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行星預警小組(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Group)是聯合國成立的小行星預警組織。這個組織在建立後將會在發現小行星將來有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情況時,通知成員國。當發現危險小行星後,聯合國和平使用外太空委員會(Committe on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將開始執行可令小行星偏離軌道的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小行星預警小組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Group
- 成立時間:2013年
- 所屬機構:聯合國
成立,目的,防禦方式,動能撞擊,引力拖拽,核彈爆破,
成立
在2008年時國際小行星預警小組叫做太空探險家聯合會(AssociationofSpaceExplorers),不過在受到2013年2月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隕石事件的影響,聯合國大會決定改變太空探險家聯合會的發展方向。
2013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由盧傑等太空人們提交的一系列針對危險性小行星的防禦措施。 隨後,聯合國大會批准創建“國際小行星預警組織”,該組織由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天文台和空間機構組成,共享有關新發現小行星以及它們有多大可能撞擊地球的信息。這個組織將與救災機構協作,幫助它們確定應對小行星撞擊的最佳舉措。此外,聯合國還將設立一個空間任務規劃顧問組織,研究如何偏轉朝地球飛來的小行星的軌道,相關研究結果也將同全球空間機構共享。與此同時,聯合國大會達成一致,現有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仍將監測小行星威脅,如果必要的話,幫助計畫和授權偏轉小行星軌道的行動。
目的
參與的成員國可以通過該組織共享小行星觀測數據,並且協調攔截小行星的計畫。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將負責該任務籌備,旨在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的發生。 近地小行星是對人類文明能否延續的關鍵因素,地外天體可威脅到地球生物圈的存在。
防禦方式
1967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課堂上首次提出研究人類是否能夠有效防禦某個預先知道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此後近半個世紀,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試圖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最終篩選出三個被相對認可的方式,但令人擔憂的是,它們都無法完全有效的解決問題。
動能撞擊
有科學家提出採用一系列偏轉機動,先大規模的撞擊,再用小推力來微調小行星的軌跡。2005年,NASA的“深度撞擊”任務就曾用一大塊銅成功地重擊過坦普爾1號彗星(Tempel1),倘若進行“動能撞擊”,似乎有先例可循。但科學家擔心:小行星也許只是一些鬆散相連的碎石,有可能在撞擊中破碎而軌道並不發生很大改變,這樣一來出現的大量小行星碎塊可能更難對付。
引力拖拽
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牽引機,通過重力牽引修正天體的飛行軌道。由於小行星們在太陽系中以10萬公里每秒的速度飛馳,所以只需要很小的推力就可改變它的軌道。但是,飛船必須非常靠近小行星,而且要保證完全掌握其運行軌道。在發現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後,必須在預定碰撞時間至少20年前發射重力牽引機,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對小行星產生引力作用。因此,對於緊急發現的具有威脅的小行星,此種方法是失效的。
核彈爆破
核爆被認為是最能救急的方式,也被科學家認為是唯一技術上和經濟上都可行的方案。這主要是因為,在太空環境中爆炸的核彈其能量主要以X-射線形式釋放,這些X-射線將加熱小行星的表面使其氣化,隨著這些氣體和碎片飛離小行星,其反作用力將使小行星獲得相反方向的衝量。這種方式雖然十分快捷直接,但也有風險,它仍可能使小行星分裂,而其中一個或多個小塊仍有可能撞擊地球,由於撞擊點分散在地球的不同區域,甚至可能導致更大的災難。