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大宮門遺址

圓明園大宮門遺址是一處歷史遺址,位於圓明園中軸線的南端,建於清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明園大宮門遺址
  • 地理位置:圓明園中軸線的南端
  • 所處時代:清朝
簡介,建築布局,

簡介

近日,圓明園在三園交界處舉行儀式,感謝社會愛心人士對圓明園大遺址保護作出的貢獻。目前,圓明園正在進行大宮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未來圓明三園中唯一尚未恢復正門功能的區域——大宮門,將啟動保護展示,並與三園圍牆連線起來,形成完整的圓明園總體格局。

建築布局

2002年至2019年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圓明園管理處對大宮門遺址進行了四期考古發掘工作,已基本發掘清理出六處主要建築遺址和部分河道以及道路廣場。通過考古發掘,基本弄清楚了大宮門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為以後的保護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大宮門是圓明園的正門,位於圓明園中軸線的南端。大宮門建成於雍正三年(1725年),門上懸掛雍正御書“圓明園”匾,該區域包含大宮門、二宮門(出入賢良門)、正大光明殿、東西配殿、朝房和茶膳房、值房等建築,是一組功能性強、建築物密集的大型建築群。歷史上大宮門片區是圓明園的前朝區,是圓明園三園中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宮門區,居圓明園四十景之首。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宮門被焚毀。後來,同治皇帝重修圓明園,重點修復了大宮門,但並未修復完成就停工。大宮門在隨後的100餘年時間裡逐漸荒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