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因法師,俗姓敖,名乃樾,公元1910年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之望族人家。1961年至台灣蓮因寺從懺雲法師出家。後至後山修行閉關。曾多次主持台灣大放生的念佛法會活動。2002年6月21日,預知時至,往生於茅蓬內。慈德寺荼毗,得甚多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因法師
- 別名:俗姓敖,名乃樾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無錫市
- 出生日期:1910年1月21日
- 逝世日期:2002年6月21日
- 信仰:佛教
- 代表作品:《梵網經》《大智度論》
概述,生平,圓因法師年譜,
概述
圓因法師,俗姓敖,名乃樾,公元1910年1月21日出生於山水秀麗婉約,人文薈萃且富庶安樂盛產魚米,太湖之濱的江蘇省無錫市之望族人家。是個詩書致世,孝友傳家的貴族,祖父及父親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家境十分富裕。生長在此地靈人傑的環境中自然養成超塵脫俗光風霽月之外貌及溫柔敦厚的書卷氣質。
生平
其祖父廷銓公,前清武備學堂炮科出身。1912年,曾任湖北省漢陽兵工場總辦,執掌整廠之營運整理,該廠專門負責槍械的製造,為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國防武器生產單位。畢生貢獻國家,功勳彪炳,逝世後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其外貌氣勢懍然令人敬畏,於抗戰期間,曾有一次日軍欲來扣押其住宅,因見到掛在牆上穿軍裝的照片,被祖父威武的氣勢所攝而打了退堂鼓。
圓因法師的父親,字宇潤,號少安,廣東嶺南大學外文系畢業,歷任兩任縣長,江西與廣東二省的縣長暨督衙門外交官等職,九江監督衙門外交官,後因居勢關係而棄宦從商,便經營江西九江豫章銀行總經理及無錫慶豐紗廠董事。
母親湯大貞女士,生育三男五女。長兄自幼過戶二伯,法師與弟敖乃權(慈因法師)分別排行五、六,而父親特別寵愛此倆兄弟,故倆人自幼即承父命以硃砂、黃裱紙恭敬抄寫《金剛經》,並學習英語,且寄望甚高,頗費心思栽培。
法師先後畢業於上海(租界)英人所辦的華童公學,無錫私立的輔仁中學,江蘇省立水產學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旋即負笈日本,留學東京日本大學,專研經濟,在求學期間為了加強日文能力,就單獨到一個很少有中國人地區,向一個日本家庭租賃居住,僅僅一年的時間,其日文程度已遠超過同校的學長。由此看來法師在未出家時,可說素有頗高的語言天份,除會英、日語之外,也擅長大陸八種的各省方言。不過那年,二十多歲時,有次利用學校放假期間,回家探親時,卻遭逢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毅然以愛國志節,棄學返國,舉家遷徙西南後方,投身生產報國之抗戰行列,初期服務運輸業,續由兄弟二人***營商貿。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國勢日強,軍國主義思想抬頭,便以積弱已久的中國為首先併吞的目標,由於這樣子的浴血戰爭產生了無數的悲劇,斷送數十萬計的幸福家庭,犧牲千百萬的寶貴生命,中國半壁的河山曾淪喪為日人的手中。其中不願被奴隸的人們告別了家鄉,告別了生我育我的土地,回響政府的號召向大後方轉進,為了子孫後代的基業、為了長期抗戰,掀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的遷移,在逃難的日子,前面是茫茫然的未來、艱苦狼狽的旅程,後面則是漫天的烽火、苦苦相追的敵人,偶爾還會遇到打家劫舍的匪徒從旁欺凌,那時住宿不定、饑渴逼人算是小事,各種的疾病、骨肉離散的死亡,種種的慘狀相繼而生。當時人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政府到那裡我們就到那裡,彼此相互鼓勵。
在這場大浩劫中,法師一家人也無可避免的加入逃亡以及建設大後方行列中。在逃亡的日子中,一家人卻每每有驚無險,奇蹟的度過各種難關,非但是當時面之,即便是現在思之,總覺得太不可思議。
法師總覺得是自小抄《金剛經》而得佛菩薩感應所致,否則巧***那裡只有一、兩次,決不能處處都化險為夷。雖不免餐風宿露,但也是平安度過,有關此不可思議的旅程,由後面感應故事中可見之。
過去法師曾在西南公路局昆明修理廠實習負責汽車材料及工具的管理。當時對此工作十分的投入,頗受廠長的賞識,後來廠長的朋友-朱研延光先生,交通大學畢業,來台時曾任交通部次長,並向廠長表示有家英將設分公司,欲網羅精英人才來經營業務,請其推薦,此時法師則為眼前最佳人選,此家英商公司在重慶專營汽車零件、五金材料、規模很大,當他掌管時,業績甚佳。
其回想過去戰爭時候,物價極不穩定,漲幅的情形很驚人。不過法師在其間因投資有術而賺入不少的錢。因此抗戰勝利之後,便返鄉根本無須工作,當時被喻為不愁吃穿的-寓公。當時的年齡尚未四十。
再說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胃口養大之後就不得了,有錢後還希望更有錢,於是又將所賺的錢去投資於其他的事業上,並且獲利甚多,仍然未之足,進一步又去玩股票,最後錢都賠在股票中,只剩少許留在身邊。說到此,法師感慨的說:‘因果昭彰,絲毫不爽,如何來便如何去,一切總是春夢一回,學佛要趁早,免得被貪、嗔、痴三毒所蝕,萬不可說等到××歲或賺到××錢才去學佛,恐怕那時已悔之晚矣!’
中國的苦難,未因抗戰勝利而結束,戰爭的陰影又再籠罩原本美麗的江南,頓使江南,日出不再紅似火,江水春來也不再綠如藍,顛沛流離的日子又再度到來,告別了家鄉,拜別了祖墳,一家人輾轉來到-寶島的台灣,萬萬沒想到這樣的一別就與故鄉已告緣盡了!
1948年、1949年,兄弟倆隨侍慈母遷台,落腳在台北的林森南路。起初也是安享-寓公悠閒的日子,後來覺得如此無所事事豈不會坐吃山空?逐與弟***開專賣食品為主,冷飲為輔的-華一商行,在兄弟倆的巧奪天工下,使這家店富有特色,頗受消費者歡迎,因此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兄弟倆經營有道,不到十年光景,就賺到當時第一特獎的二十萬即不想要再做了,來台後十餘年,慈母示疾,兄弟親侍榻前,竭盡孝心,直至湯太夫人往生,威念親恩昊昊,體惱生命無常、悲痛難抑而無心戀錢、乃急流勇退,並結束當時如日中天之興隆商業,發心向佛,茹素齋戒,依印順法師授三皈依,隱居市郊,離現今故宮博物院不遠的官邸附近-芝山岩。其土地是由一位副司令所提供的,蓋建的房舍是十分符***現代化的而且舒適,從此清修。法師又笑著說:‘那棟房子比現在的茅蓬好多了。’
每個人開始學佛都有其機緣,兄弟倆在商場上急流勇退,對人生有一番徹悟,除受佛法的薰習外也皈依。終日用功念佛、打坐,並背誦《金剛經》、《大悲咒》、《楞嚴咒》用功到形容消瘦。在舒適的芝山岩卻只住短短的一年。
法師成年之際,尊翁宇潤公曾告誡:‘娑婆世界苦不堪言,爾等切莫輕言成家,將來或有殊勝機緣,誠亦難料。’法師秉承庭訓,始終保持童身。
1962年(五十三歲),某日應一位任教於清華大學的朋友邀請,三人共往水裡蓮因寺打佛七,那位教授在佛七圓滿時即表明欲在此地出家,但因緣未***和而先行離開。兄弟倆則繼續停留一個星期。懺雲法師乃告以因緣成熟,兄弟倆也覺得應摒絕萬緣,從懺雲法師祝髮,就這樣倆人也開始了另一種的宗教生活,並被授與法號-釋圓因、釋慈因。
圓因師曾任蓮因寺知客師約一年多,深得懺雲法師賞識,後來因感覺修行需要、來日不長,為期真正了脫生死,懺雲法師也特許其於後山蓋茅蓬,讓倆兄弟各有一間小佛堂可各自用功,閉關苦行,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持戒守律,勤修六度,歷三十餘年,如法修行。在隱居茅蓬時,其弟慈因師有時會起身拜佛,而圓因師在五十多歲時就曾染上風濕性關節炎,因此拜佛相當困難,拜完之後常感頭昏,旦圓因師並不加以理會身體的障礙,以堅定的毅力加以克服,拜不久後,病痛也就好了。
細觀,過去圓因師生活的條件是十分優渥,鐘鳴鼎食之家,自小衣食無缺,又深受到長輩的恩寵與厚愛,從僕簇擁,換言之由此法師的出家背景,可以說他與一般的人不同,因為過去在大陸的出家人,多半是因家貧,父母無力撫養,才被送到佛寺出家,他捨棄人們汲汲渴求的富貴榮華到甘於淡泊離欲。圓因師卻常說:‘這是多生修來的因緣,唯有學佛往生極樂淨土,才是真解脫,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在山中修行的歲月中,圓因師曾抄寫多種經書。平日和慈因師拜佛、念佛外,還經常上山撿木柴,扛回來做燃料,也撿許多掉落滿地野生的果實,如梅、李、楊桃、龍眼等,將它製成蜜餞,遇到有緣的居民則與其結法緣,有不少人都嘗過,其手藝高明。
除此之外,圓因師對眾生都十分慈悲,每日皆用米食餵養屋前穿梭的小鳥們,所以來到此會感到這邊的鳥兒特別多,鳥鳴聲也特別嘹亮。其中最特別的一事,是在多年前有對畫眉鳥,老是飛來跟師父一同念佛,甚得師父之歡心,然而不幸的是,某日其中一隻鳥突然失去蹤跡,另外一隻則飛來悲鳴不已,仿佛在哀求救助,圓因師四處找了很久,也無結果。過不久,僅存的這隻鳥也不見蹤跡了。
事後不久,慈因師曾從這畫眉鳥彼此相思的故事做比喻並預知時至的說:‘圓因師我欲先離去’。其弟慈因師的身體向來是很健朗的,便用在此故事中鳥的失蹤做比喻,圓因師立刻能意會到言下之意。某日的夜裡,慈因師忽然腹痛如絞,急送醫院,結果得了腹膜炎而且病情加劇,沒多久在多位僧人與居士的佛號中往生。享年七十歲,該年為民國七十年。
雖然明知生命本無常,一切皆是苦空、無我,無奈七十年的朝夕相處,相互扶持,比翼雙飛,一旦雁行折翼,情何以堪。圓因師曾為此事悲傷不已,故化悲憤為力量。乃決定更加用功,閉關精進不乾世事,並發願抄寫《金剛經》一百部,回嚮往生-西方淨土。此一百部約歷時兩、三年才完成。迄今圓因師仍然精進不懈,前後共抄寫了近三百部。
近三十年的山中苦行,圓因師始終抱持規律的作息,每晚入夜即眠,子時即刻起床,漱洗後做早課,拜佛(含:八十八佛、十大願王共一百餘拜)還有念佛、誦經及打坐。圓因師平日非常愛惜物命,衣服破了自己縫補,穿針引線毫無困難。另外對十分不起眼的廢物,經過其巧妙之手,就成為精緻的用具,由屋內屋外均可以看見其成績,甚至還親自爬上屋頂上修理屋瓦,幾次跌跤都毫無損傷,更深知真有護法神護持,並且除了冬天外,每天都會在屋前曬一捅水做沐浴之用,如此是既衛生又省燃料。
圓因師常在庭院處施食給往來的貓、狗、鳥及螞蟻等小動物。當慈因師往生後,蓮因寺則由纜線送齋上來,而圓因師仍然會煮一些飯並笑著說:‘小鳥兒比較喜歡吃熟飯’。古德也云:‘為鼠常留飯,憐蛾罩紗燈。’其慈悲更甚於此,十方善信送來的供養亦一文未留,全拿去印佛書,卡帶、CD、VCD等再與大眾結緣。
圓因師畢生專修淨土法門,隱居近三十年,待民國八十年,以因緣成熟,開蓬度眾,弘法利生。定期護生放生,倡印大量佛書,錄音帶。法師秉持‘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慈悲心愿,其作風不談玄說妙,總是苦口婆心勸人念佛;廣修福德、印經、吃素兼放生,恆常開示弟子說:‘以戒為師,老實念佛’並且強調吃素放生的重要性又說:‘凡學佛者欲往生極樂,第一要吃素放生,從未聞吃葷腥並殺生的能往生。其次修學大乘佛教的精神,發菩提心多做利益眾生之事業,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培養慈悲心,使自己的言行遵照佛陀的教示與古德的行持。第三是-老實念佛,學佛勿花樣多,依據《彌陀經》上所說要專一心志,至誠懇切,平常要養成多念的習慣,使行願具足,要自力加上佛力加持,往生才有希望。’總而言之,其致力於淨業之提倡,淨宗之弘揚,不遺餘力。
當今佛教界,尊為龍象的懺雲法師,亦曾讚嘆:‘蓮因寺前有濁水溪,後有高山,高山上住有修行人,道行很高。’
圓因法師年譜
年代 | 年歲 | 生平事跡 |
民國前二年 元月二十一日 | 1 | 俗性敖,名乃樾,生於太湖之濱的江蘇省無錫市之望族人家。祖父及父親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家境十分富裕。 |
民國十四年~ 民國二十五年 | 16-28 | 無錫私立的輔仁中學 江蘇省立水產學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 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專研經濟。但戰爭爆發,毅然以愛國志節,棄學返國,舉家遷徒西南後方,投身生產報國之抗戰行列 |
民國二十六~民國三十七年 | 28-40 | 逃難的日子,是自無錫往南京,而漢口再向湖南的衡陽,接著由衡陽進入大後方,在抗戰期間其足跡遍布滇、桂、黔、川各省。 |
民國三十八~民國五十年 | 40-52 | 逃難至台灣。曾於落腳在台北的林森南路並開華一商行,之後隱居市郊,離現今故宮博物院不遠的官邸附近-芝山岩。來台後十餘年,慈母示疾,兄弟親侍榻前,竭盡孝心。 |
民國五十一年 | 53 | 民國五十一年,兄弟倆至蓮因寺出家。 |
民國五十六~民國八十一年 | 58-83 | 與慈因師一齊至後山修行閉關。 |
民國七十年 | 72 | 當圓因師七十二歲時,某日慈因師以相思鳥的故事做往生預兆,之後便在多位僧人與居士的佛號中往生。享年七十歲。 |
民國五十六~民國八十一年 | 83-93 | 彰化的居士請求圓因法師出來度眾,並成立圓因功德會於教師節。 開始主持台灣大放生的念佛法會活動。即是每個月一次的北、中、南聯合大放生,多半在凌晨舉行。 |
民國九十一年 | 94 | 六月二十一日,晚上七時一刻,預知時至,往生於茅蓬內。皈依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頓失所依,悲痛難抑,為報師恩,晝夜念佛七日,其告別式於六月二十九日上午5點,在南投水裡蓮因寺後山念佛堂。再前往慈德寺荼毗,得甚多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