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價格與中國石油政策研究

國際石油價格與中國石油政策研究是由李少民寫的關於石油的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石油價格與中國石油政策研究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李少民著
導師
劉海雲指導
學科專業
西方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石油價格 石油市場 石油政策 中國
館藏號
F
館藏目錄
2009\F\1

中文摘要

自2001年“9.11”事件至2002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每桶20美元的低迷狀態後,伴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結束和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開始穩步上升。到2005年8月底,受美國墨西哥灣“卡特里娜”颶風影響,油價更是快速突破每桶70美元。2007年9月13日突破了每桶80美元、10月25日突破了每桶90美元。反覆波動、劇烈上漲的國際油價對石油需求日益增加的中國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衝擊。 鑒於此,本文從研究國際石油市場入手,深入分析國際油價特性,進而把握國際油價走勢,結合油價波動給中國經濟所帶來的諸多影響,探討中國石油政策的改革方向,系統地提出了中國石油政策的具體措施與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對國際油價衝擊的抵禦能力與適應能力。 首先,本文以描述性統計的方式,概述了國際石油資源的分布格局以及國際石油的供需形勢,通過對國際石油生產與消費地區的對比分析,本文認為,雖然在石油資源的總體供需層面上,國際石油市場在長期處於均衡狀態,但由於石油資源分布的不平衡以及地域上的差異,國際石油市場在短期均衡狀態非常脆弱,可調節的機動產油能力愈來愈緊張,突發事件對於石油價格變化的影響十分突出。因此,國際石油市場未來總體上有利於石油供需穩定的格局中,將仍存在短期或局部地區出現石油供給中斷、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 為了對這一結論進行更科學的論證,接下來本文採用時間序列的分析方法,對國際石油價格的走勢分別進行了短期與長期的預測。本文選取了2001年至2007年的WTI月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進行短期預測。通過數據檢驗發現,這一時期的數據滿足隨機步游過程的特徵,回歸後的預測結果表明,在未來的短期內國際石油價格將在每桶65至85美元的高價位間波動。為了預測國際石油價格的長期趨勢,本文以1980年至2006年的WTI月度數據為樣本,使用小波分解的方法剔除了石油價格中的隨機波動,以SVR擬合油價總體走勢,以餘弦波模擬油價中的周期性波動,總體走勢與周期性波動的疊加便反映了國際石油價格在均衡狀態下的長期趨勢,預測結果表明,在不存在外界隨機干預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在長期中將處於穩定下降趨勢。 在深入分析了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特性與走勢情況後,本文開始研究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中國巨觀經濟所造成的影響。通過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以WTI、中國GDP、進出口額及其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為變數,分析了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巨觀經濟所造成的影響。結論表明,國際油價波動對於中國第一產業的影響是強硬的、剛性的,中國第二產業對於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具有一定的適應性,而第三產業則對國際油價衝擊具有較強的抵禦能力,同時,中國的對外出口具有傳導作用,擴大了國際油價對中國GDP的衝擊效應。並由此結論提出了相應的針對性措施。 在分析了國際石油價格特性以及國際石油價格對中國巨觀經濟的影響後,本文分析研究了在國際石油價格劇烈波動下的中國石油價格政策措施。本文針對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研究了中國石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方向與具體改革措施。本文認為中國石油定價機制,應在原油價格形成機制維持基本不變的基礎上,首先實現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的徹底接軌,同時加快成品油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調整政府的價格管理職能,加快成品油流通管理體制改革,重點發展石油期貨市場,逐步增強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發言權。 最後,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國石油其它相關政策,通過分析世界典型國家為應對油價攀升所制定的石油政策,並結合中國自身具體情況,本文提出了中國石油的供給政策、需求政策、運輸政策、國際合作政策,包括積極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開發石油替代能源、實現石油進口地區多元化、增加國內石油供給、發展石油消費國的協作組織等方面的措施,以應對國際石油價格的短期劇烈波動,同時提高石油利用率,從而順應國際石油市場變化的長期趨勢,並且緩解石油資源分布不平衡對石油供應安全的不良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