向起義軍發動鉗形攻勢,並高價懸賞收買阿馬魯的首級。1780年12月底,阿馬魯率領起義軍6萬人圍攻印加故都庫斯科城。後因情況變化,估計難以取勝,遂決定放棄強攻該城的計畫,於1781年1月10日乘夜暗撤圍,向南方實行戰略轉移。
壯烈犧牲
西班牙秘魯總視察官德阿雷切和巴列元帥獲悉,立即統率殖民軍跟蹤追擊。3月21日,阿馬魯率萬餘起義軍,在殖民軍必經的一個狹谷里設下埋伏,準備聚殲這股敵人。由於叛徒告密,這次伏擊失利,殖民軍不僅逃脫了被圍殲的命運,而且摸清了起義軍的主力所在。隨後,在4月6日的切卡庫佩戰鬥中,起義軍被強敵打敗。阿馬魯被迫突圍,然後向南方轉移,但在途中又被叛徒出賣而成俘虜。5月18日,他在受盡酷刑後被西班牙當局判處四馬分屍之刑,壯烈犧牲,年僅39歲。
起義影響
阿馬魯領導的這次起義雖然只堅持半年多,但它為秘魯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鬥爭開闢了道路,標誌著拉美民族獨立戰爭時代的開始。阿馬魯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他反抗殖民統治的思想,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家和拉美人民為自由和正義而鬥爭。1980年11月10日,在紀念他起義200周年的大會上,秘魯總統莊嚴地發布命令,授予圖帕克·阿馬魯以“秘魯解放先驅、賢哲和烈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