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中的學術與政治

《國難中的學術與政治》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敏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難中的學術與政治
  • 作者:吳敏超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28 頁
  • ISBN:9787516140710
  • 定價:66 元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中國經濟學界的爭鳴(1932-193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全面考察與比較《中國經濟》月刊、《經濟學季刊》和《中國經濟情報》周刊三份富有影響力的經濟期刊,探討從九一八事變至七七事變深重國難背景下中國經濟學界爭鳴、碰撞的宏大氣象。三份期刊的辦刊背景、關注重心、觀點主張各有不同,展現了中國經濟學界在馬克思主義、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和三民主義等各種思潮影響下,對於列強與中國經濟關係、中國經濟走何種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的歧見。經濟學者的熱烈探討、建議與批評,對當時的政府經濟決策及後來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選擇產生了重大影響,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至今仍不可磨滅。

作者簡介

吳敏超,女,浙江海寧人,1979年1月生。1997年至2004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4年至2008年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8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該所經濟史研究室副研究員,復旦大學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抗日戰爭史、華僑華人史。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學術旨趣與研究現狀
一 學術旨趣
二 研究現狀
第二節 三份刊物與三種“主義”
一 汪系背景的《中國經濟》
二 自由主義學者主導的《經濟學季刊》
三 夾縫求生的左翼陣地《中國經濟情報》
四 “主義”的對立
第二章 經濟發展道路之爭
第一節 國難中的經濟
一 基本走勢
二 工農業蕭條與貿易衰退
三 一線生機還是窮途末路
第二節 尋找發展道路
一 經濟落後的根源
二 整體變革還是漸進改良
第三章 列強經濟侵略之痛
第一節 共識與分歧:列強對華經濟侵略
第二節 民族危機:日本對東北的經濟侵略
一 侵略之經濟動因
二 侵略之具體表現
第三節 “中日經濟提攜”與“開發華北”
一 反對“中日經濟提攜”
二 警惕“開發華北”
第四節 “反帝”的號召力
第四章 發展農村經濟的出路
第一節 農村破產
一 農村破產的表現
二 農村破產的原因
三 根本與“枝節”兩個解決方案
第二節 金融枯竭與信用合作社
一 農村資金流向城市
二 質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倉庫
第三節 穀賤傷農
一 經濟危機背景下的穀賤傷農
二 改進生產技術還是改變經濟制度
第四節 焦點所在:土地問題
一 解決土地分配問題:共同願望與不同途徑
二 三面不討好的土地“村公有”方案
三 減租與減賦
第五章 應對金融貨幣危機
第一節 改進銀行制度
一 銀行業的畸形繁榮
二 建立中央銀行制度的圖景
第二節 評述白銀問題:從銀賤到銀貴
一 銀價下落期:“無根之繁榮”
二 銀價上漲期:深陷困境
第三節 討論貨幣改革:從廢兩改元到法幣改革
第六章 改造財政制度
第一節 不合理的財政收支系統
第二節 批評舊稅整理
一 毀譽參半:關稅改革
二 猛烈痛擊:鹽稅和統稅改革
第三節 熱議新稅開徵
第七章 謀劃經濟建設
第一節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中的朝野努力與分歧
一 蔣介石倡導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二 學者對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評價
三 和而不同:學者提出的國民經濟建設方案
第二節 自由經濟與統制經濟的抉擇
一 時代潮流:統制經濟
二 質疑之聲:中國能實行統制經濟嗎?
第三節 戰時財政問題
一 未雨綢繆:戰時財政的緊迫性
二 路在何方?
第八章 結論
附錄 1930—1937年中國經濟領域論文目錄舉要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