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橋

圓通橋

圓通橋(Yuantong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境內一座連線橋西街道與龍豐街道的小橋,位於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南湖與豐湖交界處,為惠州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六橋。

圓通橋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歷經多次修復重建,於2014年11月24日完成最新改造,仍然承擔城鎮街道交通運輸職能。

圓通橋北起環城西路、南至鵝嶺北路,主橋縱臥豐湖與南湖水面,因橋型如橋名一樣“圓通”而成為一座特色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通橋
  • 外文名:Yuantong Bridge
  • 始建時間: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 投用時間:2014年11月24日(改造)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惠州市
  • 類型:上承式拱橋
  • 長度:150米(單邊)
  • 管理機構:惠州市公用事業管理局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所獲榮譽,文化特色,價值意義,地圖信息,

建設歷程

● 古代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惠州知府甘公亮在豐湖甘公堤上修建圓通橋,原為紅石拱橋,又稱大通橋、廣濟橋,為西湖六橋中的第六橋。
民國時代的圓通橋民國時代的圓通橋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圓通橋重修,橋名為大通。
● 近代
民國17年(1928年),惠樟公路通車至甘公堤西竹園角車站(現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由於當時的圓通橋不能通車,汽車無法過橋到達水門車站。
民國21年(1932年),惠樟公路會董事饒靜寰組織拓寬堤壩壘橋,將原來紅石拱橋的圓通橋改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高尺三十,長二十,增旁拱門二”(實高7米、長20米),橋下兩旁增設拱門,使車輛可通過圓通橋到達當時的水門車站,成為交通樞紐。
老圓通橋拱橋老圓通橋拱橋
民國22年(1933年),惠樟公路會董事饒靜寰接納畫家高奇峰建議,在圓通橋上加裝橋欄,成為西湖一景。
民國24年(1935年),圓通橋橋下增加了兩個拱門,還增加了10個涵洞,堤壩也增高1米多。
民國27年(1938年),圓通橋遭侵華日軍炸毀;隨後,永平鄉民捐資,架設簡易木橋,恢復交通。
民國35年(1946年),當地百姓再次募捐,把圓通橋重建為鋼筋水泥土拱橋。
歷史上的新圓通橋(東橋)歷史上的新圓通橋(東橋)
● 現代
1969年,惠陽政府投資7萬元,將圓通橋原來的破拱橋改建為單跨雙曲拱橋,並加寬橋面;橋寬從6.2米擴至10米,橋長24米(原29米)。
1982年,廣東省財政廳撥出24萬元擴建圓通橋,由惠陽公路局設計,惠州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1983年8月,廣東省財政廳投資20萬元,將原雙曲拱橋橋面加一層整體鋼筋混凝土,增強過往車輛承受力,改善橋兩端引道和寬度。改造後,圓通橋長22.6米、寬12米,其中車道寬8米;橋旁裝飾為鑄鐵方鋼鏤花欄桿,新嵌池橋碑等。
1992年10月,惠州市政府在既有圓通橋東側開建一座新橋,又稱圓通二橋;設計橋兩邊配有方鋼護欄和行人道;同時,新舊橋的交通組織形式均改為單行線。
歷史上的圓通橋(西橋)歷史上的圓通橋(西橋)
1993年8月1日,圓通橋新橋建成通車,全長150米、寬20米,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半月形、五拱城市主街道橋,和圓通橋舊橋(又稱老圓通橋)組成一橢圓形的雙橋景觀。
● 當下
2009年,根據《惠州市惠城區老圓通橋拆建工程諮詢勘察設計招標公告》,圓通橋老橋總體工作狀態差,拱肋在跨中、拱腳位置均有開裂,拱肋截面強度不足;橋樑剛度、截面強度、動態特性不符合要求。
拆除前的老圓通橋拆除前的老圓通橋
2012年,圓通橋總體設計方案公示,惠州市政府邀請市民參與方案投票。
2013年12月21日,圓通橋舊橋開始拆除;同時,對原圓通橋新橋(東側橋)進行擴建。
2014年11月24日,圓通橋新舊重修均落成通車;全橋改造項目總投資額4698萬元左右。

橋樑位置

圓通橋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西湖東部的水面上,北岸是橋西街道、南岸是龍豐街道,東面是南湖、西面是豐湖,古代時稱橋位為甘公堤。截至2018年12月18日,圓通橋沒有線路歸屬,東西兩橋北接環城西路和長壽路,南接鵝嶺北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歷史圓通橋
圓通橋歷經百年發展,各時期的橋型結構均有所不同。圓通橋西橋,即當地曾俗稱的“舊橋”“老圓通橋”,為圓通橋最早的橋體。在古代,圓通橋建成時為單跨紅石拱橋,後在中華民國時期被改造為鋼筋混凝土拱橋,並增加多個邊跨和涵洞。在現代,圓通橋曾在修繕中改回單拱橋,並逐漸擴寬,直至成為危橋之後被徹底拆除。圓通橋東橋,即當地曾經俗稱的“新圓通橋”,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多拱橋;採用半月形橋型,與既有西橋組成一橢圓形圖案,
改造前的圓通橋改造前的圓通橋
● 當代圓通橋
改造後的圓通橋改造後的圓通橋
新建成的圓通橋,為兩座南北端相環的多連跨上承式鋼筋混凝土橋樑,保留歷史上圓通橋的景觀風貌,老西橋在原位拆除重建,原東橋加寬;全橋段在交通組織上採用之前的分幅設計。這種改造方案保存了圓通橋之前的形態,與當地市民既成印象吻合;同時能節約工程費用。現圓通橋採用東西雙橋對稱的形式布置,兩橋拱跨數量相同,均為半月形橋狀,共同組成一個橢圓形環狀橋;每座橋面都設有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以及綠化帶;路面鋪設瀝青,道路兩旁安裝有漢白玉欄桿,欄桿材質為珍珠白花崗岩。
新建圓通橋採用扁平式多孔連跨設計,不僅跨越水面比老橋寬得多,而且路面平穩、無任何坡度。兩橋採用單向行車設計,全橋形成一個中型環島路,能減少車流交織衝突點、方便三個方向車輛快速通行和順向掉頭。

設計參數

圓通橋分別由東、西兩座彎月形拱橋組成,每座橋有5個孔,每孔跨徑16米。每座橋為單向3車道城市次幹路,設計速度30千米/小時,總荷載標準汽-20,可滿足13噸雙層旅遊觀光巴的士通行需求;每個橋面總寬19.5米,其中道路內側綠化帶各寬1.5米,機動車道寬10.5米,非機動車道寬2.5米,外側綠化頻寬2米,人行道寬3米;每座橋水中主橋部分長約90米、岸邊引橋部分約50米。
圓通橋夜幕景象圓通橋夜幕景象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舊圓通橋改造過程中,恰逢廣惠城際鐵路(時稱莞惠城際軌道)施工,容易對湖畔風景和地下鐵路造成不良影響,橋樑拆建困難。圓通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直接抽走排入市政管網,同時施工單位還在便道下搭建3根直徑達1米的管道,以保證西湖水的流通。施工前進行過嚴格調研,新建老圓通橋與地下城際鐵路、東圓通橋保持有一定安全距離。為加快橋樑工程進度,施工需全天不間斷進行,不可避免給周邊居民帶來噪音。同時,新橋位的選擇需考慮保護好岸邊古老榕樹。
新圓通橋夜景新圓通橋夜景

所獲榮譽

圓通橋是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六大名橋之一。

文化特色

● 橋風景
圓通橋是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點之一,為景區內六大名橋中的第六橋,有500餘年悠久歷史。據相關史料記載:南湖與豐湖以圓通橋為界域,往橋北望,堤橋如帶,亭榭掩映,洲渚縱橫。明代陳運詩曰:“忘機亭上群鷗集,堪作人間水墨圖。”當地居民對圓通橋情結濃厚,許多新婚伴侶一同過橋,寓意“圓圓滿滿”。
圓通橋與後所街的交匯口處有幾株老榕樹,其中兩棵老樹的粗大樹幹直徑60至70厘米;龐大的樹冠延伸至圓通橋所圍住的部分水面,給周圍帶來陰涼氣息。站在老榕樹下,透過空中的枝葉空隙,在夕陽光線暈染中,水面倒映著圓通橋,不時有白鷺從橋拱下或老榕樹的樹冠中飛過,一股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圓通橋北端的荔浦風清公園圓通橋北端的荔浦風清公園
● 橋銘牌
舊圓通橋的“圓通橋”標識銘牌由惠州市公用事業局保存,新建圓通橋重新刻上橋名。

價值意義

惠州西湖的橋,融於湖山洲渚間,妙趣天成。由於歲月變更和城市營建,惠州西湖六大明橋都有所整修或重建。改變得最徹底的是圓通橋——當其他橋樑還在扮演景點或古蹟、供遊人遊覽欣賞時,圓通橋已經重獲新生。它曾是進出府城(橋西)的交通樞紐,後來搖身一變成為道路交通橋樑,還與現代先進科技擁抱在一起——廣惠城際軌道與它並肩而立,圓通橋由此成為古老西湖走向現代科技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是一座造型獨特的橋樑,兩座半月形的橋樑圍成一個橢圓,這正如它的名字“圓通”。(《惠州日報》 評)

地圖信息

地址:惠州市惠城區環城西路2號惠州西湖國家風景名勝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