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決明

圓葉決明

圓葉決明(學名: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Pers.) Greene)是豆科,決明屬半直立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葉片互生,不對稱、尖凹狀葉尖,羽狀脈序,三出複葉,倒卵圓形,花腋生,黃色,單雌蕊,個字形花葯,子房上位。莢果為扁長條形,種子黃褐色,呈不規則扁平四方形。

原產美國的巴拉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國。1986年中國廣東省首次從澳大利亞引種成功,1987年由福建省農科院從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引進。在福建、廣西、廣東等南方地區推廣種植。

該種可作為荒山和荒灘改造、生態果園套種、水土保持、改良土壤、觀光農業園區的四季綠化優良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圓葉決明為半直立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側根較發達,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層。草層高45-100厘米。
圓葉決明
葉互生,由兩片小葉組成,不對稱、尖凹狀葉尖,羽狀脈序,三出複葉,倒卵圓形,長28-29毫米,寬12-15毫米。
花腋生,黃色,蝶型花冠,花瓣5片,復瓦狀排列,雄蕊5枚,單雌蕊,個字形花葯,子房上位。莢果為扁長條形,長20-45毫米。
成熟的果莢為黑褐色,易裂莢把種子彈出,種子黃褐色,呈不規則扁平四方形,千粒重3.9-4.1。

地理分布

原產美國的巴拉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國。1986年中國廣東省首次從澳大利亞引種成功,1987年由福建省農科院從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引進,在福建、廣西、廣東等南方地區推廣種植。

生長習性

圓葉決明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喜高溫、耐旱、耐瘠、耐酸、病蟲害少,土壤含水量低於6.5%時,才出現輕度萎蔫。在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固氮能力強。3-4月份播種,6-7月開花,7-9月生長最快,花後20天左右種莢成熟,9月底種子開始成熟,花期長,種子成熟不一致,種子落粒性強。冬季遇霜,地上部枯黃,逐漸死亡,但部分根留存,並與撒落的種子於來年重新萌發。

繁殖方法

圓葉決明種皮堅硬,通透性和吸水性差。因此在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以提高其通氣性,使播種後能充分吸收水分,以利萌芽出苗,確保全苗齊苗。處理方法:一是擦傷種皮處理,採用種子與沙子以1:10的比例進行充分攪拌以磨破種皮;二是熱水處理,將種子浸入80℃的熱水中浸泡3分鐘,使種皮軟化,膠狀物晰出,並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晾乾待播。
圓葉決明
圓葉決明播種期較長,一般在4-6月上旬均可播種。適當早播可以延長營養生長期,從而提高其生物量及延長生物固氮作用,提前形式覆蓋層,防止水土流失。在播前用根瘤菌拌種效果更好。可採用穴播、條播和撒播,播種量為7.5-12千克/公頃。穴播、條播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穴播每穴3-5粒種子,撒播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播種深度在3厘米左右。用於護坡護埂的,可在埂內側單行穴播,坡面較寬時也可採用撒播。
圓葉決明

栽培技術

全面耕翻,精細整地
由於圓葉決明一次播種可多年利用,因此,園地畦面種植區在播種前土壤要深翻20厘米左右,並細整耙平,清除雜草,也可在播種前用除草劑除雜。深耕整地時應結合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如修竹節溝、地埂等,就更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圓葉決明
合理施肥與田間管理
由於山地茶果園土壤土質一般較差,有效養分少,圓葉決明苗期生長緩慢,因此,施肥應遵循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在播種時每1公頃用鈣鎂磷肥75-150千克拌種,每1公頃施尿素60千克、氯化鉀150千克作基肥。出苗後適時中耕除草1-2次,看苗酌情少量追肥,以彌補前期根瘤固氮不足對植株生長的影響。6-7月份後生長旺盛,覆蓋逐漸完密,可抑制雜草生長。如作壓青培肥,應在收割後適施磷肥,越冬的老草地,在冬前及春季萌發後適施磷、鉀肥,以促生長。

病蟲防治

決明屬牧草常見病害有灰斑病和輪紋病。灰斑病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生褐色病斑,中央稍淡,後期病斑上產生灰色霉狀物。輪紋病在莖葉、莢殼均可感染,病斑近圓形,輪紋不明顯,後期密生小黑點。上述兩種病害在發生前或初發生時用40%滅菌丹400-5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多見於蚜蟲及斜紋夜蛾。蚜蟲防治可用40%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7天噴灑1次,連續2-3次。斜紋夜蛾的防治可採用人工捕捉與噴藥殺蟲相結合的辦法,噴藥可用銳勁特30米l或敵殺死2000倍液等。
圓葉決明

主要價值

1987年由福建省農科院從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引進,現已登記為國家牧草品種有CV和威恩2個圓葉決明品種,已在福建、廣西、廣東等南方地區推廣種植,可作為荒山和荒灘改造、生態果園套種、水土保持、改良土壤、觀光農業園區的四季綠化優良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