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的中國

《國際的中國》是胡適所著作品,出自於《胡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際的中國
  • 作者胡適
  • 作品出處:胡適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共產黨近來發出一個宣言,大意是說他們現在願意和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革命運動聯合起來,做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這件事不可不算是一件可喜的事。但他們的宣言裡有許多很幼稚的,很奇怪的議論。我們引一段做例:
最近的奉直戰爭,在吳佩孚方面,英美帝國主義者站在他的後面;……在張作霖方面,自然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其後盾。……吳佩孚戰勝以後,北京政府漸漸落在親美派的官僚手裡,這是美國實現對華政策一個絕好的機會。但是美國並不願意吳佩孚——是一個較進步的軍閥——製造一個統一的政府,因為吳佩孚所主張如果現實的統一,是與中國資產階級以極大的利益而易於發展,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是極不利的。美國帝國主義者便轉頭過來,與日本強顏攜手,企圖共同利用張作霖、曹錕和其他頑固的軍閥官僚(如安福系、交通系等),以免日美互相掣肘,而造成一個可以共同利用的中國傀儡政府。(頁九至十)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很快加入《新青年》編輯群體,在文學革命、思想革命中發揮重大作用,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他在哲學、文學、史學等諸多學術領域都有開創性貢獻,曾影響一代青年學子。在思想、教育及文化界是公認的知識領袖。抗戰時期,曾任駐美大使,戰後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後,寓居美國,1958年就任台灣“中研院”院長。在政治上,堅持用和平改革的方式,走民主自由之路,對國民黨當局,既有批評,又有辯護。1962年逝世於台北。編者簡介耿雲志,遼寧海城人,1 9 3 8年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兼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會長、胡適研究會會長等職。長期從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著述二十餘種,發表論文和文章200餘篇,有多篇被譯成英文,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所做胡適研究,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所著《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研究導論》一書,已在海外出版英文版。目前正在組織編寫多卷本的《中國近代思想通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