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是2017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黎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 作者:黎風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 定價:85 元
  • ISBN:97873024490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圖像文化時代特徵的明確以及消費社會的到來,影像同時作為一種媒介形態、藝術形式和文化消費對象,在社會文化話語中日益占據中心地位,以影像為對象的研究隨之興起。其中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在國內為數不多關於攝影創作的批評文章中,研究者從詩學批評領域獲取靈感,創造出一個新的術語——“影像詩學”,來討論攝影創作中一些具體問題。但這裡使用的“影像詩學”概念,所指含混不清,在具體運用過程中也並未涵蓋詩學研究所應有的學術內容、未形成相應的學理邏輯和研究範式。“影像詩學”作為學術話語,尚停留在一個空泛的概念上。此外,這一概念從命名上應該包含了電影、電視、數字等多種影像,但現有研究也並沒有擴展至電影、電視、數字影像等相關影像形式。
詩學與影像研究之間素有學術上的關聯與承襲。基於亞里士多德詩學理論的深刻影響,百餘年來,電影敘事與表意的研究往往被置於詩學的框架,電影的詩意被電影理論家充分關注到,電影的詩性本質被納入詩學研究視野,“電影詩學”的概念順理成章出現。近二十年以來,國內的研究者也陸續出版了一些從詩學角度探討電影創作和理論陳述的專著,“電影詩學”“藝術詩學”“文化詩學”等都被引入電影研究,從不同維度豐富了電影詩學的內涵。詩學不僅可與電影藝術緊密結合,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一種認識路徑,詩學的視域同樣可以觀照攝影、電視、多媒體等影像形式的研究。因此,由“電影詩學”發端的多種影像形式的詩學研究應當不斷拓展,在涵蓋現有各類影像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為“影像詩學”。傳統的詩學理論需要不斷革新,當下的影像研究也期待著詩學帶來更加宏闊的視野和更加完備的體系。“影像的詩學表達”和“詩學的影像研究”已經贏得了普遍的重視,形成了學術的自覺。換言之,影像在走向詩學的同時,詩學也走向了影像。

圖書目錄

引 言 什麼是“影像詩學” 001
第一章 後現代·多媒體·視覺文化 015
第一節 視覺文化轉向 017
一、影像的歷程 017
二、視覺文化與文化轉向 020
三、影像認識論與文化的視覺化 024
四、身體、形象與政治 035
第二節 影像與社會文化的對位研究 039
一、多種視野下的分期方式 039
二、前影像時代與古典社會文化 042
三、相片、電影與現代社會文化 047
四、電視、數字影像與後現代文化 053
第三節 影像時代的“多媒介革命” 066
一、多媒介的時代 066
二、視覺與符號消費 070
三、全媒體與幻覺文化 073
四、“視覺饜足”與影像堆積 076
II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結語 079
第二章 經典“詩學”理論與“文化詩學” 081
第一節 經典詩學—影像詩學的理論淵源 083
一、“圖像快感”—最早見於經典詩學理論的影像訴求 084
二、“形象”與“意象”—“影像”的詞源 088
三、詩畫關係—影像詩學的理論出發點 091
第二節 “詩與思”—哲思解讀與影像詩學的歷史背景 095
一、“詩性智慧”—影像詩學何以為詩學而非哲學 097
二、“詩哲合一”—詩化與影像的詩化 101
三、“詩·語言·思”—作為藝術的影像及其詩學本質 105
第三節 “影像的狂歡”—當代文化革命與影像詩學的時代語境 111
一、民間文化與節日狂歡—巴赫金的詩學理論 112
二、走向歷史與政治—“文化詩學” 116
三、“世界已經被拍攝”—景觀社會推動圖像文化的復興 121
結語 127
第三章 電影理論與電影詩學 129
第一節 電影詩學 131
一、何為電影詩學 131
二、電影詩學的演進 133
三、電影詩學的新變 141
四、電影詩學的回歸與重設 146
第二節 敘事論 149
一、經典詩學敘事 149
III
二、後現代敘事 156
第三節 風格論 174
一、新技術下的電影風格 174
二、後現代主義電影的美學意蘊 181
第四節 創新論 185
一、當代電影詩學研究模式的修正:文化詩學轉為感性詩學 185
二、開放新的表意機制:躍動的詩意 187
三、反叛的詩格:新形式主義詩學 189
結語 200
第四章 電影和現代影像播映文本與“詩性” 203
第一節 詩性 205
一、詩性何為 205
二、詩性:影像原點 207
第二節 影像播映文本的詩性觀照 213
一、電影影像 213
二、電視影像 230
三、多媒體影像 242
結語 250
第五章 中國電影理論與影像文論學說 251
第一節 中國電影理論—在中西異質文明的碰撞中曲折發展 253
一、“影戲說”—中國電影理論的獨特解讀(1921—1949年) 254
二、意識形態下的理論轉向(1949—1976年) 260
三、十年動亂後的電影理論(1977年至今) 267
IV 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詩學
第二節 影像文論學說—中國電影理論的文化尋根 270
一、中國文化的實踐理性 271
二、恬淡的意境 275
三、姊妹藝術的滲透 278
第三節 時空碰撞—影像詩學範疇下的理論解讀 285
一、人生與藝術的影像選擇 285
二、古典與現代的詩意處理 287
三、本土與西洋的文化撞擊 290
結語 291
第六章 文化研究視閾下的影像活動 295
第一節 文化研究與視覺文化 297
一、文化研究 297
二、視覺文化 302
第二節 作為藝術存在的影像 306
一、影像的藝術氣質 306
二、能指的勝利 313
三、日常生活“泛藝術化” 316
第三節 作為文化存在的影像 320
一、明星代言和電視“專家” 320
二、符號及其雙軸關係 323
三、影像現象下的關係活動 328
第四節 作為媒介存在的影像 330
一、媒介的信息編碼 330
二、影像時代的“宅一族” 332
V
三、影像即隱喻 338
結語 341
第七章 影像的民族性與文化誤讀 343
第一節 東西方影像文化的民族性 345
一、民族與文化的民族性 345
二、民族文化的影像表達 351
第二節 互文性視閾下的影像誤讀 357
一、互文性理論 357
二、圖像文化時代的影像誤讀 359
三、東西方的影像誤讀 361
四、影像誤讀的文化功用與文化啟示 374
第三節 全球化視野下的“東方鏡像” 379
一、全球化時代的主題變奏—從一元幻象到多樣景觀 379
二、亞洲的迴響—東方電影的新時期 382
三、“東方鏡像”的文化啟示 392
結語 395
主要參考文獻 397
主要影像文獻 411
後記 4 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