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意識

國際意識是相對民族意識而言的,是指國民對跨國事務或國際事務的認識和了解,實際上是世界觀的一種體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意識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awareness
內容,存在意義,

內容

國際意識可以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或者社會團體在看待本國與他國的交往、他國之間關係的發展及整個國際形勢發展狀況時所表現出來的敏銳度、關注度極其了解的深度等。簡而言之,國際意識就是是否能夠自覺地、迅速地、深入地了解國際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對當代中國、當代世界問題的闡述、理解、思考上具有寬廣的視野、巨觀的意識。同時,國際意識還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又遍布於政府之間、民間團體之間,甚至是個人之間。
國際意識還可以理解為一種情感和價值取向,是一種自覺地了解世界、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要求我們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平等的公正的理解、從而能夠寬容的對待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可以積極、平和、理性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高品質思維能力。
國際意識與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密切相關。中國作為一個悠久歷史的古國,其國際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古代中國也即朝貢體系時期,中國人信奉中國為世界的中心,中國是中央帝國,那時的國際意識是表現為唯我獨尊、俯視天下。近代中國則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變化,中國不再是世界強國,中國中心說也不復存在。中國積貧積弱,被世界列強瓜分。中國強化了與西方文明為主導的世界的對立態度,閉關鎖門,固步自封;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實力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聯繫空前緊密,中國重新溶入世界,成為國際體系中的一員。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普遍提高、也更為準確。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中國人的國際意識空前強化。在改革開放持續到21世紀的今天,成熟、開放、視野宏大的國際意識是中國公民的基本素質之一。

存在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拓展的今天,國際意識更多注入了全球化觀念的內涵。
國際意識是一種向先進看齊的意識,在政治,經濟,文化,體育,教育,甚至農業等諸多領域相互學習與借鑑,共同提高。具有國際意識保證了一種向世界最先進的力量學習的能力,保證了在對比之中找出差距從而不斷前進的動力。
國際意識並不排斥民族獨特性與多樣性。在提倡國際意識的同時,既強調融合與交叉,也保持獨立與自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與盲從。在寬容與互動中,共同發展。在國際交往與合作中必須保持本民族優良傳統與價值,喪失自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