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像思維與道學
- 作者:楊玉輝
- 畢業院校:西南大學
- 職業:教師
《圖·像思維與道學》
序 恍惚兮明明,吐吶兮白白。
道至玄至明、至奧至白,沖太上而貫八極,盈虛空而福萬物。
梓寧常修神養德,思緒頓開,願“三解”圖、像,乃上吉之舉也。
今國勢蓬隆,人心思殷、余和其興、樂其旺,始撰一百又八圖、像,應一百又八字於心田。是謂:感於芥末,微其微;懷於巒尖,攬其攬;藏於蟻穴,渺其渺……。
梓寧兄,於乙酉,即注即解,契道且鮮,試觀之,道緣既洽、德機和融,開圖像思維之新徑也。
余嘉其舉,和其興,作數語。
是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於京華聚勢齋
《圖·像思維與道學》後記
《圖·像思維與道學》這篇命題作文能有現在這樣的結果是我當初所始料未及的。今年四月,我到北京參加一個有關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學術會,其間見到了學棟兄,當他提出要我為《圖像思維》一書配以道家思想的文字詮釋時,當時我只是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玩,也滿有意思,於是就答應了。回到重慶後,即著手進行這項工作。最初本來還是想按現代人的思路以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不過很快發現這樣做沒有明顯的傳統特色,於是嘗試用文言文,沒想到效果出乎想像的好,故而最終做成了現在大家見到的這個樣子。
由《圖·像思維》演變成《圖·像思維與道學》,其中不能不說到我和學棟兄的緣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大學畢業自願到德陽工作,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我們有幸相識,並成莫逆之交。在德陽的兩三年,我們有許多心靈交流和碰撞,讓我受益良多。此後我離開德陽到了重慶,不久他也去了海南。大約是十年後我們才又在北京相見。這中間我們生活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我從醫學和哲學研究進一步伸向了人體科學、腦科學、意識科學和管理學,更因博士學習進入了道教和宗教的深入研究;他也從建築學和傳統文化伸展到了行政管理和社會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併到了現在的機構。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流逝,但我們的思想感情仍然是那么的接近,對許多問題仍然是那么具有共識。去年,《圖·像思維》出版前夕,他讓我為其寫兩句話,我答應了,並題下“最直觀的圖、像,帶給我們的是最深刻的義理;最質樸的形、勢,顯示給我們的是最靈秀的神韻”的評語。這也算我與《圖像思維》結的最初緣分。沒想到現在我又來為它做一個更完整的道家思想詮釋,並使它成為我們共同的《圖·像思維與道學》。真不知這是命運安排,還是機緣的巧合,不過我都要感謝上蒼這種特別的關照。
當然,本書的寫作也是想表達一些我對人生和社會的一些感悟和觀想。
長期以來,由於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人們更多地強調運用現代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認識各種問題,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感性直觀的圖像思維方式在認識事物中的合理性和科學價值。人們總是過分相信現代的邏輯理性,甚至將科學等同於絕對真理,認為只有科學理性所獲得的結論才是正確的,有價值的;而對形象直觀的思維活動則一概採取否定的態度,認為它是簡單的、現象的、感性的、經驗的,因而也是不科學的,靠不住的。殊不知在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固然更能抓住事物的普遍本質,然而它也容易將人們引入一種思維者自身有意無意設定的陷阱之中,使人們不是離本質更近而是更遠,甚至陷入一種純粹的文字遊戲之中。相反,直觀的形象思維雖然簡單、表面,但許多時候它恰恰更能揭示事物的根本特性。事實上,事物的本質特性並不一定就是複雜深奧的東西,可能就是簡單直接的東西。許多時候人們會發現,最直觀的東西也是最深刻的東西;最經驗的東西也是最理性的東西;最形象的東西也是最抽象的東西。其實,真正科學的理論就是簡單的理論,就是與具體的現實事物直接相關的理論,就是聯繫具體實際的理論,就是能夠被人們的經驗所直接加以把握和理解的理論;那種故弄玄虛的東西,堆砌名詞術語的東西,羅列各種時髦理論的東西,往往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真理。正是在這一點上,《圖·像思維與道學》一書也是想以直觀簡潔的形式來反映出天地萬物的深刻道理。
同時,從近代以來,中國思想界一直流行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古代的東西和傳統的東西都是愚昧落後的東西,把傳統看作是阻礙中國現代化的首要因素,強調中國要現代化就必須徹底清除古代和傳統的東西。讓人異常悲哀的是,社會主流思想時刻都在講辯證法,然而在對待中國古代和傳統的東西上恰恰忘了辯證法,忘了古代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其實是一種辨證的關係。近年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民族的東西的世界性價值,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因為這只是從空間角度看到了世界的局部與整體的辨證關係;還有一個時間上的辨證關係即古代與現代的關係還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要向世人特彆強調,古代與現代作為辨證的統一,古代的就是現代的,傳統的就是新潮的,越古代越傳統就越現代越摩登。人們應該明白,尤其是對像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來說,傳統才是一個社會最根本的基礎,是社會穩定和秩序的根本保障,是社會現代化的根本資源。考察東西方真正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無不是比較好地保持和張揚傳統的地方。而古老社會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就是在傳統中尋找其與現代的相通點,並將其作為突破口使其首先實現現代轉化,同時再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現代化的生長點逐漸推進全社會的現代化。如何對待我們的傳統?如何開發利用我們豐富的傳統資源為今天的各項建設事業服務?這是我們所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直接影響我們的現代化是否能夠真正成功的重大問題。《圖?像思維與道學》則是試圖將傳統思維和道學中我們認為具有現代價值的東西展現給大家,希望由此能讓今天的人們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現代價值和深刻內涵。
當今世界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時代,一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另一方面則由於物質功利和享樂主義的擠對,致使信仰和價值普遍失落,精神思想嚴重倒退,人們的生活反而陷入無所適從的迷茫之中。尤其是科學技術的力量讓人異常的自大和自傲,自覺有無所不能的力量,社會中有為觀念大行其道,建功立業倍受推崇,結果卻是普遍的妄作妄為,甚至胡作非為。面對這眾多的問題,雖然也不乏其他有效的因應之道,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辯證的方法無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破解方略。
其實,當社會處處充斥著對有為的讚賞的時候,人們卻忘記了道家幾千年前就提出的自然無為的智慧。殊不知正是這種自然無為的智慧才是當今處理各種人生和社會問題所最急需的。在個人生活問題上,現代人總是不願意按自然的秩序去生活,不滿足於既有的自然狀態,老是想按自身的願望和他人的要求去改造生活,並自認為這樣才會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更幸福。然而人們不知道,這種對自然生活秩序的破壞,不僅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反而會給人造成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因為這種有為無非就是要人為地激發和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和欲望。豈知激發人的需求和欲望容易,但要滿足人的需求和欲望則要困難得多。而且人的需求和欲望是無止境的,一種需求和欲望滿足了,又會有另一種需求和欲望產生出來,當這另一種需求和欲望滿足之後,又會有新的需求和欲望產生出來等待滿足。對人來說,永遠都不會出現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得到滿足而不再有需求和欲望的時候,也就是說,人永遠都不會有因需求和欲望得到絕對滿足而享受到無限幸福和快樂的時候。所以人如果是想通過人為地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來擺脫痛苦和煩惱的話,這是永遠都不可能的。同時,在當今的社會治理中,人們也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認為社會的治理就是管制,以為一個好的政府就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能進行無所不到的計畫和控制的政府。一旦在某方面出了問題,對政府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加強控制和管理;對民眾來說,就是要求政府建立機構,制定法律,採取措施。似乎只有加強政府的組織管理和計畫控制能力,使政府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能給予嚴密的組織、計畫和控制,社會自然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這種觀念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過去社會主義國家所普遍實行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及其衍生出的整個社會生活的計畫管理體制。在這種計畫管理體制下,不僅社會的經濟生活被詳細地計畫,而且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被納入嚴格的計畫管理軌道。這種計畫體制的最初設計者固然是一片良苦用心,然而其實踐則是這些最初的設計者們所始料未及的。它不僅未帶來設計者所預期的社會協調發展,反而導致經濟停滯,政治專斷,科技教育停滯,藝術宗教倒退,社會發展受阻。總之,幾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發展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要從當前的這種過分有為所導致的個人生活和社會治理的危機中擺脫出來,惟有採取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方法,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個人生活問題解決來看,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是超越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滿足,而是自然的需求和欲望滿足條件下的無為狀態,是符合道的規律的自然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就可以按其自然的進程以符合道的規律生活,並獲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從社會的治理上來說,應該根據人和環境的自然本性來加以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每個個人的自主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尊重環境的自然本性,順應自然規律來解決各種環境問題,政府的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確立和維護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活動的自然規則和秩序上。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生活和一般社會生活應儘量讓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自己去進行,政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不進行直接的干預,特別是經濟生活政府更不能直接參與。只有這樣,社會才有活力,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發揮,社會也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最後談一下本書的體例。本書的詮釋主要是依據每一圖象的字進行,但也考慮到圖的涵義。按照學棟兄的提議,文字詮釋主要是從三個角度或層次進行,即直解、道解和玄解。直解即對字的字面意義的直接詮釋;道解即按道家思想對字的意義進行詮釋和發揮;玄解即從道家哲學角度對字的意義進行詮釋和發揮。在這三解中,首先敘述其原始本來的意義,然後是自己的理解和發揮。整個詮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我個人人生經驗的感悟,其中偏頗疏漏一定不少,還望大家斧正。
楊玉輝
2005年9月於西南大學教授、博士
序 恍惚兮明明,吐吶兮白白。
道至玄至明、至奧至白,沖太上而貫八極,盈虛空而福萬物。
梓寧常修神養德,思緒頓開,願“三解”圖、像,乃上吉之舉也。
今國勢蓬隆,人心思殷、余和其興、樂其旺,始撰一百又八圖、像,應一百又八字於心田。是謂:感於芥末,微其微;懷於巒尖,攬其攬;藏於蟻穴,渺其渺……。
梓寧兄,於乙酉,即注即解,契道且鮮,試觀之,道緣既洽、德機和融,開圖像思維之新徑也。
余嘉其舉,和其興,作數語。
是為序。
易罡乙酉初冬撰於京華聚勢齋
《圖·像思維與道學》後記
《圖·像思維與道學》這篇命題作文能有現在這樣的結果是我當初所始料未及的。今年四月,我到北京參加一個有關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學術會,其間見到了學棟兄,當他提出要我為《圖像思維》一書配以道家思想的文字詮釋時,當時我只是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玩,也滿有意思,於是就答應了。回到重慶後,即著手進行這項工作。最初本來還是想按現代人的思路以白話文的形式進行,不過很快發現這樣做沒有明顯的傳統特色,於是嘗試用文言文,沒想到效果出乎想像的好,故而最終做成了現在大家見到的這個樣子。
由《圖·像思維》演變成《圖·像思維與道學》,其中不能不說到我和學棟兄的緣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大學畢業自願到德陽工作,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我們有幸相識,並成莫逆之交。在德陽的兩三年,我們有許多心靈交流和碰撞,讓我受益良多。此後我離開德陽到了重慶,不久他也去了海南。大約是十年後我們才又在北京相見。這中間我們生活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我從醫學和哲學研究進一步伸向了人體科學、腦科學、意識科學和管理學,更因博士學習進入了道教和宗教的深入研究;他也從建築學和傳統文化伸展到了行政管理和社會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併到了現在的機構。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流逝,但我們的思想感情仍然是那么的接近,對許多問題仍然是那么具有共識。去年,《圖·像思維》出版前夕,他讓我為其寫兩句話,我答應了,並題下“最直觀的圖、像,帶給我們的是最深刻的義理;最質樸的形、勢,顯示給我們的是最靈秀的神韻”的評語。這也算我與《圖像思維》結的最初緣分。沒想到現在我又來為它做一個更完整的道家思想詮釋,並使它成為我們共同的《圖·像思維與道學》。真不知這是命運安排,還是機緣的巧合,不過我都要感謝上蒼這種特別的關照。
當然,本書的寫作也是想表達一些我對人生和社會的一些感悟和觀想。
長期以來,由於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人們更多地強調運用現代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認識各種問題,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感性直觀的圖像思維方式在認識事物中的合理性和科學價值。人們總是過分相信現代的邏輯理性,甚至將科學等同於絕對真理,認為只有科學理性所獲得的結論才是正確的,有價值的;而對形象直觀的思維活動則一概採取否定的態度,認為它是簡單的、現象的、感性的、經驗的,因而也是不科學的,靠不住的。殊不知在人們的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固然更能抓住事物的普遍本質,然而它也容易將人們引入一種思維者自身有意無意設定的陷阱之中,使人們不是離本質更近而是更遠,甚至陷入一種純粹的文字遊戲之中。相反,直觀的形象思維雖然簡單、表面,但許多時候它恰恰更能揭示事物的根本特性。事實上,事物的本質特性並不一定就是複雜深奧的東西,可能就是簡單直接的東西。許多時候人們會發現,最直觀的東西也是最深刻的東西;最經驗的東西也是最理性的東西;最形象的東西也是最抽象的東西。其實,真正科學的理論就是簡單的理論,就是與具體的現實事物直接相關的理論,就是聯繫具體實際的理論,就是能夠被人們的經驗所直接加以把握和理解的理論;那種故弄玄虛的東西,堆砌名詞術語的東西,羅列各種時髦理論的東西,往往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真理。正是在這一點上,《圖·像思維與道學》一書也是想以直觀簡潔的形式來反映出天地萬物的深刻道理。
同時,從近代以來,中國思想界一直流行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古代的東西和傳統的東西都是愚昧落後的東西,把傳統看作是阻礙中國現代化的首要因素,強調中國要現代化就必須徹底清除古代和傳統的東西。讓人異常悲哀的是,社會主流思想時刻都在講辯證法,然而在對待中國古代和傳統的東西上恰恰忘了辯證法,忘了古代與現代、傳統與創新其實是一種辨證的關係。近年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民族的東西的世界性價值,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因為這只是從空間角度看到了世界的局部與整體的辨證關係;還有一個時間上的辨證關係即古代與現代的關係還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我要向世人特彆強調,古代與現代作為辨證的統一,古代的就是現代的,傳統的就是新潮的,越古代越傳統就越現代越摩登。人們應該明白,尤其是對像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來說,傳統才是一個社會最根本的基礎,是社會穩定和秩序的根本保障,是社會現代化的根本資源。考察東西方真正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無不是比較好地保持和張揚傳統的地方。而古老社會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就是在傳統中尋找其與現代的相通點,並將其作為突破口使其首先實現現代轉化,同時再將其作為整個社會現代化的生長點逐漸推進全社會的現代化。如何對待我們的傳統?如何開發利用我們豐富的傳統資源為今天的各項建設事業服務?這是我們所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直接影響我們的現代化是否能夠真正成功的重大問題。《圖?像思維與道學》則是試圖將傳統思維和道學中我們認為具有現代價值的東西展現給大家,希望由此能讓今天的人們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現代價值和深刻內涵。
當今世界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時代,一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另一方面則由於物質功利和享樂主義的擠對,致使信仰和價值普遍失落,精神思想嚴重倒退,人們的生活反而陷入無所適從的迷茫之中。尤其是科學技術的力量讓人異常的自大和自傲,自覺有無所不能的力量,社會中有為觀念大行其道,建功立業倍受推崇,結果卻是普遍的妄作妄為,甚至胡作非為。面對這眾多的問題,雖然也不乏其他有效的因應之道,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辯證的方法無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破解方略。
其實,當社會處處充斥著對有為的讚賞的時候,人們卻忘記了道家幾千年前就提出的自然無為的智慧。殊不知正是這種自然無為的智慧才是當今處理各種人生和社會問題所最急需的。在個人生活問題上,現代人總是不願意按自然的秩序去生活,不滿足於既有的自然狀態,老是想按自身的願望和他人的要求去改造生活,並自認為這樣才會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更幸福。然而人們不知道,這種對自然生活秩序的破壞,不僅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反而會給人造成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因為這種有為無非就是要人為地激發和滿足人的各種需求和欲望。豈知激發人的需求和欲望容易,但要滿足人的需求和欲望則要困難得多。而且人的需求和欲望是無止境的,一種需求和欲望滿足了,又會有另一種需求和欲望產生出來,當這另一種需求和欲望滿足之後,又會有新的需求和欲望產生出來等待滿足。對人來說,永遠都不會出現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得到滿足而不再有需求和欲望的時候,也就是說,人永遠都不會有因需求和欲望得到絕對滿足而享受到無限幸福和快樂的時候。所以人如果是想通過人為地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來擺脫痛苦和煩惱的話,這是永遠都不可能的。同時,在當今的社會治理中,人們也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認為社會的治理就是管制,以為一個好的政府就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能進行無所不到的計畫和控制的政府。一旦在某方面出了問題,對政府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加強控制和管理;對民眾來說,就是要求政府建立機構,制定法律,採取措施。似乎只有加強政府的組織管理和計畫控制能力,使政府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能給予嚴密的組織、計畫和控制,社會自然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這種觀念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過去社會主義國家所普遍實行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及其衍生出的整個社會生活的計畫管理體制。在這種計畫管理體制下,不僅社會的經濟生活被詳細地計畫,而且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被納入嚴格的計畫管理軌道。這種計畫體制的最初設計者固然是一片良苦用心,然而其實踐則是這些最初的設計者們所始料未及的。它不僅未帶來設計者所預期的社會協調發展,反而導致經濟停滯,政治專斷,科技教育停滯,藝術宗教倒退,社會發展受阻。總之,幾乎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發展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要從當前的這種過分有為所導致的個人生活和社會治理的危機中擺脫出來,惟有採取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方法,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個人生活問題解決來看,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並不是超越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滿足,而是自然的需求和欲望滿足條件下的無為狀態,是符合道的規律的自然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就可以按其自然的進程以符合道的規律生活,並獲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從社會的治理上來說,應該根據人和環境的自然本性來加以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每個個人的自主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尊重環境的自然本性,順應自然規律來解決各種環境問題,政府的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確立和維護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活動的自然規則和秩序上。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生活和一般社會生活應儘量讓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自己去進行,政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不進行直接的干預,特別是經濟生活政府更不能直接參與。只有這樣,社會才有活力,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發揮,社會也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最後談一下本書的體例。本書的詮釋主要是依據每一圖象的字進行,但也考慮到圖的涵義。按照學棟兄的提議,文字詮釋主要是從三個角度或層次進行,即直解、道解和玄解。直解即對字的字面意義的直接詮釋;道解即按道家思想對字的意義進行詮釋和發揮;玄解即從道家哲學角度對字的意義進行詮釋和發揮。在這三解中,首先敘述其原始本來的意義,然後是自己的理解和發揮。整個詮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我個人人生經驗的感悟,其中偏頗疏漏一定不少,還望大家斧正。
楊玉輝
2005年9月於西南大學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