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

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

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是中國第一個專業的博物館學院,是南京藝術學院新設立的二級學院。主要目標是為了促進博物館學科在中國的發展,並大力推動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繁榮。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建院伊始首先秉持國際視野,邀請南京博物院院長擔任學院的中方院長;邀請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主席擔任學院的外方院長;同時,《藝術博物館》雜誌主編擔任執行院長。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是引領新時代中國博物館學和學術學科建設的重要一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rtMuseology
學院成立的背景,學院介紹,學院合作,學院目標,學院成立的意義,課程設定,常設課程,面向非博物館業內人士的非常設課程,

學院成立的背景

2018 年1 月25 日,南京藝術學院劉偉冬院長與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弗朗索瓦·梅來思(François Mairesse)主席共同簽署了《關於成立“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的合作備忘錄》,確定了學院建設的基本思路。5 月26 日,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市人民政府、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式上,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正式揭牌成立。8 月19 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弗朗索瓦·梅來思(François Mairesse)主席應南京藝術學院劉偉冬院長邀請到訪南京,針對學院的建設召開專題會議。此次會議主要包括三個議題:學院定位與基本構架、學科建立與教學團隊、課程設定與教材編寫。

學院介紹

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首先履行教育和科研兩大功能。在教師團隊建設上,將邀請博物館界資深研究學者擔任學術骨幹,這也是學院學術品質的保障。學歷教育面向應屆碩士、博士生,主要培養未來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和博物館學研究人員,內容側重於與博物館實際業務和研究有關的學科。鑒於學院尚在草創階段,初期將選擇博物館學中關鍵學科講授,其他學科將逐步覆蓋。非學歷教育主要面向本院學生、博物館從業人員和專家、藝術家、藝術愛好者、收藏家、藝術投資人等,內容將根據不同人群進行具體設定。面向博物館領域的學生、從業人員和專家的課程將主要涉及博物館學各學科內部的專門問題,較學歷教育更為專門,作為學歷教育的補充。面向非業內人士的課程則側重藝術史,兼顧博物館學知識。學院的科研功能主要由學院教師及碩博士研究生共同完成,主要目標為在促進中國博物館研究基礎文獻、數據蒐集、整理、分析的前提下,研究中國背景下的博物館現象,將中國博物館學研究逐步提升至世界主流水準並融入世界博物館學共同體,使中國博物館事業與博物館研究為世界所知。學院還將重點參與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文獻板塊工作,整理在信息中心框架內獲取的文獻,為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礎。
學院的學科選擇將與教學充分結合,以博物館社會學、博物館教育學、展陳設計、博物館經營管理、藏品保管、藝術史、文化法等為重點。中國博物館學研究長期側重考古和文物保護而不見長於參觀者研究。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不斷升溫,博物館發展獲得社會廣泛支持,了解公眾、思考以何種方式拉近公眾與博物館的距離顯得越發必要。觀眾研究與文化媒介學研究以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等學科方法論,同時日益藉助先進的數據蒐集分析方式,能夠充分解答觀眾們是誰、如何和以何種心態參觀博物館、對博物館有何期待等等問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如何依託文化根基可持續、高質量地發展經濟日益重要,文化與經濟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關注。由於國情的特殊性,中國博物館的經濟模式、藝術市場的發展等與海外差別較大,無法直接套用海外研究成果,急需本國學者深入闡釋中國的特有現象,並期待從中找到解決中國文化經濟特有問題的思路。此外,中國的博物館管理與文化法同樣因獨具特色,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中國博物館管理體制和法規究竟怎樣影響著博物館展覽、文化活動、周邊服務的方式,這些體制和法規與其他國家的相應制度有何差異,又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產生怎樣的後果,都是學院的管理與文化法研究關注的問題。在教學設定方面,博物館學院要考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將通過自己的策展項目參與專業實踐;同時兼顧國內外博物館現狀,考慮設定兩年專業課程教學與一年海外博物館實踐教學。而研究生課程班、大師班、研修班等則是針對博物館從業人員的終身教育課程。不僅如此,博物館學院將進行專業教材的自主出版,編寫並翻譯博物館專業系列教材。南京藝術學院2019 年研究生招生中,將首先增設藝術博物館學、藝術史與博物館收藏、博物館與公共教育等方向。

學院合作

針對國際化方面,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將與國際博物館協會展開深度及戰略合作,同時加強與國際著名科系、研究機構、國際博物館合作,充分借鑑國際博物館學學科設立、教學內容和方法實踐,將南京的學院建成國際一流的博物館學院及學科體系,為中國的博物館,尤其是藝術博物館,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博物館學院秉承國際博物館協會的“ 博物館” 概念,願充分汲取國際博物館學界的研究和教學成果。

學院目標

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的主要目標(與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共同實現)包括:以國際博物館界承認的標準為基礎,構建全世界先進的博物館學科體系;以國際博物館界承認的標準為基礎,研究並構建全世界精準的博物館資料庫;研究並聚集起有關博物館、博物館收藏、博物館使用(參觀人數、藏品清單、出版、講解普及活動等)、博物館人員和博物館教育培訓的數據;建立面向研究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儘可能完整的線上文獻中心(包含線上書籍、文章、檔案、資源等);每年發布全球博物館的權威數據,發布全球博物館的權威運行態勢,發布全球博物館的未來發展趨勢,出版有關全球博物館演變的權威出版物(藍皮書);周期性出版有關博物館和博物館學新趨勢的研究。除參與、融入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科研工作外,學院將通過成立若干研究所落實其研究工作。除與有關研究機構加強交流外,各研究所將與諸多有關管理機關、文化機構、文化企業緊密合作。學院擬設立國際美術館學研究所、國際博物館藝術教育研究所、國際博物館產業發展研究所、國際博物館管理研究所、國際博物館陳列展覽研究所、國際紀念館研究所、國際博物館信息與新媒體技術研究所、國際博物館古籍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等。

學院成立的意義

作為中國第一個專業的博物館學院,國際藝術博物館學院的建立尤其對南京市有著重大的意義。博物館學院和信息中心建成後,南京不僅可以擁有完整博物館學科體系,還將成為國際博物館專業化線上文獻中心、國際博物館藏品數據管理中心、國際博物館精準大數據中心。基於這樣的資源,南京會以國際博物館權威信息發布中心、國際博物館數字展覽展示中心的形象,成為全球文化界的新焦點。

課程設定

常設課程

1. 博物館學理論
博物館學理論包括博物館的定義、種類、功能、歷史等等。
儘管近代意義的博物館誕生不少於三百年的歷史,但博物館的多元性和複雜的歷史演變使得定義極其困難,國際博協作為國際博物館組織,也已幾次更新其定義。了解這樣的理論能夠給未來的博物館工作者以開闊的視野,給創新留下豐厚底蘊。博物館依照其展品和介紹展品的視角,可分為自然史類、科學技術類、藝術類、歷史考古類、社會文化類等等。博物館最早處於混雜、非專業的狀態。隨著相關的藝術史、自然史、考古、人類學等學科在19 世紀的發展,博物館開始走向專業化。由於博物館工作者往往受限於自身所接觸到的博物館,對整個行業沒有把握,了解此類知識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為內容構思提供更多靈感。
博物館在歷史上逐步擁有了展覽、保存、研究、娛樂等等功能,每一方面都又包含很多基礎知識,且如何在這些經常相互矛盾的功能之間求得平衡本身又是一門藝術。
最後,博物館自身的歷史能在時間維度上將基礎知識串聯起來,是博物館學基礎較為獨特的領域。
課程應由國內博物館學理論專家講授,讓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理論素養。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布魯諾· 布魯龍(Bruno Brulon)教授是博物館學及博物館學科史專家以及試驗博物館學領軍人物,可以為該學科提供指導並組織有關大師班。
2. 文化媒介學
文化媒介學是探索如何促進客群與文化藝術機構交流對話,如何在政府、文化界和公共空間之間建立起聯繫的學科。這一學科旨在讓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更廣泛深入地享受文化活動以及參與文化藝術創作。早期的文化媒介學著眼於傳統的藝術和文化遺產教育傳播,20 世紀60 年代以後開始重點促進讓更廣大的民眾親近文化藝術作品,隨後又著眼於促進擴大民眾的參與和表達。特定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能通過文化媒介消除對文化藝術及其機構的心理障礙。
從實踐層面看,文化媒介實踐涉及了藝術家、教育工作者、政府、商界等等,一方面藝術家能通過文化媒介改變與公眾的關係,另一方面其他參與者可以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加入文化藝術維度。在歐美國家,各級政府也經常從這一角度去制定文化政策、促進文化發展。
文化媒介工作的操作者(包括博物館公眾接待負責人、講解員、教育工作者等等)通過講解、陪伴、教育等方式,拉近公眾與文化藝術的距離。近年來,文化媒介實踐越來越與新科技緊密結合。精通新媒體的文化媒介操作者幫助傳統操作者更好地服務於公眾。
本課程將講授博物館學及文化媒介學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思考和評估博物館職能、構思新媒體背景下的文化媒介政策,以便在未來的工作中促進公眾參與、向公眾傳播知識。本課程將由留學歐美的年輕教員講授,讓學生充分把客群放在工作與研究的核心位置,了解如何與其溝通。梅來思教授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伊夫· 貝爾日隆(YvesBergeron)教授系該領域專家且著作頗豐,將對課程內容和教材進行指導,並主持該學科的大師班。
3. 文化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是研究藝術作品創作、傳播和消費的經濟層面的學科。其中涵蓋的文化活動包括美術、出版、裝飾藝術、音樂和演出藝術、電影、博物館、圖書館和歷史古蹟等。學院所教授的文化經濟學自然以博物館的經濟層面為主。
由於博物館普遍屬於非營利機構,因此存在融資問題。博物館是應該自給自足還是應該滿足於政府撥款,一直是個關鍵問題。不僅如此,博物館館藏保護修復展示、維持擴建館舍所需的巨大費用不斷困擾博物館,如何保持良好財務狀態就是個重大經濟學問題。此外,博物館一方面為了履行保存職能,需要更多地展示知名度低、小眾的展品,另一方面為了普及知識則要展出知名度高有吸引力的展品,兩者如何權衡也同樣值得研究。博物館的智慧財產權問題,例如圖片複製和衍生品涉及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也是博物館經濟學涉及的領域。
博物館的文化經濟學甚至還涉及一些發生在博物館範圍之外的問題。例如博物館館藏及專家意見對藝術市場能夠產生巨大影響,但依據法律又往往不能直接參與藝術市場活動,如何處理此類關係也是各國博物館的難題。
本課程將聘請國內有關專家講授,讓學生在博物館領域工作時同時擁有經濟學思維。梅來思教授為博物館融資及捐贈制度專家,可在有關領域進行指導並組織大師班。
4. 博物館管理及文化法
博物館的管理牽涉到非常多方面,包括博物館策展、藏品徵集、研究、公共教育等等業務領域,並包括計畫、資源配置、實施、評估調整等等環節,需要財會、法律、安保、人力資源、行銷等領域的知識。更廣義的博物館管理則突破博物館本身的範圍,還要關心博物館與社會和公共服務之間的關係。
近年來歐美國家的博物館管理越來越體現市場經濟思維,商業領域的戰略定位、客群中心、資源管理、資金籌措等理念逐步進入博物館界,但也引發了與傳統的公共服務思維的衝突。衝突卻也帶來了新的發展,例如博物館商店、場地租賃、票務制度、展覽內容導向等領域的新動向。
與此同時,博物館管理還牽涉到大量法律知識,例如藏品保護與藏品地位有關法律、智慧財產權法、勞動法等的知識。由於借展、國際聯合科研等的廣泛開展,博物館的相關法律知識還大量牽涉到國際法,對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國際博協的博物館管理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Management)為此領域的國際性組織,為全球博物館管理提供行業最佳實踐指導,其文獻資料可作為課程參考。
本課程應聘請國內有關專家講授和請國際國內博物館管理者現身說法,讓學生具備管理學頭腦並依法從事博物館業。梅來思教授和貝爾日隆教授系博物館管理領域專家,梅來思教授同時為公私混合管理理念的先驅,將對課程內容和教材進行指導,並主持該學科的大師班。
5. 博物館展陳學與展陳設計
展覽是博物館傳播展示功能最具特色的形式,也是其自起源以來既有的形式。儘管並非其獨有形式,但公眾了解一個博物館往往是通過展覽。換言之,展覽是博物館的語言,是承載一定意義的交流手段。展覽的策劃人要從空間和概念上把參觀者引向展品,而不是在兩者之間建立起僅僅是工具化的關係。
展陳學的目標是要讓一家博物館通過規劃優秀的展覽內容充分表達自己,其中包括展覽主題規劃、結構規劃、故事規劃、動線規劃、展品選擇、文字撰寫等等。而展陳設計則是通過展場設計、空間設計、展陳家具、燈光、模型、裝飾、多媒體工具等方式呈現展陳學的內容規劃。當然,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這只是大致的分野。
這一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需要由專家講授理論並請國內外博物館專家現身說法。法國盧浮學院和法國國家遺產學院為法國各大博物館培養了大量策展人,其專家可參與課程設計並組織大師班。
6. 外語
博物館起源於歐洲並傳播至世界各地,其大量概念都來自外語,學習外語對於學院學生把握基本概念、順暢進行國際交流非常有必要。學院初期擬講授與博物館相關的英語課程。國際博協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正致力於編纂博物館學詞典,可為其提供規範化辭彙和深入的解釋。考慮到國際博協官方語言設定和學院國際合作院校情況,外語課程遠期應擴展至法語和西班牙語。
7. 其他課程
與博物館及藝術有關的其他課程,例如文物保護與修復、博物館社會學、博物館建築、藝術史等,將隨學院發展逐步設立。

面向非博物館業內人士的非常設課程

1. 收藏與博物館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上著名的收藏佳話,剖析收藏的動機,乃至最後形成博物館的過程。此課程可為收藏家擴展視野。法國盧浮學院收藏史專家、以及其他外國有關專家可提供課程內容。
2. 西方美術史
包括油畫、雕塑、紙本藝術在內的西方美術作品是西方藝術收藏的主流門類,獲取有關知識能夠為收藏活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增進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羅浮宮博物館等博物館藝術教育專家、盧浮學院等藝術史院校專家均可受邀提供課程。
3. 西方裝飾及套用藝術史
相對於美術,裝飾與套用藝術屬於西方藝術的非主流門類,但由於其器物相對容易獲得且能為生活增添美感和情趣,同樣是有價值的收藏領域。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專家、羅浮宮博物館工藝品部專家、盧浮學院有關教授等可提供有關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