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塔蒂斯(小行星)

圖塔蒂斯(小行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圖塔蒂斯”也叫4179號小行星,是人類已知“體量”最大、對地球構成極大威脅的近地小行星。6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季江徽在南京表示,天文界首次對其繪“地圖”、測年齡,試圖最終探究其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等。

“圖塔蒂斯”一直不能讓天文學家們“安心”。目前,全球天文學家總共發現幾十萬顆小行星,其中近地小行星有1萬多顆,“圖塔蒂斯”是體量最龐大的一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行星4179
  • 外文名:Toutatis 
  • 別稱:1989 AC
  • 分類:小行星
  • 發現者:C. Pollas
  • 發現時間:1989年1月4日
  • 質量:5.0×10^13 kg
  • 平均密度:2.1 g/cm3
  • 直徑:2.8968192千米
  • 反照率:0.13
  • 視星等:21.0
  • 絕對星等:15.3
  • 自轉周期:176.+130.(小時)
  • 赤經:16h59m41.893s
  • 赤緯:-22°27′12.00″
  • 半長軸:2.534205205318923AU
  • 離心率:0.62945149092105
  • 公轉周期:1471天
  • 平近點角:233.0122688752631度
  • 軌道傾角:0.4471094832270152度
  • 升交點經度:124.3727976801736度
  • 近日點距離:0.9390459605310412AU
  • 近日電參數:278.7357693665422度
  • 弧長(天):29744天
  • 近日點時間:2016-11-27.78094914
  • 公轉周期:1473.537167998(4.03儒略年)
  • 平均運動:0.2443100912677411度/天
  • 遠日點距離:4.129364450106804AU
  • 觀測總次數:5331次
  • 首次觀測:1934-02-10 
  • 最後觀測:2015-07-19
  • 定軌日期:2015-03-10 15:01:59
  • 與地最小軌交:0.00608357 AU 
  • 軌道類型:阿波羅(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
  • 蒂塞朗參數:3.138(相對於木星)
  • 殘差均方根:0.563785“
行星簡介,抵禦辦法,

行星簡介

“圖塔蒂斯”是人類已知“體量”最大、對地球構成極大威脅的近地小行星。6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季江徽在南京表示,天文界首次對其繪“地圖”、測年齡,試圖最終探究其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等。
季江徽介紹說,它“體型”似一根生薑,“身長”超4千米,一旦撞擊地球將造成洲際性毀滅。
其與地球距離也很“玄乎”。從1992年開始,“圖塔蒂斯”每隔四年就悄然接近地球。季江徽表示,2004年,它與地球距離在0.01個天文單位以內,遠遠小於近地小行星與地球距離“警戒線”的0.05個天文單位(750萬千米)。“輪迴”特性使得其在2016年的動向備受天文學家關注。2012年12月13日,中國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飛越圖塔蒂斯小行星,首次獲得該小行星高解析度光學圖像。
季江徽說,正是基於此次“近身”800米的“史上最近”探測數據,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團隊對它表面所有隕坑進行“地毯式”掃描,發現其“膚質”粗糙,共識別出200多個碎石、大小從10米到61米不等,表明它自形成以後遭受了較高程度的破碎過程。並且,這些石頭分布相對均勻,大部分石頭並非來自於撞擊坑,很可能來自該小行星形成時的母體。此外,天文學家通過對撞擊坑的保留時間測算,推測出“圖塔蒂斯”年齡不小於16億歲。
季江徽表示,繪“地圖”、測年齡等科研工作,以及將來的小行星深空探測,對探求小行星內部結構與形成演化、撞擊地球機率、太陽系形成起源、地球生命是否為隕石“播種”等關鍵科學問題有重要參考價值。

抵禦辦法

假想用核彈頭摧毀小行星
穿過地球軌道的最大的小行星4179號小行星“圖塔蒂斯”對地球構成了威脅,但是由於這顆小行星很可能只是因為微重力而聚集在一起的一堆碎石,所以大概可以用一枚核彈頭將之擊毀。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6日報導稱,上一次“圖塔蒂斯”低空飛過是在2012年,當時中國發射“嫦娥二號”探測器對其進行了更近距離的觀測。
報導稱,“嫦娥二號”抵達了距離這個寬大約5公里的小行星表面770米的地方。科學家們普遍認為,一個直徑只有這個小行星大小五分之一的天體如果撞擊地球都會產生全球都能感受到的衝擊力。據信,6500萬年前一顆大小是“圖塔蒂斯”兩倍的小行星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最新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季江徽教授說:“人類不是恐龍。我們不會不經過反抗就接受自己的末日降臨。”季江徽在中科院下屬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季江徽教授說,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二號”衛星2012年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獲得了關於這顆小行星的重要信息和數據,大大提升了科學界對它的整體了解。報導稱,早些時候的分析表明“圖塔蒂斯”小行星的外形酷似一粒花生,季教授和他的同事因此推測它是由不同的碎塊因引力而聚合在一起的。新的研究成果上周發表在《科學報告》上。新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看法,即這顆小行星不是一整塊太空碎石。
季江徽教授和來自台灣、澳門和美國的同仁發現,“圖塔蒂斯”小行星的表面均勻地分布著一些碎石。他們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圖塔蒂斯”的結構可能就像是一個碎石堆。報導稱,後來,季教授在接受《南華早報》記者採訪時說:“該行星鬆散的結構使得我們用炸彈擊碎它更容易,如果有一天它撞向我們地球的話。”不過,他還說,這種用炸彈消除威脅的措施也可能導致大的碎片進入大氣層,如果它們撞擊地球,也會造成傷害。另外,嘗試在“圖塔蒂斯”小行星上安裝火箭發動機也可能會改變其軌道,但必須有精確的力的計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