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政治學

《國際經濟政治學》從個人、社區、地方、國家、地區、全球六個層面分析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系統地介紹了國際經濟政治學的理論流派、研究方法、理論工具和問題領域,為國際關係研究提供了一套經濟學解釋。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際經濟政治學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472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 作者:張宇燕 李增剛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076730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際經濟政治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宇燕(1960- ),男,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是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新古典政治經濟學、新經濟史學等。出版了《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1993)、《經濟學與常識》(1996)、《說服自我》(1997)、《共享繁榮——世界經濟的現狀與未來》(1998)、《舊邦新命》(2004)、《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2004)等著作;主編了《西方經濟學》(1997)、《從計畫到市場》(1998)、《中國學者看世界經濟》(2007)等教材和著作;主持翻譯出版了《新制度經濟學毅沿》(2003);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方法論、基本假設和理論工具
第三章 國家與國家人格化
第四章 國家利益的界定
第五章 國家間博弈與國家利益的實現
第六章 國際規則的制度經濟學分析
第七章 國際組織的政治經濟學
第八章 全球公共產品的政治經濟學
第九章 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美元化
第十一章 開放條件下的巨觀經濟政策與匯率決定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二章 要素的跨國流動:勞動力和對外直接投資
第十三章 全球能源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
第十五章 多重視角下的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第十六章 國家興衰與中國的和平崛起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關於國際關係特性的四個命題
一、在全球範圍內權力高度分散,缺乏公認的並得到普遍尊重的權威國際關係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用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的話講就是;“產生國際關係的社會環境是非集中性的”⑥。
這種非集中性首先體現為下面這一判斷:權力分散在許多相互競爭同時又相互獨立的集團之中。具體地講,相互獨立又相互競爭的集團主要就是指主權民族國家,同時也包括一些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及為數眾多的跨國公司等集團,即“非國家行為體”。顯而易見,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由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換言之,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被民族國家所分割的世界。這意味著各國毫無例外地都有一套旨在為本國的整體利益、至少是為本國部分人利益服務的對外政策。在此,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是,世界各國均不會對本國人與外國人的利益一視同仁。之所以這樣講,根本原因在於主權民族國家之政府的權力基礎或統治的合法性,都源於本國選民或本國利益集團的支持。考慮到世界的資源稀缺性這一永恆的約束,尤其是在短期內,不同國家間的利益很可能是相互衝突的,至少是互相影響的。不過從長期來看,各國的利益則多是一致的,儘管這種一致性往往是有條件的。
國際關係“非集中性”的第二種含義或表現是:在全球範圍內缺乏一個至高無上的、得到普遍尊重的權威。像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雖說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具有某種權威性,而且從目前的發展勢頭看,其受到尊重的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它們都很難稱得上被普遍地和無條件地尊重。美國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最後協定置於其國內法之下的我行我素做法,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武裝人侵,聯合國在持續了數年之久的波赫危機面前的束手無策,無論我們願意與否,所表明的就是這樣一個事實:在當今的世界,並不存在一個類似於主權國家所擁有的那種至高無上權威的、得到廣泛尊重的機構。儘管在我們耳邊常常有“未來的世界將變成一個村主是跨國公司的全球村”之類的議論,但是在稍加思索之後便不難發現,跨國公司和其他“非國家行為體”一樣,其基礎均不外乎是民族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