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彗星,是1985年由NASA的探測器“國際彗星探險者號”完成的。這個探測器原本打算對太陽進行觀測,後來由於一些原因而改道考察彗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彗星探險者探測器
- 外文名:InternationalCometarvEx-plorer
- 研發國家:美國
- 發射時間:1978年8月
- 原定任務:觀測太陽風
- 觀測彗星時間:1985年
工作歷程,發射目的,特點,彗星探測發展史,
工作歷程
1978年8月,美國發射一顆叫作“國際日地探險者3號”的衛星,其原定任務是觀測太陽風,但當它在太空運行4年之後,便藉助月球重力場的作用,於1983年3月接受考察賈科比尼一津納彗星的使命。1985年9月11日,它進入一條與賈科比尼-津納彗星交會的軌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與彗星會合併穿越彗尾的探測器。因此,後來將這個探測器改名為“國際彗星探險者”號。
發射目的
用於研究彗星的空間探測器。探測彗星的本質及其組成成分可以了解太陽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彗星探測器上裝有攝像機、中子分析儀、離子質量分析儀、電漿觀測儀和測光儀等探測設備,用以探測彗尾中的電漿密度、溫度和重離子特性等。彗星探測器裝有變軌發動機,用以改變探測器的軌道,以便攔截彗尾,達到直接探測彗尾的目的。美國的“國際日地探險者”3號(見“國際日地探險者”衛星)將分別在 1985年和1986年探測賈可比尼彗星和哈雷彗星。
特點
國際日地探險者3號(國際彗星探險者探測器)是第一個環繞空間日地系統中的一個拉格朗日平動點(離地球約150萬千米處)運行的衛星,也就是它既不環繞地球又不環繞太陽或月球運行,平動點處太陽引力恰好與月-地系統的引力平衡。3號是一顆早期預報太陽活動的衛星,它比繞地軌道的1號和2號要早一個小時探測到太陽風的傳播。它還能提供銀河宇宙射線源和γ射線爆發的數據。3號於1983年被改名為國際彗星探險者衛星(ICE),任務為1985年9月與賈可比尼-津納彗星會合,探測彗尾中的電漿密度、流動速度、溫度和重離子特性等數據。因此,它必須飛越月球並藉助月球引力場提高運行速度。在與上述彗星會合後還將飛往哈雷彗星,測量太陽風對哈雷彗星的影響等數據。
彗星探測發展史
人類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彗星,是1985年由NASA的探測器“國際彗星探險者號”完成的。這個探測器原本打算對太陽進行觀測,後來由於一些原因而改道考察彗星。
1986年,歐洲航天局(ESA)“喬托”號探測器成功接近了哈雷彗星。這個探測器飛到了距離哈雷彗星彗核不到600公里的地方,冒著被彗星散發出的塵埃粒子擊毀的危險,成功地拍下了哈雷彗星花生形狀般彗核的照片。
1999年2月,NASA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2004年1月初,“星塵”號成功地在距離Wild-2彗星150公里的地方收集到彗核發出的物質,並將於2006年1月帶著採集到的樣品返回地面。
2004年3月2日,ESA發射了“羅塞特”號彗星探測器,對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門克彗星進行觀測,並計畫於2014年發射著陸器“菲萊”到達該彗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