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中國建築史》是2023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一本圖書,梁思成著 / 梁從誡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像中國建築史
- 作者:梁思成
- 譯者:梁從誡
-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76595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梁思成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建築史學家、建築教育學家,畢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和保護。他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對中國古建築進行了長時間的、科學的調查,他和營造學社的同仁一起,在那個社會動盪、物質資料匱乏、交通極其不便的條件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對全國近兩百個縣城的兩千餘個古建築項目進行了考察和詳細的測繪,為中國古建築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翔實的文字與圖片資料,並撰寫了詳盡的科學研究報告。
《圖像中國建築史》是與《中國建築史》一起,抗日戰爭時期寫作於四川省李莊,其時“宿不蔽風雨,食只見菜糲”,“貧病交加,故人寥落”,而梁思成正是懷抱著殉國者的心態,為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的保存發奮著述。因種種原因,書稿未能及時出版。梁思成逝世十多年後,在費慰梅的努力下,這本著作終於得以面世。
《圖像中國建築史》以英文寫作,目的是向西方讀者和建築研究者講述古代中國的建築技術,因此文字生動、深入淺出,對中國古建築“有機的”結構體系的發展及其形制演變有一個概要性的呈現。本書還有大量營造學社成員在測繪中拍攝的珍貴影像以及梁思成、莫宗江繪製的精美插圖。通過閱讀這部著作,可以使西方讀者對中國古建築特有的精神內涵和外在形式有深入的了解,對當代中國人理解傳統文化和建築的關係,也有極大地啟發意義。
本書為中英文雙語版,由梁思成之子——梁從誡先生——翻譯成中文,從誡先生的名字即從《營造法式》的修撰者李誡而來。從誡先生雖然沒有繼承父業,但通過《圖像中國建築史》的中譯,也與父親一道,為推動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與傳承做出了貢獻。
本書包括費慰梅(Wilma Fairbank)撰寫的《梁思成傳略》,以及吳良鏞撰寫的英文版序言和梁從誡撰寫的“譯敘”。另外,此次新版還特別約請了梁思成先生的學生、助手傅熹年先生撰寫了導言,對《圖像中國建築史》以及梁思成先生的學術成就做出了整體性的評價。
目錄
導言 傅熹年
譯敘 梁從誡
英文版序言 吳良鏞
英文版致謝 費慰梅
英文版編輯方法 費慰梅
前言
中國建築的結構體系
起源
兩部文法書
佛教傳入以前和石窟中所見的木構架建築之佐證
間接資料中的佐證
漢代的佐證
石窟中的佐證
木構建築重要遺例
豪勁時期(約公元850—1050年)
醇和時期(約公元1000—1400年)
羈直時期(約公元1400—1912年)
佛塔
古拙時期(約公元500—900年)
繁麗時期(約公元1000—1300年)
雜變時期(約公元1280—1912年)
其他磚石建築
陵墓
券頂建築
橋
台
牌樓
梁思成傳略 費慰梅
附錄:英文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