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圍術期)

圍手術期

圍術期一般指本詞條

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直至基本康復 ,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具體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直到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約在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圍手術期
  • 外文名:Peri operation period
  • 結束時間: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
  • 時間: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
  • 解釋: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
  • 準備:心理方面準備和病人的身體準備
準備,護理,低體溫,

準備

圍手術期的一般準備主要包括心理方面準備和病人的身體準備。
1. 心理方面準備(含醫務人員)
(1)增進與病人及家屬的交流,對病人的病情、診斷、手術方法、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及預防措施、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的恢復過程及愈後,向病人及家屬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術。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權的選擇,應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採取診斷治療措施,在病人沒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術或有損傷的治療。
2. 生理方面準備:病人維持良好的生理狀態,以安全度過手術和手術後的過程。
(1)術前訓練: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術前兩周開始停止吸菸。
(2)備血和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及貧血;血型鑑定及交叉配合試驗,備好一定量的全血。
(3)預防感染:不與有感染的病人接觸;杜絕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進入手術室;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的手術;②胃腸道手術;③操作時間長的大手術;④污染的創傷、清創時間較長或難以徹底清創者;⑤癌腫手術;⑥心血管手術;⑦人工製品植入術;⑧臟器移植術。
(4)胃腸道準備:①非胃腸手術病人,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為防止麻醉或手術中嘔吐。術前一夜肥皂水灌腸;②胃腸道(尤其是結腸)手術,術前1-2天進流質飲食,如果行左半結腸或直腸手術,則應行清潔灌腸,並於術前2-3天開始服用腸道制菌藥物,減少術後感染機會。
(5)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術前一周左右,根據不同狀態,經口或經靜脈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一般的擇期手術病人的靜息能量消耗值(REE)約增加10%。
(6)其他:術前一天或術日早晨檢查病人,如有發熱(超過38.5℃)或女病人月經來潮,延遲手術;術前夜給鎮靜劑,保證病人的充分睡眠;進手術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時留置尿管;手術前取下活動牙齒。

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 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並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改變的調適計畫。
2. 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 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1)心理準備:術前心理準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後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後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後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誇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後悲觀。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2)環境準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環境。
(3)身體準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於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採集要求。
皮膚準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癒合的機會。皮膚準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並備皮。備皮的範圍需要大於預定的切口範圍。
呼吸道準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後併發症。主要措施是戒菸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套用抗生素。
胃腸道準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於術前晚常規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後變化的練習。
(4)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徵並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準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髮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準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藥等一併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絡方式。
4. 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儘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並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後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鍊,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 手術室的環境: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 手術中病人的護理:包括評估及檔案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於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臥式、頸仰式、頭低仰臥式、俯臥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藥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重均勻環行塗擦;消毒範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迴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併發症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低體溫

解釋
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IPH, 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Hypothermia)是指核心體溫低於36℃,臨床上將核心體溫34℃-36℃稱為輕度低體溫。平均而言,患者在手術期間核心體溫會下降1-3℃。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是麻醉和外科術中常見的、可預防的併發症,發生率高達50%-90%。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可引發嚴重的後果,為患者帶來額外的創傷和經濟上的損失。
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併發症
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對機體有諸多不利影響,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即使輕度的低體溫存在,也能導致許多嚴重的後果。
例如研究中廣為提及的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上升3倍,其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手術過程中手術切口將身體暴露在外源與內源性病原體之中,機體對手術病原體的主要防禦是通過中性粒細胞的氧化殺滅作用實現的。
1. 低體溫觸發血管收縮,降低了組織的氧合量和灌注量,減少了中性粒細胞到達手術切口的數量和其超氧化自由基的產生;
2. 低溫誘導多種抗炎細胞因子和白細胞介素水平下降;
3. 亞低溫狀態增加氮的損失並減少膠原蛋白的產生,減緩傷口癒合;因而一系列的因素綜合導致手術部位感染(SSIs)的風險增加3倍。其餘圍手術期意外低體溫併發症包括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紊亂發生增加、輸血和輸液增加、延長藥物代謝時間、疾病恢復期時間延長,以及寒戰熱不適感等。嚴重的低溫症還會引起免疫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異常、室顫、呼吸抑制、機體的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及死亡率增加,直接威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
此外患者常主訴術後初期的寒冷不適是住院期間最為痛苦的體驗之一,有時甚至超過疼痛。一旦發生了一系列的低體溫併發症,就必然導致臨床治療費用增加,例如對於治療心肌梗死、手術部位感染,增加輸血、呼吸機使用、ICU留置時間的費用等等,研究表明維持術中正常體溫可以節省人均醫療費用的支出高達$2,500-$7,000。因此及早發現、及時糾正術中意外低體溫,既可以減少圍手術期低溫症的諸多併發症,大大降低治療費用,也可以增加病人舒適感並減少褥瘡發生率,其臨床套用價值不言而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